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二单元
梨园春秋
问题一:元代以前,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是怎么样的?
问题二:元明清时期,中国的戏曲艺术可以用“繁花似锦”来形容。你知道三个时期的典型戏曲形式有哪些吗?
原始歌舞
春秋战国
优伶
宋代杂剧、金代诸宫调
元杂剧
元:杂剧
明:传奇
清:京剧
一、元代杂剧的繁荣
元杂剧揭露黑暗现实,塑造一系列被压迫者形象、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极具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生活气息。现实主义是创作的主流,不少优秀作品又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产物。以质朴自然,生动泼辣的北方民间口语为基础。创作为舞台演出紧密结合,构成动人的戏剧冲突。
结构上一般为四折一楔。“折”是音乐组织单元,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一折相当于现在戏曲的一场或一幕。“楔”,篇幅短,位置不定,起衔接作用。角色,每本只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元代杂剧陶俑?
元杂剧
一、元代杂剧的繁荣
1、繁荣原因
3、衰落
2、代表人物及作品
A元朝注意保护艺人;
b长期停止科举考试;
c吸取前代精华。
关汉卿《窦娥冤》 马致远《汉宫秋》
王实甫《西厢记》 白 朴《梧桐雨》
a元代后期,科举考试恢复
b元杂剧的模式过于呆板
next
4、评价
成为一代文学的代表
把中国戏曲推向成熟阶段,是戏曲的第一个高峰
二、明代传奇的兴盛
1、明代传奇的形成:
①形成:宋元时期的南戏发展而成
②特点:内容通俗,长短不拘,活泼自由
2、昆曲一统局面的形成:
3、代表人物:
魏良辅: 改昆山腔成昆曲
梁鱼辰 :《浣纱记》
汤显祖: 《牡丹亭》
4、昆曲的衰落
A、清地方戏曲与昆曲争雄
B、昆曲作品脱离群众
乾隆时期,北京百姓“所好唯秦声、罗、弋、厌听吴骚,闻歌昆曲,辙哄然散去”的原因是
A、百姓与士大夫有矛盾
B、朝廷扬“雅部”抑“花部”
C、秦声、罗、弋比昆曲好听
D、昆曲脱离了广大群众
D
1、背景:
a、昆曲一统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昆曲和地方戏曲争雄的局面
b、昆曲脱离群众,日趋衰落,地方戏曲受欢迎
c、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戏曲舞台活跃,统治者支持
2、产生与发展:
三、清代京剧的崛起
形成:
a、乾隆末年,徽班进京,风行一时
b、道光年间,“徽汉合流”
c、融合兼收,形成新剧种——京剧
发展:
a、同治、光绪年间,走向成熟,出现“同光十三绝”
b、清末明初,成为全国流行剧种
c、民国以来,走向世界
问题探究:京剧是怎样形成的?
1、背景:
2、产生与发展:
3、表演特色
三、清代京剧的崛起
A、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B、京胡、二胡、笛子、唢呐等管弦乐器和鼓、板、大锣等打击乐器伴奏。
C、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化妆都有一定的谱式。
D、唱、做、念、打结合;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
E、表演有程式性和虚拟性,虚实结合,形神兼备。
《牡丹亭》中《游园》选段
杜丽娘、春 香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杜丽娘 【好姐姐】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蘼外烟丝醉软,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闲凝眄兀生生燕语明如剪,听呖呖莺声溜的圆。
杜丽娘 蓦地游春转,小试宜春面。春呵春!得和你两流连,春去如何遣?咳,恁般天气,好困人也!【山坡羊】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则为俺生小婵娟,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甚良缘,把青春抛的远。俺的睡情谁见?则索要因循腼腆,想幽梦谁边,和春光暗流转。迁延,这衷怀哪处言?淹煎,泼残生除非问天。
众花神 【画眉序】好景艳阳天。万紫千红尽开遍。满雕栏宝砌,云簇霞鲜。督春工珍护芳菲,免被那晓风吹颤,使佳人才子少系念,梦儿中也十分欢忭。
【滴溜子】湖山畔,湖山畔,云蒸霞焕。雕栏外,雕栏外,红翻翠骈。惹下蜂愁蝶恋,三生锦绣般非因梦幻。一阵香风,送到林园。及时的,及时的,去游春,莫迟慢。怕罡风,怕罡风,吹得了花零乱,辜负了好春光,徒唤枉然,徒唤了枉然。
【五般宜】一边儿燕喃喃软又甜,一边儿莺呖呖脆又圆。一边蝶飞舞,往来在花丛间。一边蜂儿逐趁,眼花缭乱。一边红桃呈艳,一边绿柳垂线。似这等万紫千红齐装点,大地上景物多灿烂!
生
生行分为须生(老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
须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剧中人,口戴胡子(髯口),因性格与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或称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将),衰派老生(如扮演穷困潦倒之人等)。
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关羽、赵匡胤等。
小生:指演剧中的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等),纱帽生(官生)、扇子生(书生)、穷生(穷酸文人)等。
武生:为戏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长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称短打(撇子)武生。
旦
分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旦角全为女性。
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亦叫花衫,以服装花艳为特色,以演皇后、公主、贵夫人、女将、小贩、村姑等角色为主。
武旦、刀马旦: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
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
净
亦叫花脸。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为‘‘净”净行分如下几种角色:以唱为主的铜锤花脸与黑头花脸;以工架为主的架子花脸,如大将、和尚、绿林好汉及武花脸与摔打花脸等。铜锤花脸称正净,架子花脸叫副净、武工花脸名武净,武二花脸言红净,在表演风格上均有不同的特色。
丑
剧中丑行勾脸,而勾画“三花脸”,面谱与花脸有很大区别。
丑行又分文丑、武丑。文丑中又分为方巾丑(文人,儒生);武丑,专演跌、打、翻、扑等武技角色。根据动物属相,丑属牛,牛性笨,丑为笨的代名词。但舞台上的武丑亦叫开口跳,而能说能跳,表演出活泼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与牛的丑笨性又完全不同。
清·沈容圃作《同·光十三绝》
老生、武生:程长庚、卢胜奎、张胜奎、杨月楼、谭鑫培
小生:徐小香,
旦角:梅巧玲、朱莲芬、时小福、余紫云,老旦:郝兰田,
丑角:杨鸣玉、刘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