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1 除法(10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1 除法(10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5-19 20:36:50

文档简介

第6课时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回顾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并结合具体题目说一说每一步的算理。2.巩固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3.在计算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良好的计算和验算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巩固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难点: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13~14页“练习一”的第1~11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6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用竖式计算并验算。424÷4= 960÷4= 515÷5=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前面所学除法的相关内容。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17分钟)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17分钟) 1.引导学生复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1)提问:大家回顾一下,我们前面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指名学生回答: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2)再问:举例说一说它们都是怎么计算的? 学生举例,并一一说清算理。 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上的数以后,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商0占位,每求出一位商,如果有余数,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课件出示教材第13页“练习一”的部分题目,引导学生结合具体题目加强训练。 (1)依次出示教材第13~14页第2~6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板演,并巡视了解学情、辅导学生,做完后师生交流。 第2题强化最大数的概念,可以为试商作铺垫。 第3题注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估的。计算错误的学生要说一说错在哪里。 第4题巩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验算方法,让学生体会验算的作用。 第5题让学生在改错中,理解算法,巩固正确的算法。 第6题渗透“对应”的数学思想。(2)出示教材第14页第7、8题。 第7题教师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求今年爷爷的年龄是孩子的几倍是什么意思,然后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了解学情、辅导学生,做完后师生交流。 第8题教师指名让学生说题目里有哪些数学信息,排成4种队形是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板演,并巡视了解学情、辅导学生,做完后师生交流。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14分钟) 1.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一”第1题。 2.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一”第9题。 3.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一”第10题。 4.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一”第11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3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练习课对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进行了系统的复习,教学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对不同类型题目的练习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总结方法,获得经验,在计算中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和良好的计算和验算习惯。


第4课时 猴子的烦恼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创设,使学生能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能正确进行有关0的除法的口算。2.在小组探究、交流的过程中,能发现被除数的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的竖式简便写法,并正确计算。3.通过独立思考,会解决生活中相关的简单问题,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算理,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8页内容和第9页“练一练”的第1~4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竖式计算。96÷3= 136÷4= 725÷5=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回答。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与0有关的除法。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0分钟)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0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说一说,想一想”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究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的结果。 提问:三幅图各是什么意思? 学生交流讨论,指名回答,其余学生补充。小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0不能作除数。 2.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平均每只……怎么想的”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究被除数和商中间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并列式。 有306个桃子,分给3只猴子,求平均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桃子,就是把306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列式为306÷3。 (2)探究306÷3的计算方法。 提问:306÷3怎样计算呢?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合作交流,展示算法: 口算:300÷3=1006÷3=2100+2=102 追问:用竖式怎么计算呢? 学生尝试自己计算,教师边讲解边板书:教师强调:像这样商中间不够商1的就写0占位,表示十位没有,再接着除。小结:计算被除数和商中间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从高位到低位依次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当被除数的中间是0,且百位上的数被整除时,就在十位的上面商0;如果百位上的数没有被整除时,就把余数和0合起来再继续除以一位数。 3.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算一算,想一想”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究被除数和商末尾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提问:840÷6怎样计算呢?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展示算法:小结:计算末尾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从高位到低位依次除起,当被除数前两位上的数能被整除时,被除数的个位上是0,就直接在商的个位上写0占位。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12分钟) 1.完成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1题。 2.完成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2题。 3.完成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3题。 4.完成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4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3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时,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让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




