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21章二次根式全章导学案+2套单元测试卷 (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21章二次根式全章导学案+2套单元测试卷 (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5-19 11:1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21.1二次根式 (共2课时)
一、课前复习
1、已知反比例函数y=,那么它的图象在第一象限横、纵坐标相等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
2、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3,BC=1,∠C=90°,那么AB边的长是__________.
3、甲射击6次,各次击中的环数如下:8、7、9、9、7、8,那么甲这次射击的方差是S2,那么
S2=____________.

二、目标展示
学习目标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2.利用(a≥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3.理解(a≥0)是一个非负数。
4.理解()2=a(a≥0),=a(a≥0)并会利用它进行计算和化简。
三、目标导学及释标
根据下面的导学内容,自学课本P2
(一)、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1.完成课本P2[思考]
2. 形如 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3.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x>0)、、、-、、(x≥0,y≥0).
(二)、利用(a≥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1.学习课本P2 例1,完成以下练习:
(1)当x是多少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2)当x是多少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三)、理解(a≥0)是一个非负数
1.当a≥0时,表示a的 平方根,当a<0时,有意义吗?
2.议一议:(分组讨论,提问解答),得出结论:
(a≥0)是一个( ).
3.完成课本P3探究
(四)、掌握()2=a(a≥0)
1.通过P3探究,你得到什么结论?
()2= 反之:
2.学习P4例2,完成以下练习:
(1).()2 (2).(3)2 (3).()2 (4).()2(x≥0);

(五)、掌握=a(a≥0)
1.由前面知()2=a(a≥0). 那么,我们猜想当a≥0时,=a是否也成立呢?
2.自学课本P4 探究
得出结论: =
3.学习课本P4例3,完成以下练习
(1) (2) (3) (4)

四、当堂检测
1.完成课本练习3
2.当x是多少时,+x2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3.(1)、()2 (2)、-()2 (3)、(-3)2

五、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课本练习1、2

§21.1二次根式(1)
§21.1.1二次根式
复习巩固
1、4的算术平方根是(  )
A.  B.2  C.  D.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3、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4、使代数式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是( )
A、x>3 B、x≥3 C、 x>4 D 、x≥3且x≠4
5、计算的结果等于 .
6、使有意义的的取值范围是 .
二、综合运用
1、使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的x应满足的条件是 .
2、已知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是和,则这个数是 .
3、若则 .
4、若,则x-y的值为( )
A.-1 B.1 C.2 D.3
三、拓广探索
1、已知:,求:的值。






2、已知:,求:xy的值。


§21.1二次根式(2)
§21.1.1二次根式
复习巩固
1、二次根式的值是( )
A. B.或 C. D.
2、已知为实数,那么等于
A. B. C. - 1 D. 0
3、=___________。 4、___________。
5、计算: 。
二、综合运用
1、当时,化简的结果是 .
2、已知是正整数,则实数n的最大值为( )
A.12 B.11 C.8 D.3
3、若为实数,且,则的值为( )
A.1 B. C.2 D.
4、对于任意不相等的两个数a,b,定义一种运算※如下:a※b=,
如3※2=.那么12※4= 。
三、拓广探索
1、化简:(1) (2)





2、如图:A,B,C三点表示的数分别为a,b,c。
利用图形化简:


◆导学案 年级:八年级 学科:数学
x班级: 姓名: 使用时间:
一、课前小测 (上节导学案习题)
二、目标展示
学习目标:1.掌握·=(a≥0,b≥0)
2.掌握=·(a≥0,b≥0)

目标导学及释标
根据下面的导学内容,自学课本P7-8
(一)、掌握·=(a≥0,b≥0)
1.完成课本[探究]
2.议一议:(分组讨论,提问解答),得出结论:
·= ( )
3. 学习课本P7的例1,完成以下计算
(1)× (2)×

