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驿路梨花 课件(幻灯片2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14.驿路梨花 课件(幻灯片25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19 15:1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课 堂 导 学
彭荆风(1929— ),当代作家,江西萍乡人。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边寨亲人》《驿路梨花》《红指甲》等,中篇小说《秋雨》《云里雾里》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等。
文革时期,作者被投入囚牢,但即便在牢房中,他也仍坚持写作。“四人帮”垮台后,他的作品终于重见天日。《驿路梨花》是作者出了监狱以后重新提笔写就的第一部作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党的无比信赖,对新生活的无比热爱。确如作者在《驿路梨花》一书的后记中所写:“我热爱生活,……尽管我的功力有限,我还是要尽力为欢乐的生活奏乐。”正是在这样的心理下,作者才写出《驿路梨花》这样温暖如春阳的文章。
文章通过写云南边疆哀牢山中路边一间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再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发芽、不断传递的动人情景,热情地歌颂了人民群众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阅读时,应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生字读音,生词含义,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构思巧妙,设置悬念、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的写法;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弄清文章巧妙的构思,象征手法的运用和梨花的深刻含义;感受、领悟“梨花精神”,在生活中也做一个乐于助人、文明善良的人。
基 础 闯 关
D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么陡峭的山,这么______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
②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______飘落在我们身上。
③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______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
A.茂密  轻轻  恍惚     
B.浓密  轻轻  隐约
C.浓密  静静  隐约
D.茂密  静静  恍惚
A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多读多写,至今仍不失为一种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B.在细细的春雨里,让这座小城显得格外宁静、安详。
C.中国艺术家的演出,赢得了各界观众的赞誉,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D.共享单车的出现,虽然解决了人们“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而且让生活变得更加绿色环保。
A
【解析】 B项,介词掩盖主语,应去掉“让”;C项,中途易辙,应在“对”前加“各界观众”;D项,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将“虽然”改为“不仅”。
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是一句伟大的名言,它穿透了所有表层的现象
②我们中学生应该奉行“成为你自己!”这一法则
③思想家卢梭说:“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
④《唐璜》可以再写,但拜伦绝不会重现
⑤不是吗?《向日葵》可以复制,但梵·高不可以克隆
A.②④①③⑤  B.②④⑤①③ 
C.③①⑤④②  D.③①②⑤④
C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B.“主人”回来了。我和老余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谢的话;老人眼睛瞪得大大的,几次想说话插不上嘴。
C.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
D.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D
【解析】 D项,“十四五”表约数,中间不用顿号。
6.参照例句,仿写句子。
[例句]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示例)挺拔的白杨一棵连一棵,一字排开去,形成一道绿色的屏障。
阅 读 感 悟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7.那群哈尼小姑娘中为首的一个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她美丽、活泼、纯洁、热情,有助人为乐的精神。
8.选段插叙了一件什么事(从原因、经过、结果三个方面简要概括)?插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事件:十多年前,解放军行军时,在树林里淋了雨,他们为方便过路人盖了一间小茅屋。解放军走后,为了继续方便过路人,梨花姑娘常常照料这小茅屋。作用: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照料者,以及这样做的原因,歌颂了发扬传承雷锋精神的人。
【答案】描写了老人行礼的动作,表现出老人对小姑娘们诚挚的感谢之情。
【答案】“很受感动”表明了梨花姑娘对发扬雷锋精神的解放军同志的敬仰,也为她日后照管小茅屋作铺垫。“常常”,说明她(姐姐)发扬雷锋精神,助人为乐已成为自觉行动。
拓 展 空 间
10.本文巧置误会,悬念层叠,使文章回环曲折,波澜起伏,请你学习课文中设置悬念的写作技法,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记忆中,这面镜子是被妈妈扔到阳台上的……“妈妈为什么要扔掉它呢?”我常常这么想。
有一天,表姐来了。就在那一天,镜子的命运得以改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知何时,很胖的表姐发现了阳台上的镜子。她看着看着,竟大声笑着将镜子高高举起,犹如发现了稀世珍宝。我正在莫名其妙,表姐拿着镜子跑进房里问我:“照相机能不能照出镜子里的人?”见我发愣,表姐又跑去请求妈妈将镜子送给她。妈妈倒是爽快:“喜欢就拿去吧。”
我好奇地拿起镜子,仔细一看,我竟然认不出镜子里的自己——我的脸怎么窄得如此可怜?原来这是一面使人变瘦的劣质镜子。
11.综合性学习。
学了《驿路梨花》一课后,班级决定开展以“雷锋精神”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颂先进】 请你用简短的语言介绍一位你熟知的雷锋式的先进人物,并为他写一段颁奖词(颁奖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
①人物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阿里木10年前来到贵州省毕节市,以烤羊肉串为生。毕节有不少穷孩子上不起学,阿里木便决定用烤羊肉串挣来的钱资助贫困学生。8年来,阿里木把辛苦攒下的10多万元钱,全部捐献出来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很多网友被他的故事所感动,亲切地称他为“烤羊肉串的慈善家”。
②颁奖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快乐的阿里木,在烟火缭绕的街市上,大声放歌。苦难没有冷却他的热心,声誉不能改变他的信念。一个人最朴素的恻隐,在人群中激荡起向善的涟漪。
(2)【斥谬论】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绝大部分人认为要向雷锋同志学习,但也有个别人发出了不和谐的杂音:“经济社会,讲的是经济效益,付出就得有回报。学雷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已经过时了。”针对材料中个别人的错误言论,请你进行反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雷锋精神的精髓是“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助人为乐,无私奉献”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传统美德,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推崇。否定这种美德,就是否定优良传统,必将被人们唾弃。②如果一个社会中每个人都唯利是图,处处拿金钱来衡量,事事讲报酬,没有善举,那么人与人之间将变得冷漠,甚至残酷。
(3)【话幸福】 幸福是一种人生的感悟,一种个人的体验。也许,幸福是你的勇敢,解救了身陷困境的人们;也许,幸福是你的爱心,帮助失学儿童圆了上学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键是,你要有一副热心肠,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这样,你才能感受到幸福。
(示例)也许,幸福是你的善举,使孤寡老人安享晚年
也许,幸福是你的温情,让失意者重拾生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