第10课时 练习二
教学目标 1.利用图形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除法问题。2.估计商是几位数,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3.熟练掌握本单元知识并能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加深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并能融会贯通。难点:正确运用本单元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21~22页“练习二”的第1~8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3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学习的主要知识点。 提问: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了什么内容? 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回答: (1)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2)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0分钟)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0分钟) 1.引导学生复习本单元主要知识点的具体内容。 (1)引导学生复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提问: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是如何计算的?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指名回答,教师总结: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要从最高位除起。被除数的每一位数除得的商都要写在商的相应数位上。如果被除数的第一位数不能整除,就要用余下的数与被除数的下一位数合在一起去除以除数。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追问:又是如何验算的?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 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被除数=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2)引导学生复习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提问: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学生回答: 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没有括号的,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3)引导学生复习运用本单元知识解决问题。 提问:在解决问题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要先弄懂题意,知道已知什么,求什么,再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列式解答。2.课件出示教材第21~22页“练习二”的部分题目,引导学生结合具体例子巩固复习。 (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第2题,培养学生估算试商的能力。 指名学生分别说说算式的商是几位数,再用竖式算一算。 (2)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第7题,巩固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名学生说说求平均每辆车坐多少人应先算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板演,并巡视了解学情、辅导学生。做完后师生交流。 (3)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第8题,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名学生说说题目里有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板演,并巡视了解学情、辅导学生。做完后师生交流。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14分钟) 1.完成教材第21页“练习二”第1题。 2.完成教材第21页“练习二”第3题。 3.完成教材第21页“练习二”第4题。 4.完成教材第22页“练习二”第5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3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教师通过练习课上的讲解,发现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些学生读题能力不强,归纳分析的能力不足,需要教师在课堂练习中多让学生进行归纳分析,再进行指导,而不是直接将答案展示出来。




第5课时 节约
教学目标 1.探究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因不够商1而在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2.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末尾有0且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3.会用乘法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逐渐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在计算的过程中,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商0占位的算理。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10~11页内容和第11~12页“练一练”的第1~7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420÷3= 602÷2= 804÷4=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回答。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0分钟)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0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平均……怎么算的”和“你能帮……困难吗”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究被除数中间没有0而商中间有0的除法。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并列式。 已知3个班一共卖了912元,求平均每个班卖了多少元,即把912元平均分成3份,用除法计算,列式为912÷3。 (2)引导学生探究912÷3的计算方法。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展示算法: 口算: 900÷3=300 12÷3=4 300+4=304 竖式计算:小结: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除到被除数的百位正好除尽,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不够商1,要在商的十位上写0占位,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继续除。2.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学校用……剩几支”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并列式。 已知买了522支笔,送给4个班的小朋友,求平均每个班分多少支笔,还剩几支,用除法计算,列式为522÷4。 (2)引导学生探究522÷4的计算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展示算法,教师板书:小结: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如果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尽,被除数的个位上的数又比除数小,不够商1,就在被除数个位上面商0占位,个位上的数作余数。 3.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试一试”,引导学生探究除法的验算。 引导学生明确:常用“商×除数=被除数”来验算,也可用估算来验算,也可用除法再算一遍来验算。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12分钟) 1.完成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1题。 2.完成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2题。 3.完成教材第12页“练一练”第4题。 4.完成教材第12页“练一练”第5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3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采用尝试、探究、讨论的方法,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白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算理,让学生亲历自主探索的过程,获得丰富的教学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获得成功的喜悦。


第1课时 分桃子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十位能被整除)的计算方法。2.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十位能被整除)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十位能被整除)的计算方法。难点:根据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十位能被整除)的计算方法总结出竖式的计算格式和计算顺序。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2页内容和第3页“练一练”的第1~4题。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PPT课件2.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 口算。15÷3= 25÷5= 32÷8=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回答。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十位能被整除)的计算方法。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0分钟)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0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这些桃……算一算”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十位能被整除)的笔算方法。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并列式。 6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求每只分到多少个,实际上就是把68平均分成2份,求其中的1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列式为68÷2。 (2)引导学生探究计算方法。 提问:68÷2怎样计算呢? 学生独立计算,小组交流算法,小组代表发言,展示算法: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如下图: 2.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看一看……的意思”的内容。 提问:你能用竖式计算吗?学生尝试计算,教师边讲解边板书:3.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又来了……多少个”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究有余数的除法。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并列式。 68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求每只分到多少个,还剩多少个,就是把68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列式是68÷3。 (2)引导学生探究计算方法。 提问:怎样计算68÷3呢?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算法。教师巡视,指名回答并板书。小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十位能被整除)的笔算方法:先用十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商写在十位上,再用个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商写在个位上。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12分钟) 1.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 2.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2题。 3.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3题。 4.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4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3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课堂板书分桃子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十位能被整除)的笔算方法,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将分小棒的过程与笔算竖式结合起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算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




