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二章 第三节
化学平衡(2)
高二年级 化学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①逆:对象——可逆反应
②动:特点——动态平衡,反应没有停止,υ(正)=υ(逆)≠0
③等:本质——υ(正)=υ(逆)
④定:现象——各组分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
⑤变:发展——条件改变,υ(正)≠υ(逆),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实验原理】
Fe3++3SCN- Fe(SCN)3
【实验思路】
任务一: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
【实验目的】
明确
原平衡体系
改变
外界条件
观察
新平衡体系
变量控制
一、探究化学平衡移动的规律
【实验原理】
Fe3++3SCN- Fe(SCN)3
任务一: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
【实验目的】
【实验药品】0.005 mol·L-1 FeCl3 溶液、饱和 FeCl3 溶液、
0.01 mol·L-1 KSCN 溶液、1 mol·L-1 KSCN 溶液、
0.01 mol·L-1 NaOH 溶液。
一、探究化学平衡移动的规律
5 mL 0.005 mol·L-1
FeCl3 溶液
5 mL 0.01 mol·L-1 KSCN 溶液
4 滴饱和
FeCl3 溶液
4 滴 1 mol·L-1
KSCN 溶液
3 滴 0.01 mol·L-1
NaOH 溶液
3 滴 0.01 mol·L-1
NaOH 溶液
一、探究化学平衡移动的规律
【实验方案】
5 mL 0.005 mol·L-1
FeCl3 溶液
5 mL 0.01 mol·L-1 KSCN 溶液
4 滴饱和
FeCl3 溶液
4 滴 1 mol·L-1
KSCN 溶液
3 滴 0.01 mol·L-1
NaOH 溶液
3 滴 0.01 mol·L-1
NaOH 溶液
一、探究化学平衡移动的规律
【实验现象】
红色加深
红色加深
红色变浅
红色变浅
【实验结论】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单一组分浓度:
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一、探究化学平衡移动的规律
【理论分析】
请在速率—时间图上描述上述反应过程。
一、探究化学平衡移动的规律
速率
时间
υ(正)=υ(逆)
υ'(正)
平衡逆向
移动
平衡正向
移动
【理论分析】
υ''(正)
一、探究化学平衡移动的规律
增大反应物浓度
υ(逆)
υ(正)
减小反应物浓度
υ''(逆)
υ'(正)=υ'(逆)
υ''(正)=υ''(逆)
速率
t1
0
t2
t3
t4
t5
时间
平衡1
平衡2
平衡3
υ'(逆)
条件改变
平衡1
不平衡
平衡2
一定时间
破坏原平衡
建立新平衡
【理论分析】
一、探究化学平衡移动的规律
υ(正)=υ(逆)
υ'(正)≠υ'(逆)
υ''(正)=υ''(逆)
【实验原理】
任务二:探究压强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
【实验目的】
【实验思路】
红棕色
无色
一、探究化学平衡移动的规律
明确
原平衡体系
改变
外界条件
观察
新平衡体系
变量控制
2 NO2(g) N2O4(g)
【实验原理】
任务二:探究压强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
【实验目的】
2 NO2(g) N2O4(g)
【实验思路】
红棕色
无色
一、探究化学平衡移动的规律
【实验现象】
一、探究化学平衡移动的规律
条件 向外拉注射器活塞
减小压强 往里推注射器活塞
增大压强
现象 混合气体的颜色
先变浅又逐渐变深 混合气体的颜色
先变深又逐渐变浅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增大压强(缩小容器的体积),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增大容器的体积),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实验结论】
一、探究化学平衡移动的规律
①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②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N2(g)使体系压强增大
③保持容器压强不变,充入N2(g)使容器体积变大
④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H2O(g)使体系压强增大
【练习】一定温度下,反应C(s)+H2O(g) CO(g)+H2(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改变下列条件,判断平衡是否发生移动及移动方向。
√ 逆向
Ⅹ
√ 正向
√ 正向
【实验原理】
【实验目的】
任务三: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
2NO2(g) N2O4(g)
【实验思路】
一、探究化学平衡移动的规律
ΔH < 0
明确
原平衡体系
改变
外界条件
观察
新平衡体系
变量控制
【实验现象】
条件 冷水 热水
现象 混合气体的颜色
变浅 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
一、探究化学平衡的移动规律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温度降低,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一、探究化学平衡的移动规律
【实验结论】
影响因素 浓度 压强 温度
条件改变 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 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 增大
压强 减小
压强 升高
温度 降低
温度
平衡移动方向 正向 逆向 气体体积缩小 气体体积增大 吸热 放热
一、探究化学平衡的移动规律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这就是著名的勒夏特列原理,又称为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勒夏特列
(Le Chatelier,1850-1936)
一、探究化学平衡的移动规律
NO2 和 N2O4 体系的压强变化
压强传感器实验装置
2NO2(g) N2O4(g)
红棕色
无色
一、探究化学平衡的移动规律
由于催化剂同等程度改变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因此,它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没有影响。也就是说,催化剂不能改变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反应混合物的组成,但是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一、探究化学平衡的移动规律
1、指导化工生产中反应条件的选择
二、体会化学平衡移动的价值
因素 温度 压强 浓度
适宜条件
N2(g)+3H2(g)
2NH3(g)
ΔH < 0
1、指导化工生产中反应条件的选择
二、体会化学平衡移动的价值
因素 温度 压强 浓度
适宜条件 低温 高压 分离NH3
N2(g)+3H2(g)
2NH3(g)
ΔH < 0
为什么用KCr2O7酸性溶液?
二、体会化学平衡移动的价值
2、影响物质性质
二、体会化学平衡移动的价值
2、影响物质性质
为什么有不同的现象?
【实验现象】
二、体会化学平衡移动的价值
加酸 加碱
溶液颜色 橙色加深 黄色
【实验原理】
二、体会化学平衡移动的价值
2、影响物质性质
Cr3+
二、体会化学平衡移动的价值
2、影响物质性质
若向④中加入70%H2SO4溶液至过量,颜色怎样变化?
【总结梳理】
温度
浓度
压强
勒夏特列原理
探究化学平衡移动的规律
【总结梳理】
体会化学平衡移动的价值
影响物质性质
指导化工生产中反应条件的选择
【练习】在具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一定温度下的可逆反应:
已达到平衡。将活塞外拉,则:
(1)n(NO2)________;
(2)混合气体的颜色__________;
(3)二氧化氮的体积分数____________;
(4)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____________;
(5)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
变浅
增大
变小
2 NO2(g) N2O4(g)
变小
增大
【练习】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a X(g)+b Y(g) c Z(g)+d W(g),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W的浓度为原平衡时的 1.8 倍。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a+b<c+d
C.Z的体积分数增大 D.X的转化率下降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