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萧红
学习目标
1
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理解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学习本文善于撷取生活琐事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
品味、学习本文朴实无华而又情感深挚的语言。
3
作者简介
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廼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作者简介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今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地主家庭。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主要作品有:《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本文选自《萧红全集》第二卷(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有改动。鲁迅是萧红精神上和文学上的导师,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来,三年后写下《回忆鲁迅先生》,表达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写作背景
由于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写作背景
【鲁迅】(1881—1936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相关介绍
【代表作】
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小说集《呐喊》《彷徨》;
散文诗集《野草》;
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等。
相关介绍
咳嗽( ) 草率( ) 阖( )眼
揩( )桌子 薪( )金 校( )对
疙瘩( ) 调羹( ) 绞( )肉
深恶( )痛绝 瞿( )秋白 舀( )
字词注音
ké sou
shuài
hé
kāi
xīn
jiào
gē da
gēng
jiǎo
wù
qú
yǎo
词语解释
深恶痛绝:
恶:厌恶;痛:痛恨;绝:极。指厌恶、痛恨到极点。
抹杀:
不以为然:
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完全勾销,一概不承认。
草率:
轻率,不慎重,含贬义。
整体感知
倾听课文,通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小事?
1
鲁迅的“笑”
2
鲁迅的步伐
3
与萧红夜谈
4
鲁迅的饮食及待人吃饭
5
盛赞萧红做的饭菜
6
招呼来客与作者久雨偶晴的造访
整体感知
7
对待青年人的来信
8
不吝校样纸
9
许先生的忙
鲁迅先生的休息及昼陪客人夜加班
包书也要亲自动手
夜看电影、坐车
10
11
品尝海婴的鱼丸
12
13
病中笔耕不辍
14
细读感悟
本文记叙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十四件小事,这十四件小事,你认为分别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或特性?
爽朗、平易近人
1
鲁迅的“笑”
干练敏捷的性格特征和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坚毅精神
2
鲁迅的步伐
细读感悟
友善、慷慨大方
3
与萧红夜谈
饮食简朴,好客、平易近人
4
鲁迅的饮食及待人吃饭
尊重和体贴萧红
5
盛赞萧红做的饭菜
爱开玩笑、和蔼可亲
6
招呼来客与作者久雨偶晴的造访
细读感悟
关心、宽容青年
7
对待青年人的来信
礼让别人、善解人意
8
不吝校样纸
工作如山、不得休息
9
许先生的忙
礼让别人、宁亏自己
夜看电影、坐车
10
细读感悟
惜时、勤奋
鲁迅先生的休息及昼陪客人夜加班
11
不轻易否定、有家庭民主思想
品尝海婴的鱼丸
12
对工作一丝不苟
包书也要亲自动手
13
勤奋不息
病中笔耕不辍
14
细读感悟
以上这些内容,看似没有什么联系,比较杂乱。你能否对它们进行归类?
