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件(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件(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5-19 18:3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高一年级 地理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学习目标:
1. 通过案例资料理解农业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2. 掌握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路与方法。
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回顾
水源

土壤

地形



气候






自然因素
人文因素
市场
交通



政策
技术
地租





……






……
自然因素
(相对稳定)
人文因素
(发展变化)

综合考虑农业的区位选择
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
江南的桑蚕文化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苏州吴江的桑蚕文化园
蚕桑观光园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

活动一: 分析江南发展桑蚕产业的区位因素
桑树——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荫。气温12℃以上开始萌芽,生长适宜温度25-30℃,超过40℃则受到抑制,降到12℃以下则停止生长。耐旱,不耐涝,对土壤的适应性强。
蚕是一种很怕冷的生物,喜欢在温暖的地方生长。

(北京版七年级上教材第63页)
年代 公元 单位 全国总数 南方总数 占百分比 北方总数 占百分比
北宋元丰元年 1078 万户 1660.4 1094 65.9 566.4 34.1
北宋崇宁元年 1102 万户
1811.4 1219.6 67.3 591.8 32.7
金泰和七年、南宋嘉定十六年 1207、1223 万户
2080 1350 69 730 31
元至元二十七年 1290 万户
1319.6 1184.8 89.8 134.8 10.2
明洪武二十六年 1393 万人
5054.6 4752.9 78.5 301.7 21.5
清嘉庆二十五年 1820 万人 35337.8 25221 71.4 10116.8 28.6
北宋至清代南北方户籍人口数及占全国百分比的变化
江南人口稠密

劳动力充足


江宁织造、苏州织造与杭州织造并称“江南三织造”,是清代在江宁(今南京)、苏州和杭州三处设立的、专办宫廷御用和官用各类纺织品的皇商。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桑养蚕的国家。4700年前的丝带、丝线及绸片在苏州吴江的震泽古镇附近出土,这里被学界称作“世界丝绸之源”。从唐代开始,震泽地区已是无家不蚕,唐宋时期,形成了蚕丝贸易集市;至明清鼎盛,一镇出口生丝已经占全国总量的十五分之一;早在1929年,这里便诞生了中国第一个现代工艺缫丝厂——震丰缫丝厂。
市场稳定
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江南地区(21世纪前)

气候:热量充足
劳动力充足
市场需求稳定
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适宜桑蚕产业


一缕丝,一个江南旧梦
“东桑”为何衰落?
在江南传统桑蚕产区,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制造业、金融服务业、互联网等产业的相继崛起,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不断上涨,摆脱不了传统手工养殖模式的“栽桑养蚕”不再吸引当地青壮年农民的热情。
地租上涨
农业劳动力减少,劳动力价格上涨
“为了获得用地、劳动力等要素,桑蚕业发展重心始终在转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苏南桑蚕业发展在国内首屈一指,到七八十年代,其省内发展重心逐渐向苏中转移。如今,苏北盐城、宿迁等地桑蚕业发展迅速,种养规模已超过苏南、苏中地区。
放眼全国,江浙老蚕区产业规模萎缩较为明显,广西、四川、云南等地后来居上、发展势头快。
转移:苏南——苏中——苏北
江浙——我国中西部

“东桑西移”:农业区位因素在变化


“世界桑蚕看中国,
中国桑蚕看江浙”
“世界桑蚕看中国,
中国桑蚕看广西”

活动二: 分析广西发展桑蚕业的区位优势



广西地处20°54′N-26°24′N,北回归线横贯其中,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各地年平均气温16.8℃-23.3℃。
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热量充足,养蚕时间长

广西推广的良种杂交桑不仅可在良田良地生长良好,而且在坡地、河滩地、峰丛洼地种植也有较高的产量,并能获得比其他作物更好的收成。
通过合理优化农业结构,广西还可调整大量的坡地、河滩地、峰丛洼地用于发展桑蚕业生产,土地资源丰富。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适宜种植桑树;
土地资源丰富。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形图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方针,加快茧丝绸行业结构调整,商务部决定在“十一五”期间实施“东桑西移”工程。
——商务部关于实施“东桑西移”工程的通知

2016年广西农村劳动人口在2300万人左右。全广西蚕农劳动力总量有150万~200万人。种桑养蚕已经成为当地一些贫困村的主要经济来源。依靠发展桑蚕业,村民年收入可以达到六七万元,于2016年实现脱贫。
政策支持
劳动力充足、廉价
广西凌云:桑蚕产业助农增收
广西凌云:桑蚕产业助农增收
广西宜州已经建立较完整的电子商务运行、网络、物流、专业市场体系。通过茧丝市场的创新平台进行线上交易开拓国外市场,宜州茧丝绸产品已出口到意大利、巴西、日本、越南、印度及罗马尼亚等国家。
市场前景广阔
截止2019年,广西先后育成桑树优良品种7个,育成家蚕优良品种17对。广西将优良蚕桑品种、节本高效小蚕共育等技术,以及桑园耕作剪伐等相匹配机械用具,创新性地集成了一套适合广西特点的先进实用种养技术体系,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提升了劳动效率。“良种+良法+良具”使广西种桑养蚕技术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农业技术的提升
世界桑蚕看广西——硕果累累
2018年,广西桑园面积342.7万亩,约占全国的1/4,连续13年位居全国首位。蚕茧产量40.44万吨,约占全国55%,连续14年稳居全国第一,远远超过世界第二大蚕茧生产与消费大国印度。

天时 气候条件得天独厚
地利 土地资源多、成本较低
人和 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市场扩大、培育良种......
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广西
限制性因素:资金、加工技术、人才……
广西桑蚕业发展优势条件
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经济发展
城镇化加快
城市发展
交通条件改善,冷藏、保鲜技术发展
育种、栽培和耕作技术进步
农作物改变传统地域限制
农村劳动力减少
农业机械化
市场变化
市场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人文因素

气候
水源
地形
土壤
……

市场
综合思维
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
农业区位的选择


改造利用
发展变化
交通运输
政策
劳动力
技术
……
2019北京文综36(3)
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人文相通,跨境合作不断深化。老挝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工业薄弱。近年来,该国优质玉米、香蕉、咖啡豆等农产品出口量增加。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分析老挝发展多种优质农产品的有利条件。

小试牛刀
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人文相通,跨境合作不断深化。老挝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工业薄弱。近年来,该国优质玉米、香蕉、咖啡豆等农产品出口量增加。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分析老挝发展多种优质农产品的有利条件。


热量充足;
降水丰沛;
山地垂直分异明显;
农耕历史悠久;
环境污染小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