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复习提纲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生物复习提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5-19 20:5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考生物复习提纲
八年级生物教研组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六年级上册)
准确背出生物的七大特征,能举一些例子说明七大特征。2.生物科学方法一“观察法”3.技能训练“通过观察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4.生物科学方法二“调查法”5.生物的分类(按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用途)6.生物圈的概念
7.生态因素的概念8.生物科学法三“探究”六大步骤9.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问题、假设、实验变量、如何设置对照、实验现象(记录第11分钟鼠妇数)、实验结论10.生物科学方法四“对照实验”:三个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重复性原则),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11.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并影响和改变着环境(课本P21举例,P22实验变量、现象、结论)、环境影响生物1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合作、竞争等13.P23
生物学观点之“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14.P26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作用15.食物链的标准写法,食物链中数量越来越少,物质循环(往复循环)、能量流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有机物总量越来越少、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16.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17.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平衡的概念18.P31-33掌握生态系统的类型19.说出生物圈的范围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六年级上册)
显微镜的结构和成像特点:①放大物像的结构②改变光线强弱的结构(遮光器和反光镜)③目镜越长,放大越小;物镜越长,放大越大④成像左右相反,上下相反(或顺时针旋转180°)⑤移动装片:物像在左上方就往左上方移动装片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一、取镜与安放二、对光(一转转换器低倍镜对准通光孔、二转遮光器大光圈对准通光孔、三转反光镜直至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三、观察(一放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二降镜筒看物镜防止镜头压坏玻片标本、三升镜筒看目镜直至看见细胞、四调节细准焦螺旋)3.制作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玻片标本:清水和生理盐水4.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5.P52生物图的画法和注意事项(铅笔细点表示暗处)6.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实验小羊多莉的身世)的作用7.细胞的能量转换器:线粒体和叶绿体的作用和分布8.常见的几种单细胞生物9.草履虫的呼吸、运动、摄食、消化、排泄、排遗、生殖9.单细胞与人类的关系(草履虫的污水净化作用)10.P68说出赤潮和水华现象11.细胞生长、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概念及结果12.动植物的结构层次13.组织的概念(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14.动物的四大组织及作用、植物的五大组织及作用15.P82观察叶片的主要组织(切片、叶片各部分的结构)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六年级下册)
绿色植物的分类: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生殖方式)、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2.藻类、苔藓、蕨类的根茎叶分化情况
3.大气中90%氧气来源于藻类植物
4.苔藓: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说出原因)
5.种子植物比孢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最主要的原因:种子生殖能离开水
6.说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7.说出胚的结构
8.种子的萌发:①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②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③P26生物科学方法之“抽样检测”④种子萌发的过程
9.植株的生长:①根尖的结构②根的生长原因③叶芽的结构④木本植物茎的结构P33图⑤形成层的作用⑥植物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有机物外、无机盐、水)⑦合理施肥的概念⑧无土栽培的概念
10.开花和结果:①花的结构②传粉和受精的过程③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受精卵发育成胚,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④自然状态下传粉不足,要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11.蒸腾作用:①概念②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③蒸腾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2.光合作用:实验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变量:光照 实验现象:遮光部分遇碘不变蓝,见光部分遇碘变蓝 实验结论:①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②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实验2“测定种子中的有机物”(说出验证淀粉、脂肪、蛋白质的方法)实验3“海尔蒙特实验”(海尔蒙特认为柳树增加的质量来源于雨水,忽略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实验4“普利斯特利”(实验结论:植物能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实验5“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实验变量:二氧化碳 实验现象:清水组叶片遇碘变蓝,氢氧化钠组叶片遇碘不变蓝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实验6“验证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实验变量:水分 实验现象:切断叶脉后得不到水分的部分遇碘不变蓝 实验结论: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实验7“验证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验证氧气的方法: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深入试管内,卫生香复燃)
13.写出光合作用的公式,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14.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合理灌溉;通风换气;人工补充“气肥”(二氧化碳)。
15.呼吸作用:描述以下实验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实验1“验证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实验2“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实验3“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了能量”
16.写出呼吸作用的公式,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呼吸作用的意义: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祖先是森林古猿2.技能训练之区分事实和观点3.说出男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及其作用。
胚胎发育的过程: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新生儿。第8周开始出现人形,第40周开始分娩。
分娩的概念:胎儿和胎盘从母体阴道中产出。5.了解青春期的特点
