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日本明治维新 课件(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日本明治维新 课件(4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19 14:33: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日本明治维新
高二年级 历史

课标要求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日本明治维新
一、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
二、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
三、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
一、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
德川幕府逐一地断绝了同西方世界的联系,要使日本与世隔绝、一成不变,以便使他们的统治永存。但日本还是有了某些发展,这些发展渐渐改变了这个国家的力量对比,打破了现状。
日本社会正处于转变之中。它正经历着深刻的经济变化和社会变化,而这又酿成了政治上的紧张局势;这种紧张局势在海军准将佩里迫使日本打开贸易大门时达到极限。日本人中的很多人已充分认识到这个社会需要改造。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德川幕府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内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德川幕府逐一地断绝了同西方世界的联系,要使日本与世隔绝、一成不变,以便使他们的统治永存。但日本还是有了某些发展,这些发展渐渐改变了这个国家的力量对比,打破了现状。
日本社会正处于转变之中。它正经历着深刻的经济变化和社会变化,而这又酿成了政治上的紧张局势;这种紧张局势在海军准将佩里迫使日本打开贸易大门时达到极限。日本人中的很多人已充分认识到这个社会需要改造。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引起了日本社会阶级结构和封建等级秩序的变化。
德川幕府逐一地断绝了同西方世界的联系,要使日本与世隔绝、一成不变,以便使他们的统治永存。但日本还是有了某些发展,这些发展渐渐改变了这个国家的力量对比,打破了现状。
日本社会正处于转变之中。它正经历着深刻的经济变化和社会变化,而这又酿成了政治上的紧张局势;这种紧张局势在海军准将佩里迫使日本打开贸易大门时达到极限。日本人中的很多人已充分认识到这个社会需要改造。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853年美国军舰叩关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纷纷侵入日本,国门被打开,日本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
德川幕府逐一地断绝了同西方世界的联系,要使日本与世隔绝、一成不变,以便使他们的统治永存。但日本还是有了某些发展,这些发展渐渐改变了这个国家的力量对比,打破了现状。
日本社会正处于转变之中。它正经历着深刻的经济变化和社会变化,而这又酿成了政治上的紧张局势;这种紧张局势在海军准将佩里迫使日本打开贸易大门时达到极限。日本人中的很多人已充分认识到这个社会需要改造。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工业化冲击下,日本国内掀起要求改革的热潮。
“尊王攘夷”
含义:尊奉天皇,赶走外国侵略者
主要参与者:
中下级武士
主要内容:
刺杀与西方势力勾结的幕府当权者
袭击在日本的西方国家商人和外交官
进攻西方列强的船只
结果:
被幕府镇压,后演变为倒幕运动
大政奉还
1866年,幕府发兵征讨长州藩,结果失败。此后,长州、萨摩、土佐等西南强藩联合起来,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与此同时,全国许多地区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风起云涌,严重动摇幕府的统治。在此情况下,幕府上书天皇,表示要把政权“奉还”天皇,称“大政奉还”。
明治维新的背景
1.德川幕府统治出现危机
2.日本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3.西方列强侵略,加剧了日本的社会危机
4.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统治,建立了明治政府
二、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
五条誓文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官武一体,已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公道。
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五条誓文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官武一体,已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公道。
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改革封建旧制度,积极向西方学习
阅读教材114页第二、三段,概括日本废除旧体制的主要措施。
版籍奉还、废藩置县、四民平等


措施:
作用:
加强中央集权;建立新的社会体制
(一)改革旧体制
阅读教材114页和115页,概括日本发展新经济的主要措施。
1.改革币制,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国统一货币
2.改革土地制度,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3.改革地税,向土地所有人征收土地税,新土地税以货币支付
4.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


(二)发展新经济

1871年11月派出政府正式使节团到欧美考察访问,由岩仓具视任正使,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木户孝允任副使,成员共51人,使节团所走路线基本与“十三大藩视察团”(1871年5月日本政府派出的海外视察团)相同,共视察12国,绕地球一周,历时一年又十个月。
岩仓使节团主要人物

