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化学与环境》教学设计
学习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面临着毕业,他们大部分活泼聪明,有礼貌,尊敬师长,遵守纪律,热爱集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能认真及时地完成,但也有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懂得珍惜时间,更没有刻苦学习的精神,对此,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引导。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中国环境保护标志,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和保护环境的必要性;?
2.了解大气、土壤、水污染的现况,以及污染的成因、危害及防护措施;?
3.通过探究,掌握酸雨的成因及危害和污水净化的基本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对环境污染的成因,做出初步的设想来改善及防护。??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环境污染现状及危害的了解,使学生珍爱自己身边的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⑴实验探究酸雨的成因及危害,知道酸雨的防止措施;?
⑵水资源在今后可能出现的危机,水污染原因及净水原理;
?⑶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区分各种固体废弃物,寻找合适的回收、利用处理垃圾的方法。?
2.难点:实验探究净水原理。?
教学方法?交流讨论与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还人类洁净的空气)? 一、导入新课:? 1、学生阅读讨论?(1)、空气污染物有哪些??(2)、空气污染的是什么??(3)、空气污染带来的危害是什么??(4)、如何减少和防治大气污染?? 2、师生小结:1.空气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和可吸入颗粒等; ?2.空气污染的:?(1)化石燃料的燃烧(主要是含硫燃料燃烧产生SO2、燃料燃烧排放的粉尘、CO等);?(2)工厂废气的排放(主要是NOx、SO2等酸性气体的排放);?(3)汽车尾气的排放(主要是NOx、CO等有害气体的排放);?(4)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面(如裸露地表、工地沙土等造成的粉尘;燃放烟花爆竹等引起的SO2等气体);?3.空气污染带来的危害:主要为腐蚀建筑设施(如大理石雕像,钢铁设施等);影响植物的生长,使农作物减产;土壤及水体的酸化;影响人体的健康,引发呼吸道疾病等
教学活动2(酸雨) 二、师生互动: 1、(教师演示实验)(1)、硫粉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小心闻产物的气味,并立即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振荡一会儿。(2)、用胶头滴管将得到的溶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3)、用玻璃棒蘸取溶液在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2、(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3、(学生阅读讨论):酸雨的危害。? 4、(小结)酸雨的形成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含硫物质的燃烧产生二氧化硫:S?+?O2SO2?(2)在空气中,尘埃等催化作用下,SO2逐渐转化为SO3:2SO2+O22??2SO3?(3)SO2、SO3溶于水形成对应的酸:SO2?+?H2O?==?H2SO3?;SO3?+?H2O?==?H2SO4?(4)、主要为腐蚀建筑设施(如大理石雕像,钢铁设施等);影响植物的生长,使农作物减产;土壤及水体的酸化;影响人体的健康,引发呼吸道疾病等
教学活动3??(水污染) 1、学生阅读讨论:?(1)水污染的是什么??(2)、水污染的危害是什么??(3)、防治水污染的措施是什么?? 2、师生小结:1.水污染的:?(1)工业上: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的任意排放;?(2)农业上:农药、化肥的滥用及不合理使用;???(3)居民上: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2.水污染的危害:?(1)危害人体健康:被污染的水体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中;?(2)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当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会造成“水华”、赤潮等现象;(3)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 3.防治水污染的措施:?(1)实现化工产品的无污染生产,工厂的废水先处理后排放;?(2)研制无污染的化肥与农药,研制无磷洗涤剂,合理使用化肥与农药;?(3)不随意向河道中丢弃垃圾,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4)研究高效率、低消耗的污水处理技术。
教学活动4??(废弃物) 1、学生阅读讨论:??(1)、固体废弃物的危害是什么??(2)、垃圾的处理方法是什么?? 2、师生小结:? 1.固体废弃物的危害:?(1)垃圾分解产生的有毒气体污染空气;(2)埋入土壤的垃圾会破坏土壤;(3)丢入水体的垃圾会污染水体。? 2.垃圾的处理方法:?(1)主要有分类回收、填埋和高温堆肥等;(2)可燃性的垃圾可以用来燃烧发电等。
教学活动5?? ?三、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四个方面的知识:分别是空气的污染、酸雨、水污染和废弃物
教学活动6 ???四、安排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