说出食物中的六大营养物质:能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蛋白质和脂肪;不构成细胞也不提供能量的有机物是维生素。
说出无机盐的缺乏症和维生素的缺乏症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说出消化道的组成,以及相关的消化腺。
写出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过程。掌握课本P32曲线图
说出小肠适于吸收的特点;小肠适于消化的特点。
合理营养的概念;指出平衡膳食宝塔各部分的食物;看课本了解食品安全
12.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呼吸系统是由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在图中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组成 功能
呼吸道 鼻 有鼻毛;内表面的______分泌黏液,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__________
___________ 气体和食物共同的通道
喉 是发声______
气管 分支形成支气管
支气管 分支末端形成_____
肺 ______的场所
比较项目 肋间肌 肋骨 膈肌 膈顶部 胸腔体积 肺 肺内气压
吸气 向上向外
呼气 向下向里
概念 实现方式 表示方式 结果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肺泡与______的气体交换 ________________ ( )血变成 ( )血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血液与________的气体交换 _________________ ( )血变成 ( )血



13人体内物质的运输:①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②血液的组成,血浆的作用,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特点
③输血的原则,血型的类型④低倍镜观察小鱼血管,主干流向分支动脉,分支流向主干静脉,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是毛细血管。⑤课本P72心脏解剖图⑥写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过程
14人体内废物的排出:①泌尿系统的组成②写出尿液的形成过程③能分析P86血液、原尿、尿液的成分区别④排尿的意义⑤掌握皮肤的结构⑥汗液的形成、排出以及意义
15.掌握眼球的基本结构:看远看近调节晶状体,看亮看暗调节瞳孔,睫状体控制晶状体,虹膜控制瞳孔。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眼的成因;近视眼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凹透镜来调节近视眼。
16.掌握耳的结构:声波转化为振动是鼓膜,振动转化为神经冲动是耳蜗。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器分别是视网膜和耳蜗;视觉和听觉形成于大脑皮层。
17.神经系统的组成:脑、脊髓、神经。大脑皮层的功能、小脑的功能、脊髓有反射和传导两个功能。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神经纤维=长突起+鞘 神经=神经纤维+膜 神经末梢是神经纤维的末端。
18.人体生命活动有两大调节方式: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说出反射的概念;完成反射的基本结构;完成反射的基本过程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说出效应器概念)
感觉疼痛的基本过程: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白质→脑神经→大脑皮层。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其中条件反射中与语言文字有关的是人类所特有的。
掌握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胰岛素等激素的作用及分泌失调症。
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课本P25;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P30;P32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的概念。
第五单元 健康地生活
传染病以及病原体的概念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携带流感病毒的鸡或人)、传播途径(蚊虫)、易感人群。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对患病的人或动物进行隔离、治疗)、切断传播途径(打扫卫生、消毒)、保护易感人群(体育锻炼、接种疫苗)
三道防线的组成;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抗体的概念(由淋巴细胞产生);病原体、疫苗、移植的器官等异物都属于抗原;免疫的功能;计划免疫的概念
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
了解安全用药、处方药、非处方药(OTC)的概念及用药注意事项
心肺复苏的顺序
掌握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的要点:按压的位置、速度、深度、按压与吹气的比例。第六单元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三种出血的特点;动脉出血及静脉出血按压的位置(动近静远)
健康的三个方面;掌握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
第六单元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菌落的概念;细菌菌落与真菌菌落的比较(大小、形态、颜色)
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
自养和异养的概念
掌握鹅颈瓶实验的变量、现象、结论;巴斯德的贡献
掌握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掌握芽孢的形成过程
真菌的种类、结构;真菌的繁殖方式
掌握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的作用
馒头用酵母菌,泡菜酸奶用乳酸菌,酿酒用酒曲(酵母菌和霉菌)
食品保存的方法及原理
掌握病毒的种类、结构和繁殖方式






八上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腔肠动物1、根据结构上________,可以把动物分成两大类:一类动物体内有_________________,统称为脊椎动物,约占动物种类总数的5%,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类动物称为________________,约占动物种类总数的95%,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腔肠动物的种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螅身体呈______形,_______对称,只能分出______,分不出_____、______、_______,生活在________,有口____肛门,依靠________捕食,水螅______生殖,属于______生殖,在图中标出水螅结构名称。
4、与人类的关系:珊瑚虫分泌的___________可以堆积形成珊瑚礁。
扁形动物1、扁形动物的种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主要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2、涡虫呈_______状,_______对称,______生活,前端______集中,能够最先感知外界刺激,使身体定向运动,身体的腹部或两侧通常有专门的_________。3、身体呈两侧对称的意义_____________。
营自由生活的扁形动物有__________;营寄生生活的扁形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这些寄生虫的__________很简单,甚至退化,靠夺取_____体内的养料生存,它们的_______器官和______器官普遍退化,但它们的________器官却特别发达。
线形动物1.线形动物只要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线形动物开始,消化管结构完整,___________。3.自由生活的线形动物__________。环节动物1.蚯蚓的身体呈________,前端有_______,由许多相似的________构成。身体分节可以使___________________。2.蚯蚓依靠__________相互配合运动。3.蚯蚓依靠________呼吸4.蚯蚓的生殖跟______有关。5.沙蚕是_______动物,依靠________运动。6.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蚯蚓与人类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软体动物1.动物界中数量最多的第一大类群是___________,第二大类群是__________。