(3)× (4)×


注:在本章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所有的字母都表示 数。
(二)、掌握=·(a≥0,b≥0)
1.学习课本P7的例2,完成以下计算
(1) (2) (3)

(4) (5)


(三)学习例3,仿照其解法,完成以下计算
1. (1)、 (2)、
(3)、 (4)-4
四、当堂检测:完成课本P8练习1、2
(一)、课堂巩固:
1、化简的结果是(   )
A.2 B. C. D.
2、化简的结果是( )
A. B. C. D.
3、计算= . 4、计算= 5、化简= .
(二)、综合运用
1、估计的运算结果应在( )
A.1到2之间 B.2到3之间 C.3到4之间 D.4到5之间
2、计算: .
3、若成立,则x满足_______________.
(三)、拓广探索
1、计算:


2、计算: 3、计算:



4、计算: 5、计算:




五、小结: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六、作业

课题:21.2 二次根式的乘除(2)
一、课前小测 (上节导学案习题)
二、目标展示
学习目标:1.掌握=(a≥0,b>0) 2.掌握=(a≥0,b>0)
3. 会把不是最简的二次根式化简为最简二次根式
(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三、目标导学及释标
根据下面的导学内容,
(一)、掌握=(a≥0,b>0)
1.完成课本[探究]
2.议一议:(分组讨论,提问解答),得出结论:
= ( ),
3. 学习课本,完成以下计算
(1) (2) (3) (4)



注:在上面的公式中, b的取值范围是 为什么?
(二)、掌握=(a≥0,b>0)
1.学习课本P10的例5,完成以下计算
(1) (2) (3) (4)


2.学习课本,完成以下计算
(1) (2) (3) (4)
(三)、掌握最简二次根式
根据下面的导学内容,自学课本P10
1.最简二次根式有如下两个特点:
(1).被开方数不含 ;
(2).被开方数中不含 .
2.把下列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1) (2) (3)


(4) (5)2 (6)


四、当堂检测:

计算(1) (2) (3)3



(4) (5) (6)




五、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练习
一、复习巩固
1、下列根式中,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B. C. D.
2、下列二次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B. C. D.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5、把(a-1) EQ \R(,) 根号外的因式移入根号内,其结果是( )
A. B.- C. D.-
6、计算: ___________7、 分母有理化: .
8、 9、把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得______________。
10、若,则的值是
二、综合运用
1、计算:
(1) (2)






(3)





三、拓广探索
1、已知x+y=-4,xy=2.求;的值。


课题: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第一课时)
课前小测
二、目标展示
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二次根式加减的方法.
2、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在分析问题中,渗透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的方法的理解.再总结经验,用它来指导根式的计算和化简.
目标导学及释标(自学阅读课本14~16)
(一)、复习引入
计算.(1)2x+3x; (2)2x2-3x2+5x2; (3)x+2x+3y; (4)3a2-2a2+a3
= = = =
以上题目,是我们所学的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合并就是字母不变,系数相加减.
(二)、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计算下列各式.
(1)2+3 (2)2-3+5
= =
(3)+2+3 (4)3-2+
= =
由此可见,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相同也是可以合并的,如2与表面上看是不相同的,但它们可以合并吗?也可以.
3+=3+2=5 3+=3+3=6
所以,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例1.计算 (1)+ (2)+


(3) (4)


例2.计算
(1)3-9+3 (2)(+)+(-)
(3) (4)



归纳: 第一步,将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项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第二步,将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巩固练习
(四)、学生小组交流解疑,教师点拨、拓展
(补充)例:已知4x2+y2-4x-6y+10=0,求(+y2)-(x2-5x)的值.