第3课时 商是几位数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在具体的情境中估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3.在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算理。难点:熟练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6页内容和第7页“练一练”的第1~4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竖式计算。46÷2= 75÷5= 89÷4=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回答。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0分钟)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0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情境图和“平均每……算一算”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并列式。 由题意可知,动车6时运行888千米,求平均每时运行多少千米,也就是把888平均分成6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列式为888÷6。 (2)引导学生探究计算方法。 提问:同学们能判断商是几位数吗? 教师提示:因为600÷6=100,888>600,所以888÷6的商肯定比100大,商是三位数。 提问:用竖式怎么计算呢? 教师引导学生类比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竖式。 学生尝试笔算,并交流汇报,教师板书:2.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结合下图……意思”的内容。 提问:你能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吗?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要把888个小方块平均分成6份,可以先把888拆分成600+240+48,再平均分,分法如下:3.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先估一估……算一算”的内容,引导学生尝试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师生交流时注意让学生说说是怎样估算的。小结: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时,从高位到低位依次除起,除到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如果除完后有剩余,就把剩余的数与下一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以一位数,除到最后一位为止。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12分钟) 1.完成教材第7页“练一练”第1题。 2.完成教材第7页“练一练”第2题。 3.完成教材第7页“练一练”第3题。 4.完成教材第7页“练一练”第4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3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时,教师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互相学习,合作交流,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倾听的习惯。




