17 壶口瀑布 课件(38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7 壶口瀑布 课件(38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18 16:33:00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17 壶口瀑布
语文统编版 八年级下
1.积累雅词美句。
2.品味语言的表达效果。
3.体会游记的写作手法。
4.理解作者借自然奇观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民族精神的歌颂。
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告 诫 推 搡 霎 时 驰 骋 寒 噤 迂 回 震耳欲聋
jiè
sǎng
shà
jìn

chí chěng
lóng
剁(duò)
汩汩(gǔ) 挟而不服(xié)
雾霭(ǎi) 怒不可遏(è)
潺潺(chán) 驰骋(chěnɡ)
【寒噤】寒战。
【潺潺】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出轧】从轧钢机里出来。
【汩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这里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涛声如雷 雾气弥漫
浪沫横溢 水浸沟岸
雾罩乱石 排排黄浪
堆堆白雪 一川黄浪
汨汨如泉 潺潺成溪
哀哀打旋 如丝如缕
千军万马
扑面而来
震耳欲聋
深不可测
轰然而下
夺路而走
乘隙而进
折返迂回
钻石觅缝
博大宽厚
柔中有刚
挟而不服
压而不弯
不平则呼
遇强则抗
死地必生
勇往直前
游记:是描写游览中所见所闻,并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文章。游记偏重于描绘某一地方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珍贵物产、风土人情,或者社会风尚等。
什么是游记
1.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2段)】
写作者雨季看到的壶口瀑布。
【第二部分(第3—4段)】
写作者枯水季节看到的壶口瀑布。
【第三部分(第5—6段)】
由水写到石,再到写黄河博大宽厚的性格进而写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雨季看到的壶口瀑布
2.作者写了哪两种情况下的壶口瀑布,为何写两次,还一详一略?
1.从文中找出描写雨季中壶口瀑布的语句。作者从哪些角度来描绘的?从中感受到雨季的壶口瀑布怎样的特点?
【听 觉】
在半山腰“涛声隐隐如雷”,近处涛声“震耳欲聋”;
【视 觉】
雾气弥漫、“像一锅正沸腾着的水”,“ 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
2.作者是用什么修辞将雨季壶口瀑布的特点描绘出来的?
运用比喻,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河水比作沸水突出壶口瀑布的惊心动魄、气势磅礴的特点。
3.雨季的壶口瀑布这样令人胆战心惊,那么枯水季的壶口又以怎样的面貌展现在作者面前呢?分别写了什么地方的河水? 各用什么手法,写出了瀑布什么样的特点?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挤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上 游
通过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之水波涛汹涌,威武雄壮,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飞流直下,奔腾激越的情势。
表现出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充溢着催人奋进的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龙槽壶口
(1)“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无形的大洞吸着,顿时拢成一束……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运用比喻、拟人形象地写出黄河奔腾至此由于地理环境的改变,一下从河床跌入深谷。河水被碎成点,碎成雾,变成了水的另一种形态。
(2)“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是奔腾的黄河之水已变成了飞流而下的瀑布——浑厚、壮阔、猛烈、凝重。
(3)“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河水在遇到阻碍后寻找其他的出路,成为泉、溪,突出其柔的一面。
眼前的河水
(3)“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的窟窟窍窍……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切出一道深沟。”
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河水坚强,遇强则抗,坚韧的特点。
4.小 结
壶口瀑布
第一次 雨季
第二次 枯水季节
观看感受
雄壮伟大
气势磅礴
柔和细碎
刚中带柔
刚柔相济
坚韧不拔
5. 这黄河之水使作者想到什么?
