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一 俄日近代化改革 课件(5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一 俄日近代化改革 课件(5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19 14:4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高二年级 历史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岳麓版)
俄日近代化改革
19世纪中叶美国开始
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中叶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19世纪中叶德国开始二次工业革命
近代世界: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1861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8日本明治维新
一、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概念:俄国农奴制是15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实际上是农奴。
关键信息:时间、形式、基础、状况


年份
次数
1801-1860年农民起义
农奴制是国家脚下的火药库,尤其是因为军队也是农民编成的,便是更加危险了。
——时任全国警察局长给沙皇的报告
政治上:激化了阶级矛盾,威胁沙皇的专制统治
国别 铁产量
(万吨) 铁路长度(千米) 制度
俄国 26 1600 封建农奴制
英国 385 16005 君主立宪制
德国 —— 10670 君主立宪制
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方工业强国经济比较
农奴制阻碍俄国工业化进程
工业革命发展
欧洲城市人口增加
刺激俄国粮食出口
瓦解农村自然经济
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农奴制存在的经济基础逐渐瓦解
农奴制

封建自然经济
资金不足
农奴无人身自由
劳动力不足
农业经营落后
国内市场狭小
技术水平落后
国际市场狭小
农奴生活贫困
原料来源匮乏
经济上:严重阻碍了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彼得堡“十二月党人广场”
变革的呼声
赫尔岑
车尔尼雪夫斯基
变革的呼声
普希金
“我憎恨你和你的皇坐,专制的暴君和魔王,我带着残忍的高兴带着你的覆灭,你子孙的死亡。”
——《自由颂》
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的新思潮

战争的结果:俄败,英、法、土胜,俄被迫签订《巴黎和约》
恩格斯
“克里木战争的特点就是采用原始生产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化生产民族进行的绝望搏斗。”
——恩格斯
军事上:克里木战争的惨败暴露了俄国经济 和军事的落后,进一步促进了农奴制的改革
尼古拉一世

亚历山大二世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
改革方式:沙皇自上而下的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
“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
改革目的:维护地主利益,挽救统治危机
二、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
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解放”法令。
第一条 农奴对地主的财产和人身依附永久性地取消……
第二条 农民和解放的农奴享有农村自由等级的人身权和财产权。
1.二一九法令
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自由劳动力
第三条 地主具有土地全部所有权,地主须分给农民永久所有的宅旁园地和耕种的份地……
第四条 农民从地主那里取得土地,必须以劳务或现金方式赎买。
经济上:土地仍属于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份地需高价赎买
促进农业的发展;也为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
第五条 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付清赎金后,农民必须得到村社的同意才能脱离村社,如果一个农民希望到外面找活干,也必须得到村社的书面许可证。
组织上:强化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管理
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解放”法令(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
变革经济基础
变革上层建筑
2.司法改革——建立近代司法体系
废除旧的等级法庭;
实行公开陪审制、建立律师制和陪审制
政府官员法律意识增强
3.地方自治——选举
农村:地方自治局
城市:城市杜马
对发展本地区经济文化做出了贡献
4.普遍义务兵役制
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
促进军队近代化
三、农奴制改革的评价
1.性质:是沙皇实行的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材料:19世纪60~90年代,纺织机增加9倍,工业总产量增加7倍,大工厂和铁路工人数量由700600人增至1433000人。再从这期间若干项主要工业产品看,煤炭产量从1830万普特增加到3.77亿普特;生铁从2050万普特增加到8870万普特。从工业生产的增长过程看,1860~1910年世界工业年均增长5倍,而在此期间英国仅为1.5倍,法国2倍多,德国为5倍,而俄国竟高达9.5倍。
——张桂荣《1861年农奴制改革再思考》
2.积极作用: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由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列宁
臭名昭著的“解放”事实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列宁
4.局限性:改革很不彻底,保留大量农奴制残余。对农民的剥夺,造成农民长期贫困。改革没有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
四、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
概念:19世纪60年代,推翻幕府统治后,明治政府一方面采取巩固天皇为首的新政权,另一方面,“求知识于世界”,向西方国家学习,积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力争实现民族振兴,摆脱外来压迫,建立近代化独立国家。
关键信息:时间、前提、方式、目的
日本的幕府时代
公元1192年到1867年,日本历史上是实行军事封建统治的“幕府政治”时期,经历三大幕府的统治,分别为:镰仓幕府(1192-1333)、室町幕府(1336-1573)、德川幕府(1603-1867)。

