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以蛙为例,了解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
2.了解胚的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观察动物个体发育过程的模型、图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使其想象并理解动物个体发育的动态变化过程。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动物个体发育的教学,加深学生对事物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认识
2.通过环境对蛙胚发育的影响,认识事物的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学习过程应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认识规律。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蛙胚的发育过程。
2.难点蛙胚的发育过程。因为学生对它的动态变化比较难以想象。
3.疑点蛙原肠胚的形成。
4.解决办法
(1)补充:原肠胚形成过程示意图,配合手势比划,讲清其形成过程。
(2)观察模型、挂图、标本,并请学生复述,教师及时纠正。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边观察边讲述。
五、教具准备
蛙个体发育挂图,蛙个体发育模型,蛙个体发育标本,原肠胚形成过程示意图,思考题、练习题。多媒体教学器材。
六、学生活动设计
1.讲述原肠胚形成过程后,请学生指图复述
2.回答问题,做有关练习。
3.讲述完蛙个体发育之后,阅读、理解教材。
4.识别原肠胚的结构示意图。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多媒体银幕显示。)胚的发育、胚后发育概念;理解胚的形成过程,特别是原肠胚的形成和三个胚层的去向;胚后发育为变态发育;环境对胚发育的影响。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引言:什么叫受精作用(回答略)?通过受精作用形成了受精卵,受精卵是第二代发育的起点,是新生命的开始。那么受精卵这个小小的细胞,是如何形成一个复杂的新动物体的呢?这就是本节课将学习的动物的个体发育。
讲 述:
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包括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下面以蛙为例来学习动物的个体发育。
二、动物的个体发育
(一)胚的发育
讲述:
是指从受精卵发育成幼体的时期,(还可举例说明比如可视性强的人和鸡)。在这个连续发育的过程中又可根据发育的特点分成卵裂、囊胚、原肠胚、及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等几个基本阶段。
思考题(多媒体银幕显示):
(1)蛙的受精卵有何特点?其特点与受精卵的发育有何关系?
(2)什么叫卵裂?卵裂期的特点是什么?
(3)什么叫囊胚?囊胚有何特点?
(4)原肠胚是怎样形成的?原肠胚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5)三个胚层进一步发育出哪些组织、器官系统?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114-P·116中内容,要求紧扣思考题,勾出有关内容,并对阅读过程中没有理解的内容用符号表示。等待学完胚的育之后提出讨论。
说明:挂图的每个画面要跟模型相对应,并逐个出现,学生逐个讨论回答思考题,教师逐个归纳、小结并板书相关内容。
1.受精卵
学生活动:请一学生上台,利用挂图、模型讲解第1个思考题,其他同学补充、纠错。教师归纳小结。
讲述:
受精卵的特点是受精卵的动物半球总是朝上,这是便于吸收大量的阳光热量,保证受精卵发育时所需要的温度条件。这说明卵生动物,胚的发育在母体外进行,将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2.卵裂
学生活动:回答第2个思考题(利用挂图、模型),其他同学补充、纠错。
讲述:
受精卵开始发育,也就是受精卵开始进行细胞分裂。一般是蛙卵受精后约1-2小时,就开始第一次细胞分裂,约一小时后进行第二次分裂。强调三次卵裂的方向及八细胞胚的特点(上层四个细胞较小,偏向动物极,下层四个细胞较大、偏向植物极)
提问:卵裂是细胞分裂方式中的哪一种?(回答:有丝分裂)。
卵裂产生的八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与受精卵一样吗?为什么?(回答:一样的。因为有丝分裂能使亲子代染色体数目和形态保持不变。)
3.囊胚
学生活动:回答第3个思考题。
讲述:
卵裂继续进行,细胞数目不断增多,形成一个内部出现空腔的球状胚,叫囊胚。囊胚内的空腔叫囊胚腔。
囊胚的特点:具有囊胚腔。
4.原肠胚
多媒体银幕显示:原肠胚的形成示意图。
<配图718JT001配图>
讲述:
由于动物半球细胞分裂快,动物半球的细胞向下移动,覆盖在植物半球细胞的外面(外包),因外包对植物极细胞产生挤压作用,囊胚腔又有空隙,使植物半球一部分细胞内陷,其周围的一些植物半球的细胞被卷入到囊胚腔中,这样囊胚腔就缩小。内陷细胞之间出现了凹陷,叫做原肠腔。原肠腔最初很小,成裂缝状,随着凹陷向内推进,原肠腔逐渐扩大。这样的胚就叫原肠胚。
植物半球细胞内陷时,带着一部分动物半球细胞卷入,背部卷入的动物半球细胞分化为中胚层,最初位于原肠腔的顶壁,后来位于内胚层和外胚层之间;包在原肠胚外层的动物半球细胞分化为外胚层;内陷的植物半球细胞分化为内胚层,由此形成了原肠胚后期的三个胚层。
原肠腔外面生有胚孔。
学生活动:回答第四个思考题。
教师小结:
原肠胚的形成过程:动物半球细胞外包,植物半球细胞内陷,囊胚腔缩小,内陷细胞之间出现凹陷形成原肠腔,这样形成的就是原肠胚。
原肠胚的主要特点:①形成原肠腔②具有三个胚层
检测提问(多媒体银幕显示)
<配图718JT002配图>
右图是原肠胚剖面图,请据图回答:
(1)填出各部分结构的名称:
1.____2.____
3.____4.____
5.____
(2)图中“2”是由卵裂期的____细胞演变而来,“3”是由卵裂期的____细胞演变而来,“5”是由卵裂期的____细胞演变而来。
学生回答:略。
5.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
讲述:结合教材P·116页的图表及挂图讲述。
外胚层形成表皮及其附属结构,背部中央部分外胚层内陷形成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内胚层包住原肠腔,成为消化管并分化出消化道上皮,有些地方向外突出形成大消化腺(肝和胰)和呼吸道上皮;身体的其他器官、系统都由中胚层分化形成。
强调:要记住三个胚层发育情况,最好的方法是只记内、外胚层发育情况,剩下的都是中胚层发育来的。
当胚胎长到约6毫米时就从卵膜中孵化出来而成为蝌蚪。受精卵经过连续的发育过程,就成为幼体(蝌蚪),这个阶段叫胚的发育,从幼体发育到成体又是怎样进行的呢?
(二)胚后发育
(有条件可制作电脑动画或放映有关科教片。)
学生活动:观察蛙个体发育挂图标本和模型,学生回忆复习蝌蚪与青蛙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得出蛙的胚后发育为变态发育。
讲述:
不同的动物,胚后发育过程不同,可分为两种。
直接发育:如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动物的幼体与成体之间差别较小,胚后发育主要是身体的长大和成熟及各部分比例的改变,把这种胚后发育称为直接发育。
变态发育:昆虫和两栖类动物的幼体与成体之间差别很大,胚后发育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形态的改变,把这种胚后发育称为变态发育。
受精卵是发育成胚胎的物质基础,它决定发育成什么样的胚胎,但能否顺利进行发育,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三)胚的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讲述:卵生动物:受精卵在体外发育,因此受外界环境影响很大,例如:鸡的受精卵必须在39℃左右才能发育,低于37℃停止发育,高于42℃就死亡。胚胎在发育过程中,新陈代谢旺盛,还需要充足的氧气。
胎生动物:受精卵是在母体子宫内发育,母体的生理状况就成为胚胎发育的环境条件。因此在畜牧业中,为了保证仔畜健壮发育,应该注意改善母畜的饲养条件。
联系实际:可举一点人或畜受环境污染(化学、放射等)引起胎儿畸形的例子。
(四)总结扩展(与学生一道边复习,边归纳,边扳书。)
(五)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