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件(共24张PPT+3个音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件(共24张PPT+3个音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18 19:27:20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日期简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国家数量分布图
13
45
44
10
11
52
2
19
18
1
23
0
截至2017年6月12日与中国年建交国家数
截至1971年10月与中国年建交国家数
1、1971年前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主要分布在哪些大洲?
2、现在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分布在哪些大洲?
3、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镜头一:联大外交新突破,恢复席位势难挡
1971年10月25日上午10点,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许多国家代表欢呼、鼓掌、拥抱,向中国表示祝贺,有的非洲代表高兴地跳起舞来。
1.非洲代表为什么高兴地跳起舞来?
2.联合国是什么时候成立的?它是个什么样的国际组织?
思考:为什么我国能够在20世纪70年代初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呢?
请你根据视频内容,结合以下材料分析说明
原因1:我国外交政策,被越来越多的家接受
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强
原因2:中国得到第三世界国家的广泛支持
中国恢复联大席位“不仅填补了一个巨大的真空”,而且为联合国组织“获得新的动力打开了道路”。中国“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必将对联合国有利”,也对他自己有利。
——法国代表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
根据以上材料:
请你说一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意义。
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镜头二:破坚冰化敌为友,应时局中美交好
基辛格访问中国为什么要秘密前来?
1971年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新中国,对华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政策,双方敌对状态长达20多年。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国际影响力提高,美国对华态度改变
中苏关系交恶发生边界冲突
美苏争霸中
美国处于劣势
中国有意与美国改善关系以应对苏联威胁
美国收缩亚洲兵力对中国的威胁减弱
以小组为单位研读相关材料探寻
20世纪70年代会有哪些因素推动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呢?
1
2
3
4
5
6
合作
探究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
1、1971年4月,“小球转动大球”
——“乒乓外交”彰显中国智慧。
2、1971年7月,“神秘来客”
——基辛格秘密访华。
3、1972年2月,尼克松“破冰之旅”
——中美关系正常化。
4、1979年1月“缔结邦约”
——中美正式建交。
结合中美建交的主要经过
请用具体史实进行论证
传信号
做铺垫
固成果
达心愿
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一把钥匙,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毛泽东
镜头三:弃前嫌中日建交,促友谊出现热潮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双方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问题思考
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979年《中美建交公报》
1.从材料上可以看出,中美、中日建交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2.你认为处理中美、中日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镜头四:审时度势调政策,大国外交新布局
1.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2.结合课本内容,说一说改革开放后
我国调整外交策略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改革开放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在坚持原有外交政策的基础上调整了新形势下的外交策略。
访美期间的邓小平
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同欧盟国家的关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在环境、粮食、预防犯罪、进度、难民、妇女等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着眼
全方位
推进
多层次
深入
立体化
观看视频并说出: 我国在推进全方位外交的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成就,有什么影响?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思维拓展
1.你认为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外交取得辉煌成就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2.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我国
外交事业的发展有哪些认识?
根本原因: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友情提示:
综合国力、国际形势、外交政策、领袖魅力……
镜头五:忆往昔外交风云,中华气度还看今朝
学有所得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70年代
外交新局面
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中美
建交
1971年基辛格访华
1972年尼克松访华访华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1972年中日建交
改革开放后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布局
50年代
外交
1955年“求同存异”方针
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新中国成立
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
我国综合国力增强
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1964年时候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0世纪70年代中国经济稳步增长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材料1:
20世纪60-70年代美苏洲际导弹数量对比
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长趋于缓慢,侵越战争受到严重挫折,军事力量被苏联赶上,美国在美苏争霸中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
面临苏联威胁
材料2
1968年尼克松当选总统,开始调整全球军事部署,收缩亚洲兵力,已经不是中国的主要威胁。1973年从越南撤军。
材料3
美国收缩亚洲兵力
不再是对中国的主要威胁
材料4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此时美国再也不能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了。
国际影响力提高,美国对华态度发生改变
材料5
1969年的中苏边界冲突是发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苏交恶高潮时一系列中国和苏联之间的武装军事对抗。其中的珍宝岛保卫战几乎导致了苏联和中国两国之间的战争。
中苏关系交恶,发生边界冲突
材料6
《中国外交50年》一书写道:“20世纪70年代中国领导人对国际形势的分析是:新的世界战争的危险日益迫近,最危险的战争策源地是苏联霸权主义,因此应该建立一条最广泛的国际反霸统一战线来打乱苏联霸权主义的战略部署。
中国有意与美国改善关系
以应对苏联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