德川家康
江户时代
17-19世纪中期
幕藩制
天 皇 (傀 儡)
将 军(实权)
大 名(领主)
幕府时代日本的等级身分制
武 士(效忠)

统治阶级
农工商
被统治阶级
请大家阅读教材92页-94页,归纳概括明治维新的背景
1.幕府等级森严,社会矛盾尖锐
2.幕藩制以及重农抑商政策阻碍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3.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落后于世
界发展大势

内忧
黑船事件
《日美亲善条约》
4.黑船事件是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外患
5.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建立和巩固以
天皇为首的明治政府
前提
五、日本明治维新的措施及作用
天皇发布《五条誓文》
施政纲领《五条誓文》(原文)
1.政治:破旧立新
具体内容 历史作用
废藩置县 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实现了民族国家统一。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自由劳动力,为推行其它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民平等”,取消等级身份和武士特权
制定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 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确立了日本近代天皇制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但带有浓厚封建性。
2.经济:发展工业
具体内容 历史作用
土地改革 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确立地主土地所有制 近代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确立,促进资本主义农业发展。
殖产兴业 国家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
殖产兴业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掀起了工业革命的热潮,仅用30年时间,就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发展交通运输业和通讯业

派使节团访问欧美

创办国营“模范工厂”,发展近代企业
扶植私人企业
培养本国人才
3.文化:文明开化
具体内容 历史作用
教育改革确定
“国民皆学”方针 打破传统身份等级制度,取得显著成果。但是灌输忠君思想。

传播西学 吸收西方思想文化和习俗,改变落后愚昧;使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重视传媒
社会习俗西化
4.军事:近代军队,强兵扩张
具体内容 历史作用
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皇军) 摆脱民族危机,实现独立富强,但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武士道教育:尚武、忠君
设立军事院校
六、日本明治维新的评价
1.性质:是天皇实行的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改革。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从80年代中期起,在政府的扶持和保护下,在日本出现了早期工业革命的热潮,借助两次工业文明成果的有利时机,日本经济迅速实现了腾飞。
——[日]《世界近代史》
2.积极作用:推动日本走上近代化道路,摆
脱民族危机。
提示:政治、经济、思想、军事、习俗
困苦的农民
专制色彩浓厚
日本政府强迫人们奉读
《教育敕语》
日本人要拿出欧美人对圣经的那种热情来对待天皇的敕语,把天皇的权威当做民族精神的源泉。
——伊藤博文
儿童在做模仿甲午战争的游戏
日本明治时期扩张地图
3.局限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专制和军
国主义色彩浓厚,对外扩张,给他国人民
带来巨大灾难。
“和平是人民的永恒期望。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没有和平,发展就无从谈起。”
——2013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主旨演讲
七、对比俄日改革的异同

内容
目的
背景
项目
对比
不同点
相同点
日本明治维新
俄国农奴制改革
七、对比俄日改革的异同

内容
目的
背景
项目
对比
不同点
相同点
农奴制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阶级矛盾尖锐
幕府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落后的封建国家;民族危机严重
缓解矛盾,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维护沙皇统治
发展资本主义,摆脱外来压迫,建立近代化国家
废除旧体制,发展新经济,倡导文明开化,建立新式军队全面改革
颁布“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
时代相同:都发生在19世纪中叶,受到工业文明潮流的影响。
性质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结果相同: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都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动力、国情、经验、教训)
谢 谢 聆 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