①想到了人——
作者看壶口瀑布,由黄河集纳了海、河、泉、雾所有水的形态,想到人的各种情感,想到了博大包容的胸怀。
②想到民族的精神——
他由黄河的“柔中有刚”、“遇强则抗”和“勇往直前”,联想到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借对黄河的赞美,表达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歌颂
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再次描写了惊心动魄的场面,雄浑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之水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性格特点及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有黄河的性格想到中华民族虽历经艰难,但宁折不弯,坚忍刚强,勇往直前的精神。通过议论和抒情,抒发了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赞美之情。壶口瀑布的美,第一个层次是描写的美。第二个层次是意境的美。 第三个层次是哲理的美。
游记
内容一:
所至(交代行踪)
内容二:
所见所感
内容三:所悟(个人生活)
(国家民族)
方法1.定点移步
方法2.五觉描绘
方法3.妙用修辞
方法4.联想想象
定点移步观美景,
美美相连一线牵。
打开五觉观世界,
妙用修辞把睛点。
官知停止神欲行,
写作别有小洞天。
天地不言有大美,
试问何人能代言?
游记写作歌
写作训练
【优秀作文】
人间仙境,九寨沟
——记九寨沟之旅
有人说:“中国的文化在山水,
而完美的山水在九寨沟。”我和父母
便利用这个暑假到了被誉为“人间仙
境”,有着诗一般魅力的九寨沟。 ①
【点评】
①开头引用人们对九寨沟的评价总述了其独特的魅力。
那天清晨,我们怀着喜悦的心
情坐上汽车出发了。一到目的地,
大家就左右两边探着身子。“哇,
好漂亮啊!”大大小小,五颜六色
的海子呈现在眼前,流水碧绿清
澈,千奇百怪的高山耸立在水草之
间,鲜艳的花朵雍容华贵,大家都
陶醉在这湖光山色之中。②
②碧水、青山、花朵组成了一幅多彩的画卷,仿佛置身“人间仙境”。
良久,车子停了下来。呈现眼前的是
墨绿的,长不见尾的“长海”,让人仿佛
进入了神奇的水晶宫,这里海拔3 100米,
是九寨沟最大的海子。水,很清,很深,
海子静静地淌着,水面风平浪静,像是一
面镜子,又像是一块没有尽头的、光滑的
浮玉,偶尔才会泛起轻轻的涟漪。倒映在
水中的景物一会儿扩大,一会儿缩小,千
奇百怪。两岸青山把它夹得紧紧的,显得
神秘而深沉!③走着走着,海子面前有一
③把“风平浪静”的水面比作“一面镜子”“一块没有尽头的、光滑的浮玉”,描写生动、形象。水中景物的变化和两岸青山的情态引发读者的想象。
棵形状怪异的松树——“独臂”。据说在很久以前,长海常有妖怪,一位老年勇士为了保卫家园,在与妖怪搏斗中不幸失去了右臂。妖怪被降服了,老人却变成了独臂。后来为了不再让妖怪入侵,他便化成了一棵松树守卫着海子。想着这传说,我又不禁对这“独臂”敬佩万分。
瀑布是大自然之一绝。九寨沟是水的世
界,也是瀑布王国。只见水流在宽阔的石滩
上往前跃出,前蹦后跳,撞击在岩石的棱角
上,飞珠溅玉,一颗颗透明晶莹的水珠,犹
如一串串断线的闪光珍珠,上上下下,争先
恐后地跳跃着,可当水流经过较平缓的山石
时,性情大变,只是慢慢地向前淌,悄悄地
从山隙中往下滴,这种刚柔并济,确实别有
一番滋味。④真是难得的奇观,不禁让人想起
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
落九天。”
④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水珠”比作“珍珠”,同时把“水珠”人格化,赋予人的性情,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下午五点多钟,夕阳西下,群山
辉映,我们坐上汽车呆呆地望着大
地,踏上了归程。⑤我一次又一次地
回头张望,那山,那水,那云……真
想把这里的一切都永远装在自己的脑
海里。
⑤点明时间,照应开头,结构严谨。
真是“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
来不看水”!祖国的河山真是壮丽无
比,大自然的威力真是奇妙无穷,令
人赞叹不已,我这才真正地领悟到了
大自然的真谛!⑥
⑥结尾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和敬畏之情,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