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全章(1-3节)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全章(1-3节)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5-21 07:0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段 初中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生物
单元 第四单元 第七章第一节 课题 分析人类活动对 生态环境的影响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分析课本图表等信息,举例说明人口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2.认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了解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报刊、书籍、互联网等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 认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 探讨人口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学习难点 认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学习过程】 修改栏
一、自主学习1.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已经确立: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总人口将不会超过16亿,顺利实现人口零增长,然后缓慢下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B.晚生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措施,提倡晚生
C.近亲结婚其后代必患遗传病
D.我国人口增长已得到完全控制 2.目前我国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的根本原因是( )
A. 长年的水旱灾害 B. 臭氧层被破坏 C. 人口过度增长 D. 野生动植物死亡 3.下列人类活动对环境有积极影响的是( )
A.植树造林 B.废水排放 C.木材加工 D.填海造田 4.下列活动中,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A.生物入侵   B.退耕还林还草
C.乱扔废电池  D.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二、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阅读课本102—103页小组探讨5.什么时候我国人口数量增长明显加快,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6.你生活的地方人口增长的实际情况是怎样的,结合当地人口实际增长情况,分析人口数量对环境,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学习任务二:阅读课本104—105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教科书中的几幅插图实例“滥伐森林”、“工厂排污”、“鸟类日益减少”、“植树造林”等,围绕书中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学习任务三:阅读课本106页科学.技术.社会讨论: 7.生物入侵及其危害。三、系统总结 8.人口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9.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事例: (1)有利: (2)有害:四、知识链接10.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及晚婚晚育。11.你生活的社区里有哪些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你认为应当怎样改变这些现状?。五、反馈检测12.下列行为都是人们为了解决某些环境问题采取的措施,哪一项措施最容易导致相反的效果( )A. 制造效力更大的杀虫剂和农药 B. 寻求更好的控制人口的办法 C. 利用秸秆生产沼气,解决农村燃料短缺问题D. 建设核电站,减少燃煤发电 13.下列哪些不属于砍伐森林造成的危害( )A.水土流失 ?? B. 沙尘暴? ?C.水体富营养化?? D. 生物多样性破坏14.水体富营养化会造成( )A.水草增多??? B.鱼虾大量死亡?? C.鱼虾食物丰富? D.水质清澈15.成都市政府明令禁止焚烧农作物秸秆,以保护环境。试分析说明: (1)焚烧农作物秸秆的危害是?
(2)你认为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来无害化处理农作物秸秆?六、作业布置 课本106页练习题1, 2, 3。 七、预习内容16.什么是酸雨,成因及其危害。17.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还有哪些? 八、板书设计(一)探讨人口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二)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事例有利:植树造林,建立自然保护区等。 有害:滥伐乱砍,捕杀鸟类,排污等。九、课后记载


学段 初中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生物
单元 第四单元 第七章第二节 课题 探究环境污染 对生物的影响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什么是酸雨、酸雨的形成及酸雨的危害。2.学习在实验室条件下怎样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及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 形成比较牢固的环境保护意识并知道应该怎样做。
学习重点 酸雨和酸雨的形成及其危害。
学习难点 探究在实验室条件下怎样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学习过程】 修改栏