2.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乌贼没有_______,只有海螵蛸。4.钉螺是____动物,日本血吸虫是______动物。贝壳是由_____分泌形成的节肢动物1.节肢动物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类群,其中昆虫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蝗虫的呼吸器官是_______,气体进出的通道是_________________。2.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鱼类1.鱼之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两个特点至关重要:一是靠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鱼的呼吸器官是______,由又多又密的_______组成,内含丰富的__________。鱼的口和鳃盖_________。BTB指示剂在口处和鳃盖处分别是_____________色。3.鱼类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栖动物1.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_______生殖,_______生,_______受精;发育方式为_________发育;发育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变态发育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爬行动物被称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昆虫存在_________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辅助的呼吸器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哺乳动物有了牙齿的分化,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哺乳动物胎生哺乳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鸟类的呼吸器官是___________,其呼吸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___,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青蛙的呼吸器官是________
3.海马是________,鲨鱼是_______。鲸鱼是____________,鱿鱼是__________,蝙蝠是____________,蝾螈是______________,日本血吸虫是___________,蛭是_________,鳖是____________。
写出以下结构的名称













八上第二章《动物的运动与行为》
一、动物的运动1、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动物完成运动的结构基础——运动系统
(1)运动系统主要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骨与骨之间通过______等形式相连成_______。其中,提供动力的是_________,起支点作用的是__________,起杠杆作用的是__________。
(2)如图为骨骼肌,是由【 】_________和【 】________组成的。骨骼肌有_____________。
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伸肘
屈肘
自然下垂
手提重物









运动的产生:骨骼肌受到___________传来的刺激而收缩时,就会牵动_______绕_________活动。
4、运动的完成:运动的完成以___________为基础,需要__________ 的调节,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等系统的配合。呼吸作用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运动的意义: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适应____________的环境。
二、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概念:(1)动物___________的,由动物体内的_____________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2)在__________的基础上,通过__________的作用,由_________和_________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2、一般来说,动物越_________,学习行为越_________。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1)先天性行为的局限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先天性行为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学习行为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探究“桑蚕的取食行为”(1)提出问题:桑蚕取食桑树叶是先天性行为吗?(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变量:____________(4)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5)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a.实验为什么要从采卵开始,用成虫行不行?
b.实验用的叶片大小、形状为什么要相同?
C.为什么要将不同植物的叶片间隔排成排成一圈?
5、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1)提出问题: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学习行为吗?(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现象:___________(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讨论:探究实验过程中,隔板要高一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使小白鼠处于饥饿状态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三、社会行为1、社会行为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动物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都可以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3、一个动物群体中的某个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信息时,接受信息的个体会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______。如蛾蝶类的雌虫会分泌_____________,来吸引雄虫前来交配。
4、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__________是普遍存在的。正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________与________才能成为统一的整体。
5、探究“蚂蚁的通讯”(1)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上第三章《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一、维持_____________。1.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____和______总维持在_____的状态。
2.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一员,通过___和____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起重要作用。
二、促进生态系统的_______。1.动物作为_____,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为_______的物质。2.有机物在体内经过分解,释放___,同时也产生___等物质,可被____利用。3.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___的分解,也释放出____等物质。
三、帮助植物_______.1.动物能够帮助植物___,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2.动物能够帮助植物____,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四、“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生物学上常用的科学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2.动物与生物反应器3.利用动物做_____,生产人类所需要的某些____,这就是_______。4.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_______。5.生物反应器的优点:①节省_____的费用。②减少复杂的______和____。6、动物与仿生①.概念:科学家通过对动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动物的某些______来发明创造_______,这就是_____。②.举例:长颈鹿_____,电子蛙眼_____,核潜艇_____,军事伪装防御设施_______。
八下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有性生殖1.有性生殖的概念:经过_____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_____发育形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如植物的______________、动物的________________均属于有性生殖。
