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三单元 非攻
北京版 选修二
高二年级 语文
战国时期,有一奇人,他精通手工技艺,擅长防守城池,倾力传播学说,追随者甚众。韩非子认为其学说可与儒学并称,为当世之显学。
季羡林说他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高度,是一位伟大的平民圣人;余秋雨称他的思想是墨色的珍宝,黑色的光亮。
墨子,名翟,约公元前468年~前376年,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
墨子思想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十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墨子最著名的思想是“兼爱非攻”,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墨子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弊病是战争,因此,从兼爱的思想中,引申出了非攻。
析 题
非:反对、责怪
非攻:谴责攻打别国的侵略战争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一段,找出第一段中与“非攻”有关的句子。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文章没有开门见山写“非攻”,开篇文字有何作用呢?
生活现象
1)窃人桃李
2)攘人犬豕
3)取人马牛
4)杀不辜人
5)攻国
评判
不义又甚
不仁兹甚
罪益厚
至大为不义
原因
亏
人
自
利
类比论证
层层递进
类比论证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行为 性质 结果 评价
杀一人 不义 一死罪 知而非之
杀十人 十重不义 十死罪
杀百人 百重不义 百死罪
攻国 不义至极 无数重罪 弗知非,从而誉之
若知其不义也,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天下之君子不辨义与不义的原因是什么?
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
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
(君子)少见不义则非之,多见不义则誉之
是以知天下之君子,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墨子生活的时期,中国社会呈现出空前的大震荡、大分化、大变动。墨子看到,国与国互相攻伐,家与家互相掠夺,人与人互相残杀,国破家亡,民不聊生,攻伐战争给劳动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墨子认为,人无贵贱,生而平等,“皆天之臣也”,国无大小,“皆天之邑也”,指出战争乃天下最大的祸害。
《非攻》一文中,墨子以类比论证,从生活现象入手,
层层递进,指出了“攻国”乃最大的不义。不仅如此,
他还指出了“君子”逻辑的混乱,批驳了各种为攻伐进行
粉饰辩护的言论,对攻伐别国进行坚定的否定和抨击。
墨子主张在主观认识和客观舆情中,人们都应该坚定地反对攻伐,唯有非攻,方可兼爱!
思考:“非攻”能否改为“非战”?
攻,用手持锤状击打物表示攻击、击打。
《说文》:“攻,击也。”
《广韵》:“攻,攻击。”
攻,是进攻,带有主动性,带有侵略性;而战有正义之战与不义之战。正义之战,即伐无道,诛暴戾,如禹征有苗、汤伐桀、武王伐纣。而不义之战指的是攻无罪,即大攻下、强凌弱、众暴寡。墨子的非攻思想是反对一切不义之战,他并不反对正义之战!在墨子看来,制止了不义之战,天下就可以休养生息,太平安康。由此可见,墨子的非攻思想具有极强的思辨性。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墨子.公输》
子墨子曰:“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墨子.公输》
《韩非子·显学》:世之显学,儒墨也。但到了战国末期,墨家的影响已大大削弱。墨子学说的意义到底何在呢?
一、在传承中反思。
“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但却能大胆扬弃儒家的一些思想,如儒家信天命,墨家却非(拒绝)命;儒家讲厚葬,墨家讲节用。
二、在传道中实践。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论语》)孔子反战,乃不言战;墨子反战,却是以战反战,以守反攻。著名的“止楚攻宋”更让后人仰慕墨子勇毅果敢的侠义之风。
三、在思考中升华。
“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憙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墨子.鲁问》)墨子不再像儒家那样维护周天子,而是认真思考如何去构建更合理的国家。
“平民出身”和“动荡时代”造就了墨子,他关注“人”的价值,激励“人”的创造,宣扬“兼爱非攻”,用质朴的语言譬侔援推,不遗余力地推广学说甚至躬身践行。但“动荡社会”也限制了他,诸侯间的攻伐不可能停止,
“尚贤尚同”的主张会受到阶级的阻挠。墨子思想中的精华,在和平、发展成为主流的当今社会,愈显其价值!
小结:
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在写作中能用类比让说理更透彻,以递进使说理更深入。在思想上反对攻伐,待人友爱。在处世中坚定信念,去除矫饰。在为人上,像墨子一样立足现实,于思考、实践中求得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