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19 10:39: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臧克家
(1905─2004)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第一课时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与《七子之歌》
闻一多——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的一生。
诗人
《红烛》
《死水》
《七子之歌》
学者
《神话与诗》
《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等。
民主战士
他一身正气,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

2004年2月5日晚8时35分,99岁的著名诗人、作家臧克家与世长辞。
生于1905年,从1925年发表诗作,创作生涯长达80年之久。成果之富,影响之大,被认为“几乎可以说就是一部足以现身说法的活生生的中国新诗史。”他本人也被誉为“农民诗人”。
臧克家
掌握字的读音
衰微 赫然 迭起 锲而不舍 卓越
沥尽心血 潜心贯注 慷慨淋漓 小楷
气冲斗牛 迥乎不同 目不窥园 兀兀穷年
shuāi hè dié qiè zhuó
lì qián kāngk?ilínlí k?i
dǒu ji?ng kuī wù
目不窥园:
诗兴不作:
一反既往:
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眼睛从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
“作”,起的意思。诗兴不作,不是不做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
既,已经。既往,过去。与过去完全不一样。
词语积累
衰微:
赫然:
潜心贯注:
慷慨淋漓:
(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
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
用心专注而深刻。
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法十分畅快。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学者 革命家

自主先学
2.综合说和做两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自主先学
3.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有何作用?



过渡:七、八、九段。
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让读者印象深刻。

自主先学
一(1-7)学者:“说”“做”。
二(8-20)革命家:“说”“做”
学者闻一多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他是怎样说的?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有哪些主要成就?
三部著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者选取的这三件事,选择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有什么不同?
写作《唐诗杂论》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它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其中第一件事详写,后两件事略写。
学者闻一多
战士闻一多
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是有怎样特点?


课文记叙了作为革命者的闻一多的哪三件事?
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学者
(1-7)
革命家
(8-18)

潜心学术
硕果累累

嫉恶如仇
勇于献身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说了就做
说(言)做(行)一致

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19-20)
前期
后期
三本书
(学者)
三件事
(革命家)
《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起稿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示威游行



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
第二课时
合作互学
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什么促使他的这个变化的?
闻一多先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表现闻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并说说这样选材的好处。
前期:
后期:
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取得累累硕果。
锲而不舍,沥尽心血
投身民主运动,做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
无所畏惧,视死如归
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卓越的学者、
言行一致的志士
伟大的爱国斗士
选材精当
学者的方面:《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革命家的方面: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这六件事,表现了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李公朴挽一二一烈士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一日。昆明大学学生在反内战的斗争中,被国民党派出军警进行镇压,杀死爱国青年于再等四人,伤十余人,造成震惊全国的“一二一惨案”。李公朴先生对此义愤填膺,曾书写挽联,痛斥反对政府,并坚决相信人民必将获得胜利。联曰:
要独裁,残杀学生之政府,从来没有好结果;
反内战,代表人民的公意,不久一定会成功。
李公朴先生虽然在一九四六年为争取民族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他的预言也很快实现了。

  老马
作者: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的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932.4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作者:臧克家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1949.11.1
文章标题为什么取“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与众不同。作为卓越学者的他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他谦虚美德和实干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作为革命家的他是说了就做,言行一致,表现他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文章从说和做两个方面,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质疑问学
闻一多先生废寝忘食的研究,舍生忘死的投身革命,他这样做追求的理想是什么?
质疑问学
学者
革命家
———

反思悟学
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这些山水田园诗人他们也曾有着自己大济苍生的志向最后却都寄情山水。而闻一多先生凭借自己的才识可以过上安逸的生活,也可以潜心研究学问,但最后他不顾自身安危走出来投入到革命中去,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两种做法你赞同哪种,为什么?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认为闻一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应该学习他身上哪些闪光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