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传染病的预防
学科年级 八年级生物 教材版本 苏科版
一、课程标准要求
本章对应的《生物学课程标准》主题十健康地生活中:2.传染病和免疫。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包括艾滋病)调查当地的主要传染病。收集有关艾滋病的资料或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宣传
二、教材地位作用(用知识结构图说明)
传染病的预防 1、 2、
三、学情调查分析
学生对病原体引发的各类疾病已经有了初步了解,从本校最近流行的传染病腮腺炎创设情境,既可以让学生从亲身体验着手分析,又可以为以后季如何健康地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确定
1.举例说出常见的传染病的病因及其特点。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 3.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能力目标:通过对教学资料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懂得热爱生命,预防传染病和关心他人是积极的生命观和健康观。
五、重点、难点
重点:1.常见的传染病及其特点。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难点:如何针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进行有效预防。
六、教学过程
导入:大家说说最近我校天天晨检的目的是什么?你所知道的疾病名称,一人一个,通过学生的表诉,来说说看:有哪些疾病是属于传染病? 新授:一、常见的传染病 通过活动,来说出你区分传染病的根据。补充介绍传染病的类型:分类依据、传播途径、常见的传染病小结: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缺一不可。1.由病原体引起,能在人和人之间,或者人和动物之间进行传播的疾病。 2.病原体的种类: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 引导学生根据课本上的多种传染病的名称来找出各种病原体引起的具体例子。 3.传染病的特点:传染病和流行性4.传染病的类型: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 (指导学生查看信息库相关内容) 5.资料分析:张三周末到姑妈家玩,被传染了流感。返校上课后,第二天,他的同桌李四也得了流感,没过几天,班上好多同学都患了流感。讨论:流感是如何在班上传播开来的? 6.讲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⑴传染源: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强化只有人和动物,植物或者物体都不可以⑵易感人群:对传染病缺乏抵抗能力而容易感染的人群。(还未感染该病)即便是最严重的传染病也不一定所有的人都是易感人群。⑶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二、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1. 预防传染病流行有三个基本环节,分别是⑴控制传染源:四“早”,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⑵切断传播途径:加强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⑶保护易感人群: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接种、避免接触传染源关注艾滋病 (1)观看视频资料,思考下列问题: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什么?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 艾滋病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1、性传播 2、血液传播 3、母婴传播 区分能够传染艾滋病和不能传染艾滋病的行为。(2)提供给学生一些艾滋病的资料(报道)。 分析数据,全球艾滋病患者的情况和我国有关艾滋病的数据统计表, 说明什么?艾滋病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在全世界流行(包括我国) (3)讨论:如何遏制艾滋病在我国迅速蔓延的势头? 关爱艾滋病病人,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小结:作业:
2、认识病毒
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
3、传染病的传播
4、预防传染病
5、预防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