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课 堂 导 学
光未然(1913—2002),本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之情,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而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出版的诗集有《五月花》等。
颂歌是抒情诗的一种,又称“赞歌”“赞美诗”“礼赞”等,是诗人对描写对象抒发崇敬、追慕、赞美之情的诗作。颂歌赞美和颂扬的对象是多方面的,但总是和对人的赞颂密切相连。在我国当代文学中,颂歌多以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新中国、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及英雄人物为主,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当时,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他的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的心中掀起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全诗通过赞美黄河来赞美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祖国,并借此激发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阅读时,应注意理解诗歌内容,体悟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主旨;品味语言,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掌握文章中象征手法的运用;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基 础 闯 关
pò
pài
zhuó
qū
bǎng
bǔ
2.下列句子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B.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C.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原。
D.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解析】 C项,发源。
C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每个人对自己的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______为之牺牲;赞美祖国的山河,为之______为之歌咏;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为之______为之感动……
A.沉醉 奋斗 描画 B.奋斗 沉醉 描画
C.奋斗 描画 沉醉 D.沉醉 描画 奋斗
C
4.[17青岛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B.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大鱼海棠》在影片质感和人物情节方面突破了一大步的跨越。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A
【解析】 B项,介词掩盖主语,应去掉“通过”或“使”;C项,搭配不当,应将“突破”改为“实现”;D项,否定不当,应去掉“不再”。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赞美你,用心里平静而温润的情感,你不需要感情炽热,来激荡你豪情澎湃的胸怀
②太阳落了,水流去;月亮升起,巨浪涌来
③赞美你,用天地间最朴实无华的辞藻,你不需要色彩浓烈的词语,来粉饰绝美的脸
④黄河,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奔流,孕育着人生哲学
A.①③④② B.③①④② C.③①②④ D.①④③②
C
6.根据语境,续写句子。
我们赞美大海的浩瀚,是否会想到江河奔流中的坎坷与执着?我们赞美__________________,是否会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赞美__________________,是否会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高山的雄伟
土石积淀中的漫长与沉默
景色的秀美
万物生长中的艰辛与蓬勃
阅 读 感 悟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7.歌词中三次出现的“啊!黄河!”抒写角度各有侧重,请根据作者的思路把它表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历史贡献;二是黄河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三是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精神源远流长。
8.作者为什么称黄河为“摇篮”,是“屏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将黄河比作“摇篮”,是因为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华夏儿女,它又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把它比作“屏障”是因为黄河天险在地理位置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更足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城防,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制胜法宝,突出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
9.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把黄河的主流比作巨人的躯干,把支流比作臂膀,写出了黄河的伟大力量。
10.说说这段歌词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具有音节美。歌词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错落有致。在用韵上隔句押韵,构成自然和谐的韵律。②具有画面美。歌词十分注意刻画黄河的形象,连续地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拓 展 空 间
11.这首诗风格豪迈,感情激荡,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请仔细体会,并以“长城”为话题,写一首小诗,表达自己对长城的热爱和赞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啊,朋友!长城以它雄伟的气势,
屹立在北京八达岭;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顽强而又不屈!
这里,
我们向着长城,
谱写我们的颂歌。
12.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黄河颂》一课后,班级准备开展“黄河之旅”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诗词溯源】 面对黄河,唐朝大诗人李白曾吟咏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请再写出与黄河有关的连续两句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③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2)【材料探究】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说说你对这两则材料中的“黄河”的理解。
【材料一】 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卫士们说道:“谁如果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材料二】 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
(3)【地理知识】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请根据相关地理知识,完成下面的填空。
黄河,全长约________千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________________,呈______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9个省(自治区),最后注入________。
5 464
巴颜喀拉山脉
几
青海
四川
甘肃
宁夏
内蒙古
陕西
山西
河南
山东
渤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