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第二节 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
1、 教材分析
教材以一幅“志愿者在珠峰登山大本营附近捡拾垃圾”的照片,配合文字叙述,采用新闻报道的形式,讲述青藏地区登山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许多环保志愿者纷纷加入到保护珠峰的行动中来这一社会现象。由此一例,引发设问:“你还知道青藏地区有哪些生态环境问题吗?”引起学生的关注与共鸣,激起学生对探究青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兴趣。
2、 教学目标
1. 认识青藏地区开发的地理条件以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 举例说明出青藏地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主要治理措施与成效。
3. 了解青藏地区蕴藏的主要矿产资源及开发现状。
4. 举例说明青藏地区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对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和对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5. 运用图片资料展示青藏地区独特的旅游资源。
6. 运用数据变化说明青藏铁路的开通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3、 教学重点
1. 认识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 说明青藏地区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的优势及开发利用飞意义。
3. 了解青藏地区独特的旅游资源,说明青藏铁路的开通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4、 教学难点
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5、 课时安排
1课时
6、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志愿者在珠峰登山大本营附近捡拾垃圾”的照片,配合文字叙述,采用新闻报道的形式,讲述青藏地区登山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许多环保志愿者纷纷加入到保护珠峰的行动中来这一社会现象。由此一例,引发设问:“你还知道青藏地区有哪些生态环境问题吗?”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共鸣,激起学生对探究青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兴趣。
(1) 生态环境保护
学生:自学P87-88页的内容。找出“青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自然原因和生态环境恶化的人为原因。”
教师:归纳“自然原因: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冻土广布,土层瘠薄,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一旦破坏难以恢复。人为原因则比较复杂,主要由于长期以来过度放牧,乱采滥挖,使高原牧区草场严重退化,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问题突显。”
教材“活动”的主题是青藏高原生态环境问题。话题通过科学家和环保志愿者所作表述,即全球气候变暖及旅游垃圾增多。由此,让学生交流看法。
教师归纳小结: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冰川消融,属于全球性环境问题,作为大河源头、亚洲水塔的青藏高原,这一变化的影响必然具有国际性,格外引人关注。应该说明的是全球气候变暖属于自然原因,但人为因素是其背后推手。青藏高原是开发程度较低的地区,大部分地区依然保留着原始的天然状态,是世间少有的净土和处女地。如此美丽、纯洁、神圣的地方对游客和登山爱好者的吸引力是不可阻挡的,由于游客和登山爱好者的增多而出现大量的垃圾也是触目惊心和不能容忍的。因此,环保志愿者到此捡拾垃圾很有必要,但更重要的是游客和登山爱好者的行为自律。
在青藏地区的一些地方,生长着冬虫夏草、雪莲、藏红花等药用植物,生活着藏羚羊、野牦牛等珍稀动物。近些年来,由于过度采挖、盗猎等行为屡禁不止,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防止青藏地区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
学生阅读材料“三江源”,该材料较为详细的介绍了三江源地区的概况以及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2) 资源开发
青藏地区蕴藏着丰富的 煤、铁、钾盐以及锂、镍、金等矿产资源。当前,大规模的矿产开发主要集中在柴达木盆地。
学生阅读资料“聚宝盆”——柴达木盆地
青藏地区拥有开发潜力巨大的水能、太阳能和地热等清洁能源。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这些清洁能源逐步得到有效利用,不仅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也有效地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青藏地区的工业:资源丰富
? 矿产资源丰富:柴达木盆地
? 水力资源丰富:雅鲁藏布江
? 地热资源丰富:羊八井
? 旅游资源丰富
青藏地区原生态的高原雪域风光,独特的藏族风情文化,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探险。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小结 生态环境保护
? 生态环境问题:
? 1.过度放牧、乱采滥挖
? 2.过度采挖药材、盗猎等
? 3. 游客和登山爱好者丢弃的垃圾污染环境
? 4.全球变暖,冰川融化加速。
? 保护措施:
? 1.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 2.建立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 3.工程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如青藏铁路
资源开发
? 1.丰富的资源煤、铁、钾盐、锂、镍、金等。
? 2.大规模集中开发区 ——柴达木盆地“聚宝盆”
3.开发潜力巨大的清洁能源:水能、太阳能和地热。
4.多彩的旅游资源:高原雪域风光独特的藏族风情,如拉萨的大昭寺、锅庄舞
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