始惊、次醉、终狂
西方的文明
如果他们要加入被称为国际大家庭的这个竞技场,就必须用西方列强所拥有的武器来武装自己。不过他们意识到,西方列强强大的国力,是建立在经历工业革命所造成的经济和社会转型之后的公民社会基础之上的,日本想要强大,也必须以西方模式为基础建立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体制。
——《剑桥日本史》(第5卷)

推迟“征韩部署”,执行“内治优先”,稳定内部再向外扩张。落实 发展资本主义现代工业的一系列政策,确立“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富国强兵”的目标。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大凡国之强弱,在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起源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然寻其源头,未尝不依赖于政府官员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大久保利通《殖产兴业建议书》
政府示范,建立“样板”企业
明治五年(1872年),政府第一个官营“富冈制丝厂”诞生,工厂设备采用法国机器,用重金聘请西洋专门人才,雇佣的法国技师指导100余名士族家庭出生的女工学习纺织技术并开工生产。这些学成出徒的优秀女工,后来在其他企业成了技术骨干。
——宗泽亚《明治维新的国度》
官业转让企业价格表(部分)
产业 年份 政府投资 转让价格
大葛矿山 1879 149,546 27,131
深川水泥 1884 169,631 61,700
小坂银山 1884 547,746 273,000
深川白炼化石 1884 93,276 83,862
院内银山 1884 675,093 75,000
中小板铁山 1884 73,803 25,000
长崎造船厂 1884 628,767 459,000
上表摘自《明治政府的“官业民营”政策及其社会影响》
政府扶植、保护私人资本主义企业
对象:
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大资本家
影响:
促使商业资本、社会闲散资金流向生产领域
促进商人、特权新贵向近代资本家转化
投资基础行业,为工业发展奠定基础
为适应产业革命的需要,明治政府模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模式,对旧式交通运输体系,实施了全面改造……全国运输机构的改革,首选从扩建道路、疏通河运、筑修港口,敷设铁路的土木事业入手,充实交通基础设施,使得内陆铁路、陆路交通和运河、海口,联接成交通运输网络。
——宗泽亚《明治维新的国度》
阅读教材第116到117页,归纳日本“文明开化”的主要措施。
派学生出国留学、翻译书籍、改革教育、改革生活习俗
(三)倡导“文明开化”
阅读教材第116页倒数第二段,归纳日本发展教育的主要措施。
成立文省部,统一管理国家的教育
逐步建立小、中、大三个级别教育体制
教学内容增加自然科学内容
政府在教育中大量吸收西方近代科学知识,小学教育出现重视理科的倾向。设置了许多新学科,如算术《笔算题丛》、化学《小学化学书》、物理《小学人身穷理》、地理《万国地志略》等。
——宗泽亚《明治维新的国度》
1880年修改后的《教育令》规定,从小学起要实行“尊皇爱国”的思想教育。
1882年颁布的《小学教员须知》第一条指出:“为教员者,更应致力于道德教育,使学生忠皇室,爱国家”。
1890年日本天皇亲自颁发了《教育敕语》,其中心思想也是宣传“大和魂”,要求臣民应忠于天皇。
在接受西方近代文明的前提下,加强对日本人民的精神统治。
1872—1889年由明治政府出面倡导,发布断发、易服、食肉等行政命令。
1872年11月颁布法令,确定西方服饰作为官方礼服,西服成为政府官员的规定服饰。
鹿鸣馆(外)
鹿鸣馆(内)
1878年《军人训诫》规定把天皇当作人间的神来崇拜。
1882年1月,天皇颁布《军人敕语》,告诫将士:“只需一心一意履行尔等忠诚之天职。”
(四)建立新军队
阅读教材117页,归纳日本军事改革的主要措施。
实行义务兵役制,取消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
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
建立军工企业,改进军事装备
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指挥人才
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
背景: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中小资产阶级和地主为主体,掀起了开设民选议会、实行君主立宪、减轻地税,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自由民权运动”。
天皇:国家最高的统治者,神圣不可侵犯
民权:臣民有一定的权利和自由(受限制)
议会:由贵族院和众议院组成
①贵族院:议员主要是皇族、华族及天皇任命的高额纳税人和有特殊功勋的人
②众议院:众议员根据选举法选举产生,任期为四年
内阁和法官:内阁只对天皇负责,法官由天皇任免
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
政治 版籍奉还、废藩置县、四民平等、立宪政体
经济 统一货币、土地私有、改革地税、殖产兴业
思想 强调效忠天皇,灌输忠君思想等
文化 翻译书籍、派留学生出国、改革教育等
社会生活 改革生活习俗,推进西化等
军事 建立新式军队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三、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
发展
独立
扩张
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已经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建立起来。
1894年,日本和英国签订条约,英国同意放弃过去不平等条约中规定的治外法权。此后,美国等国也同日本签订了类似条约。
1876年日本侵入朝鲜,迫使朝鲜签订《江华条约》,朝鲜承认日本的领事裁判权。凭借《江华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日本对朝鲜的贸易额激增,三年内增加了11倍。
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革命
1789—1794年法国大革命
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改革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 王朝战争

