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 2.3化学平衡(1) 课件(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 2.3化学平衡(1) 课件(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6-15 17:1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第二章 第三节
化学平衡(1)
高二年级 化学
现代化的硫酸工厂
为什么O2过量, SO2也不能全部转化为SO3呢?

接触法制造硫酸的反应原理
沸腾炉:4FeS2+11O2 2Fe2O3+8SO2
接触室:2SO2+O2 2SO3
吸收塔:SO3+H2O H2SO4




催化剂

高温
2SO2+O2 2SO3




催化剂

正反应:从左向右进行的反应
逆反应:从右向左进行的反应

(a)
(b)
【资料1】反应中有关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结论1】同一条件下,正反应和逆反应均可发生。
【资料2】实验发现,一定条件下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SO2 与18O2,反应开始后任意时刻检测,核素18O存在于SO2、O2和SO3中。
2SO2+O2 2SO3




催化剂

【结论2】同一条件下,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进行。
(a)
(b)
【资料1】反应中有关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结论3】可逆反应存在反应限度,达到限度时,体 系中各组分共存,且浓度保持不变。
t1
t2
浓度
【资料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测量体系中SO2、O2和SO3的浓度。另取一容器,在相同条件下注入相同浓度的SO2、18O2和SO3,检测出核素18O存在于SO2、O2和SO3中。
【结论4】化学平衡状态是一种动态平衡。
一、可逆反应
同一条件下正反应方向和逆反应方向均能进行的化学反应。
【特征】
可逆反应存在反应限度,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此时体系中各组分共存,且浓度保持不变。

t1

为什么浓度的变化量在减小呢?
【活动1】请绘制以SO3表示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t/s
O





υ正——SO3 的生成速率

υ逆——SO3 的消耗速率
υ(SO3)
t1
① 0~t1段: υ正 > υ逆

② t1时刻及以后:υ正= υ逆≠0

二、化学平衡状态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活动2】判断下列叙述,能否说明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2SO2(g)+O2(g) 2SO3(g)




① SO3的生成速率与SO3的分解速率相等
② 单位时间内消耗1 mol O2,同时消耗2 mol SO2
③ υ正 (SO3) =2 υ逆(O2)

判断依据: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活动2】判断下列叙述,能否说明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2SO2(g)+O2(g) 2SO3(g)




① SO3的生成速率与SO3的分解速率相等
② 单位时间内消耗1 mol O2,同时消耗2 mol SO2
③ υ正 (SO3) =2 υ逆(O2)

判断依据: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υ正(SO3)= υ逆(SO3)

【活动2】判断下列叙述,能否说明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2SO2(g)+O2(g) 2SO3(g)




① SO3的生成速率与SO3的分解速率相等
② 单位时间内消耗1 mol O2,同时消耗2 mol SO2
③ υ正 (SO3) =2 υ逆(O2)

判断依据: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υ正(SO3)= υ逆(SO3)

只有υ正

【活动2】判断下列叙述,能否说明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2SO2(g)+O2(g) 2SO3(g)




① SO3的生成速率与SO3的分解速率相等
② 单位时间内消耗1 mol O2,同时消耗2 mol SO2
③ υ正 (SO3) =2 υ逆(O2)
判断依据: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υ正(SO3)= υ逆(SO3)

只有υ正

= -
2
1
υ正(SO3)
υ逆(O2)

【小结】从 υ正=υ逆 判断化学平衡
(1)用同一种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时,该物质的生成速率与消耗 速率相等。
(2)用不同种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时,必须符合两点:
a.表示两个不同的方向
b.速率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
【活动2】判断下列叙述,能否说明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2SO2(g)+O2(g) 2SO3(g)




④ 当SO2、O2、SO3 的浓度之比为 2∶1∶2 时
⑤ 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⑥ 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判断依据:各组分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
起始浓度 /mol·L-1
转化浓度 /mol·L-1
平衡浓度 /mol·L-1

10 5
9 4.5 9
1 0.5 9
2SO2(g)+O2(g) 2SO3(g)




0

不是相等,也不是成一定的比值!
判断依据:各组分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
【活动2】判断下列叙述,能否说明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2SO2(g)+O2(g) 2SO3(g)




④ 当SO2、O2、SO3 的浓度之比为 2∶1∶2 时
⑤ 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⑥ 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判断依据:各组分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

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



【思考】在一定温度下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CO(g)+H2O(g) CO2(g)+H2(g)
 
当容器内压强不变时,能否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活动2】判断下列叙述,能否说明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2SO2(g)+O2(g) 2SO3(g)




