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 虞美人 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 虞美人 课件(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19 13:0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一单元 虞美人
人教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二年级 语文
他是谁?
他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他又是一位杰出的花间派词人。论政坛,他昏庸孱弱,无所作为,乃亡国之君;论才情,他眉目含情,词文绮丽,婉转缠绵,继花间词派之大统。他是亡国君,他又是词中帝。
知人论世
以南唐亡国李煜降宋被俘为界:
前期:内容——宫廷生活、男女恋情
风格——香艳缠绵,题材狭窄
后期:内容——去国之思、失国之痛、亡国之恨
风格——沉郁哀婉,境界阔大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李煜做《虞美人》词,“在赐第,七夕命故伎作乐,闻于外,太宗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
因声求气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品读愁情
愁情1:“往事知多少。”
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家国之思
愁情2:“春花秋月何时了?”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了”,希望它结束呢?
——物是人非之叹
2.还有哪些语句也蕴含了作者的家国之思、物是人非之叹?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愁情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此句表明作者情感的字眼是什么?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愁情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亡国之恨
2.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张九龄《望月怀远》
3.为什么说在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呢?
总结
1.梳理前六句思路
永恒的“春花秋月”――――今非昔比的“往事”
年年到来的“东风”――――不堪回首的“故国”
应犹在的“雕栏玉砌”―――已改的“朱颜”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 ——宇宙永恒不变
“往事知多少”“故国不堪回首”“朱颜改”——人生短暂无常
2.概括前六句“愁”的内涵
去国之思、失国之痛、亡国之恨、物是人非之叹
表现愁情
1.探讨本词结句写法:“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春江水汪洋恣肆、浩浩汤汤——愁之广;
春江水不舍昼夜、一泻千里——愁之长;
春江水长流不息、水多流急——愁之多。
设问、比喻、夸张、象征、化虚为实
2.拓展延伸:古典诗词中“以水喻愁”的诗句
李煜之前: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二)》
李煜之后: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千秋岁》
3.化虚为实,举一反三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辛弃疾《鹧鸪天》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驼也驼不动。”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王实甫《西厢记》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4.现代诗歌中的“化虚为实”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5.用化虚为实的手法写其它抽象事物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
品评愁情
李煜为什么被誉为“词中之帝”?
1.词穷而后工

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的确,他既是一位“好声色,不恤政事”的亡国之君,同时也是一位惊才绝艳的“千古词帝”。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不衰。所以有人说,如果李煜不做君王,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在文学创作上,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2.纯真深挚的情感力量

如何理解和认识下面的评价?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王国维
“李后主、晏叔原,皆非词中正声,而其词无人不爱,以其情胜也。情不胜而为词,虽雅不韵,何足感人。”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七

3.境界开阔
今天的读者并无李煜那样的遭遇,为何也能被他的词
感动?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王国维
4.铅华洗尽,本色当行
有人评价他的词作“蓬头粗服,自不掩其天香国色”,
如何理解这句评价?
薄命君王,绝代词人
谢谢大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