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自相矛盾 教学课件+素材(2课时)(22+2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15.自相矛盾 教学课件+素材(2课时)(22+22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20 22:15:32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说起寓言,同学们并不陌生,它往往假托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文言文寓言。?
1.会认本课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词语意思。 (重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难点)
学习目标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三省 身 自愧 如 天地者
wú fú fú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吾辈
支支吾吾


三省吾身
弗许
弗若


自愧弗如
夫君子之行


夫天地者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
【鬻】
【誉】
【吾】
【坚】
【莫】
【陷】
【利】
无,没有。
卖。
赞美、夸耀。
我。
穿透。
坚硬。
锋利。
【或】
【以】
【何如】
【弗】
【应】
【夫】
如何,怎么样。
有人。
用。
不。
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回答。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讲述了楚人卖盾和矛的故事。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矛盾
书写指导:上边横撇窄小、撇末端有一点,下边横长钩要短、竖钩稍弯曲、左边有一撇。

máo
结构:独体
组词:长矛 自相矛盾
造句:在老师的调解下,我和小
东的矛盾终于化解了。
音序:M 部首:矛


矛盾
书写指导:上边是短撇、稍平、不是横,下边十字横要长,竖短稍向左拉,目字稍窄。

dùn
结构:半包围
组词:金盾 越南盾
造句:小明说话自相矛盾,破绽
百出,谁也不相信他。
音序:D 部首:目


赞誉
书写指导:兴字中横要长、撇和捺要分开、舒展;言字要窄、上横长、口字稍扁宽。


结构:上下
组词:称誉 誉不绝口
造句:小梅勤奋好学、乐于助人
的品质得到人们广泛赞誉。
音序:Y 部首:言


三省吾身
书写指导:五字要先写中间一竖、再写横折,中竖稍向左拉,下横要长;口字扁窄。


结构:上下
组词:吾辈 三省吾身
造句:同学们一定要做到每日“三
省吾身”,查找不足加以改正。
音序:W 部首:口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读完这篇课文,我真切地感受到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
一、先写出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1.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穿透。
我这盾牌十分坚硬,没有什么东西能穿透它。
锋利。
我这矛十分锋利,能够穿透任何东西。
用。
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
·
·
·
二、根据文意,请对文中“誉之”“弗能应”两处文字加以
评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誉之”是赞美它的意思,“弗能应”是不能够回答
的意思。通过一开始的强烈赞誉和后来的哑口无
言之间的对比,表现了一种强烈的讽刺意味,增强
了文章的表现力,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
(共22张PPT)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重点)
2.能通过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思维过程,明白课文寓意,懂得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自相矛盾的道理。(难点)
学习目标
楚 人 有 鬻 盾 与 矛 者,誉 之 曰:“吾 盾 之 坚,物 莫 能 陷 也。”又 誉 其 矛 曰:“吾 矛 之 利,于 物 无 不 陷 也。”或 曰:“以 子 之 矛 陷 子 之 盾,何 如?”其 人 弗 能 应 也。夫 不 可 陷 之 盾 与 无 不 陷 之 矛,不 可 同 世 而 立。
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
(他)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十分坚硬,
没有什么东西能刺破它。”
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回答了。
(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十分锋利,
能够刺破任何东西。”有的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
那没有任何东西能刺穿的盾和能刺穿任何东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楚人错在哪儿?从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楚人卖的是什么?
楚人卖的是盾和矛。
讨论交流:
楚人是怎么叫卖的?他为什么这样叫卖?
讨论交流:
他卖盾时说:“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卖矛时说:“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他这样叫卖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盾和矛,吸引人们来购买。
面对围观者的反问,楚人为何张口结舌?
因为他过分夸大自己的盾和矛的优点,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
讨论交流:
读了故事,你觉得楚人是个怎样的人?
楚人是一个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诚信,自吹自擂,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的尴尬境地的人。
讨论交流: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耀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又夸耀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可以刺破任何东西。”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
○ “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那人卖矛和盾的时候,夸大其词,只顾吹嘘,没有考虑盾和矛在作战时是相互对抗的武器,以至于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夸大其词

难圆其说
盾: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矛: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实事求是
三思而行
《自相矛盾》通过讲述楚人卖盾和矛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写好人物语言,推动故事发展
语言描写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本课就是以楚人与围观者的语言来推动故事发展的。
举例:
“那天黄昏,太阳一点一点落下山,我却像勇敢的小豹子登上了鸣沙山。”豆芽儿有声有色地说,他还站在桌子上,好像站上了真正的舞台。“你们知道吗?鸣沙山脊如刀刃。如刀刃是什么意思?”米奇说:“像刀刃一样锋利!”“然也!”“那也没有伤着你?”小豆豆问道。“我坐上了降落伞。”“哇!”同学们一个个睁大了眼睛。
练一练:
写一个片段,运用语言描写推动故事的发展。
这篇文章出自古代思想家韩非子写的一本书。告诉我们言多必失,什么事不要过分夸大其词,应该实事求是,世上任何事物都是有正反两面的,物极必反。
韩非子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人买履
【注释】
①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②置:放置,搁在。 ③度:测量。
④至:等到,直到。 ⑤操:携带。
⑥乃:于是,这才。 ⑦持:拿。
⑧度:量好的尺码。 ⑨宁:宁可。
【译文】
郑国有个想买鞋的人,先量好自己的脚,顺手把量好的尺寸放在座位上。到集市去的时候,忘记带了。他拿到鞋后,对卖鞋的人说:“我忘带尺寸了。”急忙返回家取,可是等他回来,集市已经散了,因而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试呢?”他回答说:“我宁肯相信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思考:
1.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郑人买履》的故事。
2.分析郑人的想法错在何处。
三、本文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讽刺了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诚信,自吹自擂,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的尴尬境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