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5-19 21:1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2、F1形成的配子种类、比值都相等,配
子结合是随机的。 F2性状表现类型及其比
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遗传因子组
成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1∶2∶1
高茎∶矮茎 =
DD∶Dd∶dd =
1、分离规律的实质是什么?用遗传图解来表示。
3、孟德尔采用 方法验证了分离定律。
测交
观察实验
发现问题
实验验证
演绎推理
(纸上谈兵)
提出假说解释问题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得出分离定律
孟德尔实验的程序
科学研究的方法
蕴含
1
英国有位漂亮的女演员,写信向大文豪萧伯纳求婚:“因为你是个天才,所以我不嫌你年迈丑陋。假如我和你结合的话,咱们后代有你的智慧和我的美貌,那一定是十全十美了。”萧伯纳给她回信说:“你的想象很是美妙,可是,假如生下的孩子外貌像我,而智慧像你,那又该怎么办呢?”
×
(杂交)
我产奶多,但长不快,嘻嘻!
我长得快,但不产奶,因为我是公的!呵呵!
我们会不会既长得快,又产奶多呢?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P
×
F1
F2
556
315
108

9
3

101
32

3
1



讨论:
  1.为什么子二代中会出现新的性状组合呢?
  2.在F2中出现了9︰3︰3︰1的数量比,这与一对相对性状实验中F2的3︰1的数量比有联系吗?
  3.无论是豌豆种子的粒形还是粒色,只看一对相对性状,依然遵循分离定律。那么,将两对相对性状一并考虑,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粒形
粒色
圆粒种子=315+108=423
皱粒种子=101+32=133
黄色种子=315+101=416
绿色种子=108+32=140
∴ 圆粒︰皱粒 接近3︰1
∴ 黄色︰绿色 接近3︰1
亲本类型
重组类型
重组类型
亲本类型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P
F1
×
配子
YR
yr
F1配子
YR
yR
Yr
yr
YyRr
(黄色圆粒)
YR
yR
Yr
yr
  ⑴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这样,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YR、Yr、yR、yr,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1︰1︰1︰1。
Yy
1/2Y
1/2y
Rr
1/2R
1/2r
1/4YR
1/4Yr
1/4yR
1/4yr
同对因子彼此分离
不同对因子自由组合
YYrr
YyRr
YyRr
yyRR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P
F1
F2
×
配子
YR
yr
F1配子
YR
yR
Yr
yr
YYRR
YyRr
(黄色圆粒)
YR
yR
Yr
y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⑴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⑵受精形成F2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这样,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遗传因子的组合方式有9种: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性状表现为4种: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9︰3︰3︰1。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测交
测交后代
YyRr
(黄色圆粒)
×
配子
yr
1
1
1
1
YR
yR
Yr
yr
yyRr
(绿色圆粒)
Yyrr
(黄色皱粒)
Yyrr
(绿色皱粒)



  思考与讨论:上述解释是否正确呢?孟德尔又设计了测交实验,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讨论:请你根据孟德尔的解释,推测实验的结果。
  孟德尔所做的测交实验,无论是以F1作母本还是作父本,结果都符合预期的设想。
孟德尔测交实验结果
黄色
圆粒 黄色
皱粒 绿色
圆粒 绿色
皱粒
F1作母本 31 27 26 26
F1作父本 24 22 25 26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图中哪
个过程( )
AaBb 1AB∶1Ab∶1aB∶1ab 配子间16种结合方式

4种表现型(9∶3∶3∶1) 子代中有9种基因型
A.① B.② C.③ D.④
A
下列哪项不是孟德尔的遗传实验研究获得成功的原因( )
A.选择豌豆作实验材料,自然状态下豌豆一般是纯种
B.豌豆的相对性状容易区分,且研究是从一对到多对进行的
C.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分析
D.应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进行诱变处理
D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四、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第二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适用范围:①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②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③两对或更多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或更多对同源染色体上。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五、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课本)思考与讨论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讨论:
  1.用豌豆做杂交实验的材料有哪些优点?这说明实验材料的选择在科学研究中起怎样的作用?
2.如果孟德尔对相对性状遗传的研究,不是从一对到多对,他能发现遗传规律吗?为什么?
3.如果孟德尔没有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他能不能作出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4.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在逻辑上环环相扣,十分严谨。他为什么还要设计测交实验进行验证呢?
5.除了创造性地运用科学方法以外,你认为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还有哪些?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五、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课本)思考与讨论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1.实验选材方面
选择_____作为实验材料。
2.对生物性状分析方面
先研究_____性状,再研究_______性状。
3.对实验结果的处理方面
运用了_____学。
4.实验的程序方面(运用假说-演绎法)
提出问题→实验→分析→_____(解释)→验证→总结规律
豌豆
一对
多对
统计
假设
“假说-演绎法”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演绎推理
实验检验
得出结论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六、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1866年,孟德尔将研究成果整理成论文发表,但未引起重视,沉寂了30多年。
1900年,荷兰的德弗里斯、德国的柯灵斯和澳大利亚的契马克三位科学家分别重新发现了孟德尔的工作。他们做了许多与孟德尔实验相似的观察,认识到孟德尔理论的重要意义。









1906年,约翰逊(丹麦)将遗传因子更名为“基因”,并提出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
Hugo De Vries
Carl Erich Correns
Erich von Tschermak
表现型:指生物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矮茎)。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DD、Dd、dd)。
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D和d)。
【基础1】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⑴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一定相同。      ( )
⑵D和D、D和d、d和d都是等位基因。        ( )
×
×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YyRr
yyRr
黄色皱粒
绿色皱粒
1︰1
1/4
YyRR或YyRr
4
         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2︰2︰1︰1
(1)配子类型及概率的问题
(2)子代的基因型及概率问题
(3)表现型类型及概率的问题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判断计算题(《夺冠P8》)
自由组合定律(习题课)
1 已知某个体的基因型,求其产生配子的种类
2 已知亲本的基因型,求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种类
3 已知亲本的基因型,求子代中某基因型个体所占的比例
4 已知亲本的基因型,求子代中某表现型个体所占的比例
5 已知亲本的基因型,求子代中各种基因型的比例
6 已知亲本的基因型,求子代中各种表现型的比例
7 已知亲本的表现型及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
求亲本基因型。
8 已知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求亲本基因型。
八种类型题解决方案
一、已知某个体的基因型,求其产生配子的种类
例1:AaBb产生几种配子?