④ 当SO2、O2、SO3 的浓度之比为 2∶1∶2 时
⑤ 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⑥ 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判断依据:各组分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


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是否相等

ρ混=
m混
V混

【小结】“各组分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 判断化学平衡
(1)也可以表述为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质量分数、物质的 量分数、体积分数、分子数之比等,保持不变。
(2)密度、压强等用于表征混合物组分含量的物理量,要“变量不变”,才可以作为判断依据。
2NO2(g) N2O4(g)
(红棕色) (无色)





化学平衡状态
2NO2(g) N2O4(g)
(红棕色) (无色)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状态


热水
原平衡
(υ原正 = υ原逆)
条件改变
平衡破坏
(υ正 ≠ υ逆)
新平衡
(υ新正 = υ新逆)





平衡状态的移动
一段时间后


三、平衡状态的移动
化学反应体系的平衡状态是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温度、浓度、气体反应的压强)而发生变化的。 这种现象称作平衡状态的移动,简称平衡移动。
2SO2 + O2 2SO3




调控反应条件,使SO2更多的转化成SO3

逆—— 可逆反应
变—— 当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可能发生移动
等—— υ正 = υ逆≠0
动—— 动态平衡
定—— 平衡时,体系中各组分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
化学平衡的特征
【课堂小结】
【认识提升1】
2SO2+O2 2SO3




催化剂

在同一条件下,正反应和逆反应均能进行。
可逆反应是有限度的。
平衡是可以移动的。
常见的可逆反应
N2 + 3H2 2NH3
催化剂
高温、高压




Cl2 + H2O HCl + HClO
NH3 + H2O NH3·H2O




H2 + I2 2HI








如何证明 2Fe3++2I- 2Fe2++I2 是可逆反应?
思路1:从可逆反应的定义入手,设计实验,证明在同一条件下,正反应和逆反应都可以进行。
【认识提升2】
证明逆反应可以进行
证明正反应可以进行

1 mL 0.1 mol/L FeCl3溶液
1 mL 0.1 mol/L KI溶液
滴加2滴
铁氰化钾

产生蓝色沉淀
【资料】Fe2+与铁氰化钾反应生成带有特征蓝色的铁氰化亚铁沉淀

溶液变蓝
滴加淀粉溶液
证明逆反应可以进行
证明正反应可以进行

1 mL 0.1 mol/L FeCl3溶液
1 mL 0.1 mol/L KI溶液
滴加2滴
铁氰化钾

产生蓝色沉淀

溶液变蓝
滴加淀粉溶液

1 mL 0.1 mol/L FeCl2溶液

5 滴碘水
滴加2滴 KSCN


溶液变红
证明逆反应可以进行
证明正反应可以进行

1 mL 0.1 mol/L FeCl3溶液
1 mL 0.1 mol/L KI溶液
滴加2滴
铁氰化钾

产生蓝色沉淀

溶液变蓝
滴加淀粉溶液

1 mL 0.1 mol/L FeCl2溶液

5 滴碘水
滴加2滴 KSCN


溶液变红

1 mL 0.1 mol/L FeCl2溶液

5 滴水
滴加2滴 KSCN



对照实验
如何证明 2Fe3++2I- 2Fe2++I2 是可逆反应?
思路2:从可逆反应存在反应限度,设计实验,证明反应体系中各组分同时存在。
【认识提升2】
检验体系
中的产物

3 mL 0.01 mol/L KI溶液

0.01 mol/L FeCl3溶液

检验体系中
的反应物
检验体系
中的产物

滴加淀粉溶液
滴加2滴
铁氰化钾

产生蓝色沉淀
溶液变蓝
检验体系中
的反应物

3 mL 0.01 mol/L KI溶液

0.01 mol/L FeCl3溶液

检验体系
中的产物

滴加淀粉溶液
滴加2滴 KSCN

溶液变红
滴加2滴
铁氰化钾

产生蓝色沉淀
溶液变蓝
检验体系中
的反应物
1 mL

3 mL 0.01 mol/L KI溶液

0.01 mol/L FeCl3溶液

如何证明 2Fe3++2I- 2Fe2++I2 是可逆反应?
思路3:从化学平衡移动入手,设计实验,改变条件,观察平衡移动。
【认识提升2】
恒温下,将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晶体(CuSO4·5H2O)置于饱和硫酸铜溶液中,相当长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晶体形状发生改变,但晶体的质量不变。
υ(溶解)= υ(结晶)
【认识提升3】
固体溶质
溶液中的溶质
溶解
结晶




可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