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物体的浮与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观察知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可能出现的状态。
(2)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并通过交流与合作得到结论。
(3)结合二力平衡条件,对物体的悬浮和漂浮条件进行比较分析。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情景,让学生大胆做出猜想、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合作进行实验,以提高学生依据实验事实探索、分析问题,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
(2)进一步体验“控制变量”的科学研究方法,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阅读和图片展示,了解物体浮沉条件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勤奋学习、科技强国的思想。
(2)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分析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总结浮沉条件。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了解浸没在液体中物体上浮至漂浮的动态过程,分析浮力和重力的变化情况。
【教学资源】
1、橡皮泥、苹果、小塑料瓶、钢珠、鸡蛋、泡沫、蜡烛、硬币、水槽等
2、PPT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教师表演魔术“浮沉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指出这个魔术与本节课内容有关,引入课题:物体的浮与沉
二、新授:
1、活动一:
请学生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如何运动?
让学生展示实验结果: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上浮的物体有: (多媒体)
下沉的物体有:
引导学生分析上浮的物体和下沉物体的受力情况,分析得出水中的物体的受力情况:都受到浮力和重力。
师提问:水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和重力,为什么有的物体浮在水面,而有的物体却沉入水底呢?
学生根据学过的内容猜想有可能是浮力和重力的大小不同,可能有学生回答:浮力大的物体会浮在水面;而重力大的物体会沉入水底。
此时师利用现有的器材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实验纠错(鸡蛋和小泡沫块、苹果和硬币)
进一步提出:物体的浮与沉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多媒体)
学生根据前面的分析提出猜想:物体的浮沉是由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决定的。
2、活动二:
师提问:刚才浮起来的哪些物体可以沉下,哪些沉下的物体可以浮起来,采用什么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可以使空瓶子加水沉下、使鸡蛋…….
教师汇总学生的实验猜想及设计方案(多媒体展示)
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设计方案
怎样使浮在水面上的空瓶子沉下? 加水或其它
怎样使沉在水底的鸡蛋浮起来? 加盐
怎样使沉在水底的橡皮泥浮起来? 捏成船型或空心
学生分组实验展示实验结果,并分析每个方案中通过何种方法改变了什么力。
总结:采取哪些有效的方法使物体上浮或下沉?
方法一:改变瓶中的配重
方法二:改变液体的密度
方法三:改变橡皮泥排开液体的体积
分析:从受力的角度分析,这些方法中分别改变了哪些力的大小?
回答:改变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就可以改变物体的浮与沉
3、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F浮>G 上浮
F浮F浮= G 悬浮(V排=V物)
F浮= G 漂浮 (V排< V物)
引导学生分析物体上浮和下沉时重力和浮力的变化,重点分析物体上浮过程中,露出水面前后浮力的变化情况及重力的大小关系
介绍物体静止时的两种状态:漂浮和悬浮
请学生分析两者的不同点
4、介绍浮沉条件的应用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生活、物理、社会”潜水艇
问题:潜水艇是通过改变什么控制其下沉和上浮的?
(2)PPT展示图片
(3)请学生试着揭秘之前的魔术“浮沉子”
鼓励学生课后制作“浮沉子”提示:小瓶里的水要适量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物体的浮与沉是由重力和浮力决定的,又进一步实验探究得出要改变物体的浮与沉只要改变物体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继而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以及浮沉条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堂练习
多媒体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