例2:AaBbCC产生几种配子?

例3:AaBbCc产生哪几种配子?
Aa产生2种配子,Bb产生2种配子,AaBb产生配子2×2=4种
Aa产生2种配子,Bb产生2种配子,CC产生1种配子,
AaBbCC产生配子2×2×1=4种
→ABC
→ ABc
→ AbC
→ Abc
→ aBC
→ aBc
→ abC
→ abc
二、已知亲本的基因型,求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种类
例:AaBb×aaBb的后代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是几种?
×
×
=6种
=4种
【方法】
与自由组合定律有关的计算规律
(n表示生物个体所含有的等位基因对数)
(1)产生的配子种类为:2n。
(2)自交时,配子的结合方式为:4n。
(3)自交后代基因型种类为:3n。
(4)自交后代表现型种类为:2n。
三、已知亲本的基因型,求子代中某基因型个体
所占的比例
例:AaBb×aaBb,子代中Aabb所占的比例是多少?
×
=1/8
四、已知亲本的基因型,求子代中某表现型个体所占的比例
例:AaBb×aaBb,子代中双显性个体所占的比例是多少?
×
=3/8
五、已知亲本的基因型,求子代中各种基因型的比例
例:AaBb×aaBb,子代中各种基因型的比例
六、已知亲本的基因型,求子代中各种表现型的比例
例:AaBb×aaBb,子代中各种表现型的比例。
七、已知亲本的表现型及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求亲本基因型。

d
d
t
d
d
t
例:小麦高杆(D)对矮杆(d)显性,抗病(T)对染病(t)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将高杆抗病小麦甲与高杆染病小麦乙杂交,后代中高杆抗病: 高杆染病:矮杆抗病:矮杆染病=3:3:1:1.求甲与乙的基因型。
八、已知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求亲本基因型。

例:豌豆的子叶黄色(Y)对绿色(y)显性,圆粒(R)对皱粒(r)显性。两豌豆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3:1:3:1,则两亲本的基因型如何?
Yy
yy
Rr
Rr
【练习】牵牛花的红花( A)对白花(a)为显性,阔叶(B)对窄叶显性。将纯合的红花窄叶牵牛花合纯合的白花阔叶牵牛花杂交,产生的F1再与某植株M杂交,产生的F2中红花阔叶、红花窄叶、白花阔叶、白花窄叶的比例是3:1:3:1。如果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那么M的基因型是:_______
aabb
【典例训练2】(2012·上饶高一检测)人类的肤色由A/a、B/b、E/e 3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A/a、B/b、E/e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AABBEE为黑色,aabbee为白色,其他性状与基因型的关系如图所示,即肤色深浅与显性基因个数有关,如基因型为AaBbEe、AABbee与aaBbEE等与含任何3个显性基因的肤色一样。若双方均为含3个显性基因的杂合子婚配(AaBbEe× AaBbEe),则子代肤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有多少种( )
A.27,7 B.16,9 C.27,9 D.16,7
A
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BbEe
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基因型的种类为3×3×3=27种
表现型由基因型中显性基因个数决定,显性基因最少为0个的是aabbee,显性基因最多为6个的是AABBEE。则有由0个显性基因到6个显性基因的7种表现型。
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夺冠方略》P8
1.区别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规律
项目 分离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
研究性状 1对 2对或2对以上
控制性状的等位基因 1对 2对或2对以上
F1 等位基因对数 1 2或n
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2
1∶1 22或2n
(1∶1)2或(1∶1)n
配子组合数 4 42或4n
规律
项目 分离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
F2 基因型种类数 3 32或3n
基因型比 1∶2∶1 (1∶2∶1)2或(1∶2∶1)n
表现型种类数 2 22或2n
表现型比 3∶1 (3∶1)2或(3∶1)n
2.联系
(1)均适用于真核生物核基因的遗传。
(2)两个遗传规律同时发生于配子形成的过程中。
(3)分离定律是最基本的遗传规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规律
项目 分离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
F1



代 基因型种类数 2 22或2n
基因型比 1∶1 (1∶1)2或(1∶1)n
表现型种类数 2 22或2n
表现型比 1∶1 (1∶1)2或(1∶1)n
分离定律的异常情况分析
不完全显性:杂合子表现出的性状介于相应的两种纯合子性状之间的现象。

共显性:双亲的性状同时在杂合子个体上表现出来 。

当子代数目较少时,不一定符合预期的分离比。
某些致死基因导致遗传分离比变化:隐性致死、显性致死、配子致死。(《夺冠方略》P12)
表现型=基因型+环境因素
在小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体色有黄色(Y)和灰色(y),尾巴有短尾(D)和长尾(d),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任取一对黄色短尾个体经多次交配,F1的表现型为: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4∶2∶2∶1。实验中发现有些基因型有致死现象(胚胎致死)。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黄色短尾亲本能产生4种正常配子
B.F1中致死个体的基因型共有4种
C.表现型为黄色短尾的小鼠的基因型只有1种
D.若让F1中的灰色短尾雌雄鼠自由交配,则F2中灰色短尾鼠占2/3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