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
【设计依据与构想】
本课的知识点对学生来说具有感性认识,学生熟悉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设计时采用“沉肺之谜”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对人体和外界环境气体交换知识的探究。对于呼吸运动产生,绝大多数同学以为是鼻起到较大作用,授课时采用模型展示、课件、动画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突破呼吸系统功能和呼吸运动难点。结合生活中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增强保护环境的观念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一、知识:1、说出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说出呼吸运动的过程
3、说出肺活量的概念,尝试使用肺量仪测量自己的肺活量
二、能力:1、通过对呼吸系统的自我介绍,培养学生观察,语言的表达能力。
2、通过对呼吸运动的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和表达能力。
3、通过测定肺活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情感:1、通过对呼吸系统学习,使学生树立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并在学习中明确讲究个人卫生的重要性。
2、通过对呼吸运动的认识,培养学生由因知果的情感。
3、通过实验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说出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说出呼吸运动的过程
教学难点:说出呼吸运动的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呼吸系统组成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2、人体与外界环境气体交换的动画
3、呼吸系统模型和肺量计
学生准备:
1、预习本节课内容
2、搜集呼吸系统各组成成分功能
3、思考呼吸运动产生的原因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设计:
(一)、故事导入新课:。
师:以前我看了这样一则故事,名字叫“沉肺之迷”。故事说的是在一个医院里,一名产妇产下一女婴,但不知什么原因女婴死了。警方怀疑是产妇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将女婴杀死了。在警方要刑拘产妇的时候,产妇说自己是冤枉的,自己怎么可能杀死自己的骨肉呢,并请求法医给予鉴定。法医来到医院,将女婴的肺取出,放入水中,发现肺沉入水底。根据这点,法医宣布产妇是冤枉的。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法医根据什么确定产妇是冤枉的?
生:学生作出种种判断。
师:以上同学说的原因对不对呢,正确的原因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节人体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通过学习你就知道法医作出这样判断的原因了。
设计思想
由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故事的疑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提升自身学习的能力。
(二)、学习新课
活动:师生深吸气,再呼气。
师:呼吸是通过人体的哪一个系统来完成的呢?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成分上有什么不同呢?
生:呼吸系统,吸入的气体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师:吸入的全是氧气,呼出的全是二氧化碳吗?
明确: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主要的区别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上不同,吸入的气体中氧气多一些,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多一些,空气中不仅有氧气、二氧化碳,还有其它的气体。这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知道。
师:请同学们接着思考。我们刚才深吸了一口气,那么外界气体都经过哪些器官才到达我们体内呢?各器官在呼吸时起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观看气体进入肺的过程和肺内的气体交换的动画,并思考大屏幕的4个问题:
⒈说出呼吸系统各部分的组成和功能。
⒉说出氧气进入肺的路线。
⒊说出二氧化碳排出人体的路径。
⒋根据上面所学的,你能说出法医判断产妇冤枉的原因吗?
生:观看、讨论、交流、思考、表达
师:(展示课件并明确)通过刚才同学之间的交流,我们知道: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其中呼吸道又是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等部分组成的。
呼吸道是外界气体进入肺内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完成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
并知道呼吸道不仅仅是气体的通道,还对气体具有清洁、温暖、湿润的作用。
教师根据学生对2、3、4问题的回答,通过演示空瓶在有无气体时,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揭示沉肺之迷的谜底:婴儿在母腹没有进行气体交换,肺泡中没有气体,浮力小 ,故沉入水中。如果是产出后死亡,肺经过气体交换,肺泡中有气体,浮力大,应浮在水面上。
设计思想
用生活中的生物学知识,让生物课堂贴近生活,学会用生物学观点解释生物学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综合能力。
师:(设疑)氧气为什么能通过吸气进入肺中,二氧化碳为什么能通过呼气排出体外,引出呼吸运动。
请同学们把手放在胸部两侧的肋骨上,深吸气,感受肋骨和胸廓的变化;深呼气,感受肋骨和胸廓的变化。
教师通过图片介绍胸廓的结构,并用模型模拟膈肌的运动引起的呼气和吸气。
播放呼吸运动的动画。
学生观看动画后,
学生积极思考,小组讨论,得出呼吸运动的概念,以及其过程,并填出呼吸运动的过程的表格。
吸气 呼气
肋间外肌
肋骨
膈肌
胸廓
肺
设计思想
用自身体会、模型、动画展示等方式,让学生逐渐对呼吸运动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增强学生透过现象看事物本质的能力。
师:我们在体检时是通过什么来衡量一个人肺的功能的?
生:肺活量
师:什么是肺活量?
生:指在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量。
现在我们来测量一下我们的肺活量。
实验:请两名学生(男女各一名)用肺量计测出他们的肺活量,并比较男女肺活量的差别。
其他学生用吹气球的方式粗量自己的肺活量,并比较肺活量在性别、年龄、身体健康状况,是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差别。
设计思想
肺活量的概念多数同学都能理解,学生很关心自身肺活量的多少,以及影响肺活量多少的因素,通过实验来学习肺活量知识,学生乐于接受,便于理解。
出示巩固练习。
1.下列不是鼻腔的功能的是( )
A.清洁空气 B.温暖空气
C.湿润空气 D.增加空气的含量
2.不能随地吐痰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洁呼吸道 B.痰中有病菌,传播疾病
C.有利于呼吸 D.有利于排出体内的病菌
3. 吸气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膈肌舒张 B.胸廓体积增大
C.肋间肌舒张 D.肺回缩
4. 呼吸运动主要与 和 的运动状态有关。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呼吸道:气体出入肺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
肺: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二、呼吸运动:
1、概念
2、过程
3、 肺活量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通过学生与老师的互动,让学生明确气体由外界进入人体的通道,及气体通道的功能,在这点上学生有感性认识,容易理解,乐于参加。学生在理解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时难度较大,通过肺的结构的图片,以及呼气和吸气时气体成分的不同来说明,学生容易接受。关于呼吸运动的过程,采用自制的模型来模拟呼吸运动,如果准备好器材让学生自己制作,并来感受呼吸运动,效果将更好。在肺活量的测量上没有采用书本中的实验,而利用吹气球来间接表述肺活量,学生的兴趣较浓,同时由吹过后气球的大小来比较肺活量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别,学生容易接受。同时配以肺活量计来精确测量能加深学生对影响肺活量因素的印象。
呼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