◆ 1860年,日本出口470多万美元,进口160多万美元;1867年出口1200多万美元,进口2160多万美元。进口的主要是棉毛织品、船只、武器等工业产品;出口的主要是生丝、棉花、茶叶、海味、铜、油等工业原料和食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明治维新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 B.日本由外贸入超变成出超的国家
C.日本的生丝和棉花出口超过中国 D.日本逐步沦为了西方经济的附庸

课堂练习
答案D 材料反映了日本进口的西方工业品在增多,而出口的工业原料也在增多,从而为西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原料,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明治维新前,日本只有贵族和武士才有姓。19世纪70年代,为便于征兵、征税和编制户籍,明治政府规定“凡国民,必须取姓”,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推动国民平等,加强对百姓的管理 B.引进西方生活方式,促进文明开化
C.实行废藩置县,强化中央集权 D.鼓励殖产兴业,实现富国强兵
答案A “为了便于征兵、征税和编制户籍”,只要是国民都必须取姓,取消了原来只有贵族和武士才能有姓的特权,这有利于推动四民平等,加强对百姓的管理。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课堂练习
◆1880年,日本政府的一项教育指令称:应利用“古今之画像照片”宣传孝忠精神;与其过分关注高深的理论和外语,不如对农商庶民施以适于生存的实际教育。结合所学判断,该指令( )
A.试图阻止西方科技的传播 B.表明忠孝精神已在日本瓦解
C.旨在强化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度 D.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技能的忠顺臣民
答案D “应利用古今之画像照片宣传孝忠精神”体现了“培养忠顺臣民”,材料中的“不如对农商庶民施以适于生存的实际教育”,体现了培养民众掌握现代技能。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课堂练习
◆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习气”,“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
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
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
答案D 由材料中“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习气”,“其弊害大不可测”可知日本进而采取的措施是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其他选项都在19世纪70年代,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1889年日本颁布的宪法规定“日本帝国将由永不间断的一代代天皇统治和管辖”,“天皇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宪法还规定:不得随意逮捕公民,财产权受到保护,公民享有宗教、言论和结社的自由。但在每种情况下,政府只要愿意便有权制止这些权利。这说明( )
①日本的君主专制制度未受到动摇 ②日本国民在法律上被赋予一定的权利
③日本的民主制还不够成熟与完善 ④日本宪法的制定以普鲁士宪法为蓝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1889年日本宪法颁布后,日本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君主专制制度受到动摇,①错误,其他选项都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谢谢!
祝同学们身体健康,学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