一、自主学习1.什么是酸雨? 。 2.酸雨的PH值:雨水是否具有较强的酸性,可以用 来表示。 (温度)下,其范围在 之间,PH等于 的溶液呈中性,PH小于 的溶液呈 性。正常雨水的PH不小于 ,酸雨的PH则小于 。 3.酸雨的形成:酸雨主要是 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 而形成的,此外, 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4.酸雨对生物有极大危害,被称为“ ”。 5.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通过 ,减少 、 等燃料中 的排放,并做好 和 这些污染物的工作。二、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阅读课本108—110页小组探讨,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6.阅读课本,小组合作探究“模拟酸雨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1)提出的问题是 ? (2)作出的假设是 。 (3)制定计划: ①材料用具 。 ②用 和 配置实验用的模拟酸雨,把PH控制在 。 (4)实施计划 ①配置模拟酸雨。 ②取A、B两个烧杯。A杯中放入若干粒小麦种子,用模拟酸雨浸泡;B杯中放入若干粒小麦种子,用清水浸泡。然后均放在30℃下浸泡一天。 ③取A、B两个培养皿在底部铺上两层纱布,分别放上用清水和模拟酸雨浸泡过的种子,放在室温条件下观察发芽情况。 ④过几天后,统计发芽率。 (5)预测实验结果 。 (6)结论 。 思考:此试验是否需要设计对照实验?三、系统总结 7.酸雨:具有较强 的雨水,其PH值小于 。 8.形成酸雨的原因:是因其向大气排放 性物质,如:燃烧含 量高的煤,及各种机动车排放的 。 9.酸雨的危害:对土壤的危害 ; 对河流、湖泊的危害 ; 对植物的危害 ; 10.控制酸雨的措施: 。四、知识链接11.阅读<<温室效应增强和全球气候变暖>>,体验环境污染造成的恶果。五、反馈检测12.形成酸雨的根本原因是( ) A.臭氧层的破坏 B.噪声污染 C.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 D.工厂大量使用煤、石油作为能源 13.酸雨的危害表现在( ) A.腐蚀建筑物和户外雕塑 B.使农作物枯萎,甚至死亡 C.使土壤、河流、湖泊酸化 D.以上三项都是 14.酸雨是指PH值为多少的大气降水( ) A.﹥5.6 B. ﹥7 C.﹤5.6 D.﹤7 15.我国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 ) A.农田大量烧秸秆 B.大量使用含硫量高的煤 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D.不注意废旧电池的回收 16.有“空中死神”之称的是( ) A.酸雨 B.臭氧层破坏 C.温室效应 D.沙尘暴六、作业布置 课本110页练习题1, 2。 七、预习内容17.调查自己周边的环境情况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尝试完成对当地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和有关的分析讨论。八、板书设计(一)酸雨1. 成因: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2. 危害:(1)使土壤养分发生变化,使植物不能吸收; (2)使河流、湖泊酸化,危害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及发育同时也危害人的健康; (3)危害植物的叶和芽造成植物死亡等。3. 防治措施:安装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烧后空气污染物的排放等。(二)其他环境污染 1. 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2. 重金属污染危害;3. 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三)温室效应增强和全球气候变暖九、课后记载




学段 初中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生物
单元 第四单元 第七章第三节 课题 拟定保护生态 环境的计划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 通过分组调查自己周边的环境情况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尝试完成对当地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和有关的分析讨论。2. 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能力目标 组织学生调查自己所居住地方的生态环境状况,通过亲自调查了解自己身边的生态环境,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情感态度 认同作为地球的公民,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应尽的责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重点 课外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
学习难点 调查自己周边的环境情况和人们的生活习惯,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学习过程】 修改栏
一、自主学习课前调查,形成调查报告。进行社会实践,亲自获得学校周围生态环境状况的第一手材料。二、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讨论完成调查方案。1.以小组展开讨论,并确定所要调查的重点项目,并确定调查方案,同时作好必要的分工。 2.每个同学在一张纸上列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三个环境问题。 3.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你们所列的环境问题,讨论决定哪一个问题是最值得我们重视的。 4.关于这个问题我市(我国)的现状怎样?你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调查? 5.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学习任务二:汇报调查结果 6.分组上讲台汇报,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 7.各小组以调查报告为基础,拟定一份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学习任务三:完成课外实践“用废旧纸张制作再生纸”三、系统总结 8.调查当地生态环境情况。 9.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四、知识链接10.阅读<<退耕还林还草>>,谈一谈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五、反馈检测11.现在我国大力提倡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 ) A. 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 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 减少固体垃圾污染D.避免其传播人类疾病 12.下列人类活动,能够有效地保护生物圈的是( )A.在田间燃烧农作物秸秆、杂草 B.毁林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C.回收废旧电池、废弃纸张和塑料D.采用一次性塑料袋、纸盒包装产品13.据某报刊载,某市一居民区附近的森林中,栖息着数量不少的鸟群,从天而降的鸟粪密如春雨,不时落在行人身上,弄得人们狼狈不堪。居民迫不得已,只好出钱雇人砍树,赶走鸟儿。 (1)你认为这种做法对吗?谈谈你的观点。 (2)怎样才能做到“既保树又留鸟”?六、作业布置 课本114页练习题1, 2。 七、板书设计(一)制定调查方案 (主要包括) 调查题目 调查方法 调查时间 调查路线 调查结果等 (二)拟定一个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目的要求(略) 材料用具(略) 方法步奏(略) 注意事项(略) (三)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八、面对环境问题,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九、课后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