四、当堂检测
1、计算的结果是( )A. B. C. D.
2、的结果是(  ) A. B. C. D.
3、下列各式中,运算正确的是( )
A. C. D.
4、计算: .5、计算:=_________.
6、计算: 。7、计算 。
8、计算:(1) (2)



9、先化简,再求值:,其中



五、小结: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六、作业

课题: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 (第二课时)
一、课前小测
1、
2、已知,求的值。




二、目标展示
学习目标:二次根式的加减混算
三、目标导学及释标
自学教材P16-P17,并完成下列例题
例4 计算:
(1) (2)




例5 计算:
(1) (2)




练一练
计算: (1)(+)× (2)(4-3)÷2



(3)(+6)(3-) (4)(+)(-)




补充例题 已知,X==2 化简+,并求值.







当堂检测
1.(-3+2)×的值是( ).
A.-3 B.3- C.2- D.-
2.计算(+)(-)的值是( ).A.2 B.3 C.4 D.1
3.(-+)2的计算结果(用最简根式表示)是________.
4.(1-2)(1+2)-(2-1)2的计算结果(用最简二次根式表示)是_______.
5.若x=-1,则x2+2x+1=________.6.已知a=3+2,b=3-2,则a2b-ab2=_________.
综合提高题
1.化简


2.当x=时,求+的值.(用最简二次根式表示)







《二次根式》测试题A
一.选择题:
1.若 有意义,则x满足条件( )
A.x>2. B.x≥2 C.x<2 D.x≤2.
2.下列二次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B. C. EQ \R(,) D.
3.计算的结果是( )
A.6 B. C.2 D.
4.以下运算错误的是( )
A. B.
C. D.
5.已知:是整数,则满足条件的最小正整数为(   )
A.2 B.3 C.30 D.120
二、填空题:
6.计算: = ;
7.等式成立的条件是 。
8.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cm。
9.化简:= 。
10.计算:= 。
三、解答题:
11.计算: ; 12. 计算:;




13.( +)(-) 14.(4+ )(4-); 15.(-)2;




四、解答题:
16.已知x=+3, y=-3,求下列各式的值;
(1)x2-2xy+y2 , (2)x2-y2;




17.如图1,在Rt△ABC中,∠C=90°,AC=2.5cm,BC=6cm。求AB的长。




18.已知x+y=3,xy=6。求:的值。




19.已知下列等式:
① , ② ,
③,······,
(1)根据上述等式的特点,请你写出第四个等式,并通过计算验证等式的正确性;
(2)观察上述等式的规律,请你写出第n个等式。






五、解答题:
20.已知a-=,求a+的值。






16.有这样一类题目:将化简,如果你能找到两个数m、n,使并且,则将变成开方,从而使得化简。 例如:化简

仿照上例化简下列各式:
(1)              (2)




《二次根式》测试题B
一、选择题:
1、如果有意义,那么的取值范围是( )
A.x≥-4 B.x≠— C.x≥-4且x≠— D.x>-4且x≠—
2.二次根式的值等于( )
A. B. C.± D.
3.下列各式中计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4.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9,斜边长为10,则另一条直角边长为:( )
A.1 B. C.19 D.
5.若,则等于:( )
A.-1 B.1 C.3 D-3
6.在,,,中最简二次根式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7. 是整数,则正整数的最小值是:( )
A.4 B.5 C.6 D.7
8. 实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那么化简的结果是( )
A:2a-b B:b C:-b D:-2a+b
9.若最简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相同,则a的值为( )
A. B. C.a=1 D.a= —1
10.化简得( ) A.—2 B. C.2 D.
二、填空题:
11.要使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应满足的条件是 .
12. .
13.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cm,cm,cm,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
14.计算= .
15.已知 +=0,则x+y= 。
16.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 .
17.已知,则 ;
18. 的关系是 。
三、解答题:
19、化简(1)、 (2)、 (3)、 (4)、
20、计算: (1)、 (2)、
(3)、 (4)、(+1)2-2
21、(1)已知,求:的值。
(2)已知,求的值。
22、阅读下面问题:
;。
试求:(1)(n为正整数)的值。
(2)利用上面所揭示的规律计算:


C

A

O

B



图1

A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