2.有性生殖的优点:有性生殖的后代,可具有_________;有更大的生命活力;_______强。
3.植物的有性生殖——种子繁殖
(1)开花:一朵花中最主要的结构是_______。
(2)传粉:雄蕊的____中有花粉,花粉中有____;雌蕊的子房内有_____,其内有____。
(3)受精:一个精子与_____结合生成____,另一个精子与____结合生成______。(4)形成果实和种子
二、无性生殖
1.概念:不经过_____的结合,而是由_____直接产生____,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2.特点: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_______。3.优点:这种生殖方式有利于_____,同时还加快_______。4.无性生殖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____、____、_____、_____。5.嫁接中植物的芽或枝称为_____,被接的植物称为_____。6.嫁接成功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①组织培养利用的是_____的原理,使植物组织在_______条件下,通过细胞的________,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高新技术手段②优点是可以快速培养脱毒幼苗,缺点是不能产生新品种③过程:植物组织→形成愈伤组织→长出丛芽→生根→移栽成活
三、昆虫的生殖和发育1.昆虫的基本特征:身体分为___、___、____,一般有______________。
蜘蛛____(是或不是)昆虫2.为了得到更多的丝绸应该延长家蚕的____期;春蚕到____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比较项目 相同点 不同点
发育过程 发育特点 发育方式
家蚕 ______受精 ______生殖 ______发育 有______现象 经过_______四个时期 幼虫在________和_________方面__________
蝗虫 经过_______三个时期 若虫在_______和________方面___________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生殖:___生殖,_______受精,_____生2.发育:经历__________四个时期其幼体_______与成蛙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上有显著差别,称为_______发育;幼体生活在____中,用_____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_____呼吸,_____辅助呼吸。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不了对_____ 的依赖,所以两栖动物的分布范围较小,种类也较少。
五、鸟的生殖和发育1.鸟卵结构和功能(1)【 】______和【 】_____具有_____作用。(2)【⑤】_______含有________和________,供______发育需要,也可保护卵细胞。
(3)【 】______: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
(4)【 】_____、【 】_____和【 】_____构成卵细胞,其中______里有细胞核,将来发育成雏鸟。
2.鸟类生殖:_____生殖,_____受精,卵生。鸟类的繁殖过程: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个阶段都伴随着复杂的_____行为。
八下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的物质基础1、遗传:亲子间的_______性。2、变异:_____间和____间的差异。3、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_______来实现的,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4、染色体能被_________染成深色的物质。5、染色体主要由_______和______构成,_________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而染色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6、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_____存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______存在。、7、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先________再________每个子细胞。8、同种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是_______。9、基因:DNA分子上包含特定_______的片段就叫基因。10、人的体细胞中含有______染色体,_______个DNA,________基因。
人的性别遗传1、男士染色体构成____________,女士染色体构成___________;2、精子染色体构成______,卵细胞染色体构成______。3、人的性别是由_______决定的,生男生女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4、性染色体的组成: ①男士体细胞_______②女士体细胞_______③精子____________④卵细胞__________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性状:生物体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2、相对性状:_____生物_____性状的_______形式。3、实验“转基因超级鼠”①研究的性状是______②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是______③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4、转基因技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______,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_______中,培养出转基因生物。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1、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指亲代通过___________把_______传递给子代。2.在有性生殖过程中,_____________就是基因在亲子代之间传递的“桥梁”。3.写出以下遗传图谱(用字母B、b表示)
父亲双眼皮母亲单眼皮,基因型均为纯合; 父亲双眼皮,母亲单眼皮,生了个孩子为单眼皮; 父母亲都是双眼皮,生了个孩子单眼皮;
















8.精子染色体构成______;卵细胞染色体构成______。
9.人的性别是由_______决定的,生男生女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 。
10.性染色体的组成: ①男士体细胞_______②女士体细胞_______③精子______④卵细胞_______
11.变异是______存在的。
12.变异的类型(1)可遗传的变异:是由于____发生改变引起的,会____给下一代
(2)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____因素引起的,体内的______没有发生改变,不会_____给后代。
13.实验“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某班学生用围棋子模拟生殖细胞来探究生男生女的几率问题。探究的方法是:甲袋中装入100粒白色围棋子,乙袋混合装入白色、黑色围棋子各50粒。每次从甲、乙两袋分别随机摸出1粒围棋子进行组合,1粒黑子和1粒白子的组合用A表示,2粒白子的组合用B表示,每个小组组合20次。全班5个小组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1)黑色围棋子模拟的生殖细胞是__________,其中含有的性染色体的类型是_______。(2)用来装围棋子的袋子应该是透明的,还是不透明的_______。(3)每完成1次组合后,是否需要将摸出的围棋子放回袋内? _______。(4)为使实验结果更为可靠,应对各个小组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何处理?用这种处理方法得到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5)根据该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14.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高产奶牛的培育:应用了________;高产抗倒伏小麦的培育应用了__________;太空椒的培育:应用了________。

八下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生物科学方法之科学推测;2.米勒实验证明了无机物可以形成简单的有机物,不能证明无机物可以形成生命体。
生物科学方法之比较4.说出生物进化图P54 5.生物进化的总趋势6.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是前提,生存斗争是动力;遗传变异是基础,适者生存是结果。
7生物的变异是本来就存在的,环境对变异进行了选择,不是环境变化造成了变异。
生物科学方法之生物分类9.对被子植物进行分类时,花、果实、种子作为重要依据。生物的分类单位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栖息地的丧失。其他原因:生物入侵、环境污染、乱砍乱伐、乱捕乱杀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