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中学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课题 22.1生物的遗传(2) 主备 曹培芹 使用日期 使用补充
课时序数ZXXK] 第 2 课时 使用者 刘金菊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说出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3、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和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思维方法 教学重难点: 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教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阅读资料:孟德尔的豌豆实验)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对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产生兴趣 二、合作交流,自学探究 阅读教材,认识基因、染色体、DNA (
③
一一一
一
一一一
一
①
②
细
胞
核
)1.引导分析:(教师板图) (结合图形讲解,形象易懂) (1)① ;② ;③ 。 ②和③合称为 。 (2)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 〕 。 (3)生物体细胞中,位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一般是 存在的;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也是 存在的。 (4)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DNA片段,生物的每种性状通常是由一对 控制的。 2.反馈交流并得出结论 考考你: 根据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下图中标出各概念名称 活动:模拟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的传递 (以游戏的形式讲解) 1、 回顾人的生殖过程 2、 学生在黑板上贴出基因在亲代、子代之间传递的图片 3、 引导分析染色体、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数量的变化情况 (注意:染色体在亲代到子代的变化情况) 注意理解: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 通过小故事引入新课,学生兴趣浓厚 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教材及习题,理解基因,染色体,DNA等几者之间的关系 基因在亲代,子代之间的传递,通过游戏形式讲解,学生每人都参与其中,效果不错
教后记
这节课的内容,虽然在七年级时多少接触过,但概念较多,有些不易理解;特别是基因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比较难,学生理解不上去,所以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以及染色体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学习有难度,下节课需相关练习巩固。
清华中学八年级下册生物学案
课题:21.1生物的遗传(2)
【考点】
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说出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自主学习】
1、科学家将控制生物性状的因子称为 基因
2、在每种生物细胞的细胞核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形态、大小各不相同的 染色体 ,这些
染色体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都是 成对 存在的。
3、染色体主要由 DNA 和 蛋白质 组成,每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 1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每个基本单位就是 基因 。因此,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 DNA片段 。
4、生物的每种性状通常由 1对 基因控制的,成对的基因分别位于 成对 的 两条染色体 的 相同位置。
5、 美 国遗传学家沃尔特·沙顿研究蝗虫生殖细胞形成的过程,他得出结论: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 的,每对染色体一条来自 父方 ,一条来自 母方 。基因通过 生殖细胞 从亲代传到下一代。
【巩固练习】
1. 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 A )
(
染色体
基因
DNA
)A.
(
DNA
染色体
基因
)
B.
(
基因
染色体
DNA
)C.
(
基因
DNA
染色体
)D.
2.正常人体细胞的染色体的数目是( B )
A.22对 B.23对 C.22条 D.23条
3.下列生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中染色体的数目不正确的是 ( C )
A.兔的体细胞内有22对染色体 B.番茄的体细胞内有24对染色体
C.鸡的体细胞内有39条染色体 D.小麦的体细胞内有21对染色体
(
父亲
母亲
精子
卵细胞
受精卵
子女
均为
46
条染色体
④
①
②
③
)4.下列生物的性状不能遗传给后代的是( D )
A.豌豆的高茎 B.豌豆的矮茎 C.人的直发 D.韭黄的黄色
5、下面是基因在亲代、子代之间传递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写出上图中序号的染色体数目各是多少:①为 23 条;
②为 23 条;③为 46 条;④为 46 条。
(2)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 成对 存在的,每对染色体一条来自 父方 ,另一条来自 母方 。
(3)染色体携带 基因 通过生殖过程从亲代传到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