神情姿态:“鲁迅的‘笑’”“鲁迅走路的姿态”,乐观开朗、平易近人。
饮食起居:“休息”,简单随和、体恤他人。
工作习惯:“工作时间”,不同寻常,忘我精神。
日常琐事:“吃鱼丸”等,待人接物、爱护青年。
细读感悟
可以说,虽然本文看似杂乱,但有一个情感上的线索。全文没有一个地方有直接的赞美,却处处透露出对鲁迅先生的爱戴. 赞美和景仰。同样的,没有一个“悲”字,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作者沉重的悲伤。
句子赏析
赏析:此处主要是写保姆对海婴的吩咐,却也从侧面突出了鲁迅的人格魅力。海婴年幼,孩子蹦蹦跳跳是天性,但保姆总是要吩咐他“轻一点走”,因为怕吵醒了彻夜工作、刚刚才睡下的鲁迅先生。一个“总是”表现了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同时也是鲁迅长期不顾身体健康忘我工作的侧面表现。
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咐他说:“轻一点走,轻一点走。”
句子赏析
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
赏析:这是本篇中比较少见的景物描写。虽然十分简单,但却很有象征意味。太阳是明亮的,照着隔院子的人家,照着夹竹桃,也是明亮亮的,景色朴实平常而又十分温馨和谐,成为鲁迅先生的“睡”的背景和衬托。
从本文的“回忆”和“悼念”的特点看,这样的景物描写又别有深意:在奋斗终生的鲁迅先生身后,我们一定会有光明的世界,一定会有明亮亮的未来。
自主探究
本文有许多让人感动的细节。请找出你认为最受感动或最受启发的细节或语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品味从中得到的启发。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示 例
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
合作探究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本文却大量细致地记叙他的工作。生活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更真实。伟人也像凡人一样会生病,会害怕,也聊天、看电影,也有自己的生活特点和习惯,这就给了读者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鲁迅。这样的鲁迅,更让人觉得可亲。
合作探究
2.更直观。通篇都是对鲁迅的工作、生活琐事的记叙,让我们直接感受到鲁迅的为人、做事、对待生活、对待工作方面的许多感人之处,以及他思想、性格方面的不少特点。而这些都不是通过作者的抽象说教来体现的。
3.更真挚。通篇的细节描写,基本上都是白描,几乎无一评论,无一直接抒情,而真情毕现。
合作探究
4.更有趣味。关于鲁迅的许多富有趣味的生活细节的描述,可以引起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
5.更有表现力。也就是所谓以小见大的写法的最大的妙处。文中许广平的话十分恰当:“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富有思想含量。
合作探究
本文除了写鲁迅之外,还写了其他的什么人?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作用一样吗?
本文除了写鲁迅之外,还写了“我”(作者萧红)、海婴、许广平。
写他们的作用,是从侧面烘托鲁迅,起到烘云托月的表达效果。但由于三个人的身份不同,所以作用也不一样。
合作探究
本文是回忆性散文,写“我”的亲见、亲闻,一是使所叙之事更为真实,二是使情感的抒发更有感人的力量(抒情的张力)。文章在平静的叙述中饱含的深刻的情感,尤其是“悲”感。
写海婴,主要是通过海婴的童言无忌,从侧面表现鲁迅对孩子的慈爱;而且,海婴的童真、无忌,也与大人的内心的担忧形成对比。
写许广平,是更典型的侧面烘托。许先生和鲁迅先生;朝夕相处,对鲁迅的生活起居十分了解,借许先生的口来介绍鲁迅先生,既弥补了作者对先生了解的不足,又能真实地再现鲁迅先生的很多生活片断,令人信服。
写法赏析
本文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文章内容驳杂,涉及鲁迅生活中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等,各个方面也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有些片断即使倒置似乎也无碍于文章的连贯。这就表明,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而是一任情感的激荡奔流,尽情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使该文形成了“以情胜”的鲜明艺术特色,充分展现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精神风貌。
1.文随心动,笔随情至。
写法赏析
文章之所以能将诚挚的抒情与日常琐事的叙述紧密融合在一起,深切地表达出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与景仰之情,一个不能忽略的艺术特点就是作者成功的语言运用。作者善于极贴切、生动地使用语言,使其文字不但切情而且切“境”,比如写鲁迅走路,“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抓”“扣”“伸”三个动词,把鲁迅先生的习惯动作描绘出来了,形象传神。这些动作表现了鲁迅一贯的雷厉风行、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
2.朴实凝练,情文并茂。
课堂小结
感谢作家萧红,让我们结识了“走下圣坛”的鲁迅先生,也学习了作者在散文创作方面不凡的功力。有的同学一提到写作文就头疼,不知从何下笔;有的同学担心文笔不好,写不出好文章来。其实只要善于从平凡的小事中挖掘素材,有真情实感,不用华丽的辞藻,也一样能写出感人至深的文章来。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对你的写作有所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