第2课时 分橘子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过程,发现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十位不能被整除)的计算方法。2.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十位不能被整除)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十位不能被整除)的计算方法。难点:能正确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十位不能被整除)的除法。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4页内容和第5页“练一练”的第1~4题。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PPT课件2.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 竖式计算。42÷2= 63÷3= 35÷3=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回答。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十位不能被整除)的计算方法。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2分钟)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2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用小棒……多少个”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十位不能被整除)的笔算方法。 (1)情境导入,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课件播放“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分橘子”的故事。 一天孙悟空采回48个橘子,4个篮子中每个篮子里装了10个橘子,还有8个装不下。猪八戒说,一定要平均分才好,可是怎么分呢?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会分。(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情境图) 提问:在这个故事中,同学们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一共有48个橘子,要分给三个人。 追问:有人补充吗?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要平均分给三个人。 教师补充:就是说每个人分得的应该一样多。 (2)引导学生列式。 要平均分,用除法计算,列式:48÷3。 (3)引导学生探究计算方法。 提问:48÷3怎样计算呢? 教师提示: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可以用小棒代替橘子摆一摆,也可以用算式表示分的过程算一算。学生自主探究22分钟小组交流,汇报结果,展示算法: 用小棒分一分。 用算式表示分的过程:2.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你能用……结果吗”的内容。 提问:你能用竖式计算吗? 学生独立试做,教师边讲解边板书:3.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算一算,想一想”的内容。 提问:为什么除法要从高位除起呢? 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教师指名回答。小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十位不能被整除)的计算方法:先用十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然后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并,再继续除以一位数,每求出一位商,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1题。 2.完成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2题。 3.完成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3题。 4.完成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4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3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教学中创设了故事情境、知识情境、生活情境、问题情境等一系列情境,为学生提供了集趣味性、知识性为一体的课堂气氛。教学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竖式的写法是一个难点,教学时让学生观察竖式,并引导学生思考应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第7课时 集邮
教学目标 1.探究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2.结合具体情境正确进行估算,培养估算的意识。3.会用乘法验算有余数的除法,逐步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及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难点:明确被除数最高位比除数小时商的位置。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15页内容和第16页“练一练”的第1~5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计算。62÷3= 412÷4= 750÷3=学生独立思考,指名汇报。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2分钟)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2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每页放……多少页”和“算一算……多少页”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并列式。 285张邮票,每页放5张,求这些邮票大约能放多少页,就是求285里面有多少个5,用除法计算,列式为285÷5。 (2)引导学生估算。 提问:大家估计一下,这些邮票大约能放多少页?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指名回答: ①285张不到300张,300÷5=60(页),285张邮票能放的页数肯定比60少。 ②285张比200张多,200÷5=40(页),285张邮票能放的页数肯定比40多。 综上所述,285÷5的商小于60大于40,商是两位数。 (3)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 提问:如何用竖式计算呢?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展示算法,教师板书: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因为被除数最高位上的“2”比除数“5”小,不够商1,所以计算时可以用被除数前两位上的数试商,商应写在十位上。小结: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先观察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字,用它与除数比大小,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字比除数大,商就是三位数;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字比除数小,就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这时商就要写在被除数十位的上面,商就是两位数。2.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如果每……多少张”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及其验算方法。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并列式。 285张邮票,每页放8张,要求可以放满多少页,还剩多少张,就是把285张邮票每8张分成1份,看能分成多少份,还剩多少张,用除法计算,列式为285÷8。 (2)引导学生探究计算和验算的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明确: 可以根据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列竖式计算,再根据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进行验算。小结: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16页“练一练”第1题。 2.完成教材第16页“练一练”第2题。 3.完成教材第16页“练一练”第3题。 4.完成教材第16页“练一练”第5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3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将课本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还让每个学生都有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9课时 讲故事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乘除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学会有条理、有根据、有顺序地进行思考,提高分析、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动脑分析、仔细检验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够正确地计算。难点: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19页内容和第20页“练一练”的第1~5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4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20÷3÷4 450÷(3×3)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回答。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除混合运算。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1分钟)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1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淘气3……的信息”和“你能列……问题吗”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究运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法。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根据上面所整理出的题中的信息,可知讲850字,用了5分,求3分能讲多少字。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师生共同探讨,展示算法:2.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笑笑讲……多少字”的内容。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由题意可知,笑笑讲一个故事用4分,平均每分讲150字,如果要3分完成,求每分应讲多少字。 (2)引导学生借助图理解题意。(3)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教师提示: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可以先求一共有多少字,再求每分应讲多少字。 学生独立思考,展示算法: 分步计算:150×4=600(字)600÷3=200(字)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并板书:答:每分应讲200字。小结:(1)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①先用除法求出每份数,再用每份数乘份数求出总数;②先用乘法求出总数,再用总数除以份数求出每份数。(2)乘除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12分钟) 1.完成教材第20页“练一练”第1题。 2.完成教材第20页“练一练”第2题。 3.完成教材第20页“练一练”第3题。 4.完成教材第20页“练一练”第5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3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教学时,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探究数学问题的情境,鼓励学生根据已有信息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目的是激起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进而促使学生根据已有信息和提出的数学问题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能以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学会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8课时 买新书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连除和带小括号的乘除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2.经历观察、分析、探究等活动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3.从计算的顺序中感悟思维的条理性、有序性,逐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连除、乘除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难点: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17页内容和第18页“练一练”的第1~5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连乘、加乘的混合运算。 计算。16×5×8 35×2×9 (14+46)×5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回答。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连除、乘除混合运算。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2分钟)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2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平均每……画画图”和“列式计……说一说”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究连除、带有小括号的混合乘除算式的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画图理解题意。 学生自己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每4个方块摆1摞,1摞代表100本书,2摞方块共代表200本书,求每个方块代表多少本书,即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如图:(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师生共同探讨,展示算法:2.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先列式……怎么想的”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究带小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让学生仔细看图,找出图中的数字信息,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根据学生的情况,适时点拨。 提问:你能说说带小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吗? 学生结合上面的例题,小组交流,指名回答:没有括号时,运算顺序是从左向右计算;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小结:(1)用连除和带小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①用总数连续除以要等分的份数;②先用乘法求出总份数,再用总数除以总份数求出每份是多少。 (2)连除和带小括号的乘除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没有小括号的连除,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有小括号的乘除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18页“练一练”第1题。 2.完成教材第18页“练一练”第2题。 3.完成教材第18页“练一练”第3题。 4.完成教材第18页“练一练”第5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3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体现了数学知识、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教学时,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场景作为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了充裕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逐步感知,使他们产生好学想学的欲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尽量引导学生去解答、验证问题,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