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马嵬(其二)》课件 (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马嵬(其二)》课件 (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18 20:5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马嵬(其二)
学习目标
1 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赏析对比在本诗中的作用。
3 体会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安史之乱潼关被攻破时,唐玄宗逃往蜀地避难。随行军队行至马嵬驿(今天的陕西兴平西)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杀死杨贵妃。唐玄宗被迫令杨贵妃自缢,史称“马嵬之变”。后代许多诗人都写了有关此事的诗歌,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李商隐咏叹这一历史事件的诗有两首,这是其中第二首。
《马嵬(其二)》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一读:读准字音
疏通文意
二读:读懂诗意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九州:汉族先民自古将汉族居住地划分为九个区
域,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
州、豫州、梁州、雍州。
徒闻:空闻
卜:预料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虎旅:指跟随唐玄宗赴蜀的禁卫军。
宵柝( tu ò ):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
鸡人: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用人传唱报
晓。
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代指时间。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六军:原指天子的军队,后泛指军队。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也称乞巧节。
牛郎和织女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12年)
为一纪,四纪则为48年。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
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
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
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牛郎。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
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译文
全诗大意
诗以“马嵬”命题,重点是写唐玄宗在马嵬驿为“六军”所逼,赐死杨贵妃。首联用讥讽的语调确定了杨贵妃之死,中间两联写马嵬之变和所发生的悲剧的经过,尾联是对前六句的总结,更丰富了批判唐玄宗的内容。
感情基调:讥讽
具体研读
一 、 首联中用典,玄宗听术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着“世世为夫妇”的誓言,有何用意?
二 、 颔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三 、 颈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四、 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三读读出手法
首联中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玄宗听术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着“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可是缘分已尽,于事无补。
以此来讽刺唐玄宗的痴心妄想
首联中用典,玄宗听术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着“世世为夫妇”的誓言,有何用意?
颔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
对比(反衬),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处境和心境。“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
颈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对比。“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
尾联包含强烈的对比。
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需要用许多探索才能做出全面回答,用这种疑问作结,丰富了批判内容。
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四读:读懂情感

批评唐玄宗。

咏史怀古,以史为鉴。
玄宗之悲

马嵬之变 荒淫误国,无尽感叹

作者之叹
本诗叙事结构特点?
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
写作特点
一、倒叙手法
先说唐玄宗“招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
五、六两句也用倒叙:“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说。
李商隐的咏史诗
构思凝练、取材精当,巧妙地将自己的感情和议论自然地寓含在鲜明的形象之中,达到寓意的深刻性与形象的鲜明性、情昧的隽永和谐统一,增强了咏史诗的艺术表现力。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伤贾谊,悲自己,讽文帝。
李商隐的爱情诗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与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此外李商隐将含蓄、朦胧的表现手法运用到了极致。
无题⑴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分离的忧伤,深切的思念,热烈的盼望。
?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语短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