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他________了
一、在阅读中学习方法
(一)成全善良
那是三月里的一天,我去医院看望一个生病的朋友。
因为是周日,等公交车的人很多,在我旁边站着一个老人和他的女儿,他们的对话,老人是去医院看病的,正好跟我同路。
那个女儿为了不让人群碰撞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搀着父亲的胳膊上车。车上早就挤满了人,这时一个姑娘站了起来,微笑着对那位老人说:“大爷,您来这里坐吧!”可那位老人却说:“谢谢了,姑娘,我站站没关系,你坐吧!”那女儿也说父亲身体硬朗着呢,站站就到了!
那个姑娘似乎没想到会这样,有些尴尬,再次说:“您坐吧,大爷!”那个女儿似乎还想说什么,只见老人拉了拉她的手,说:“好,那就太谢谢你了!”说完,慢慢走到座位前微笑着坐下,那位姑娘流露出笑意。但我发现那个女儿明显不高兴,好像责怪父亲似的。这让我看得很疑惑。
公交车开始加速,突然一个急刹车,我注意到,那位老人紧皱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某处的不适。我不禁替他暗自庆幸:“幸亏他坐下了,如果一直站着,不知要遭多少罪。”
医院很快就到了。那位老人下车时,还不忘向那位姑娘表示感谢。我也下了车,拿出手机准备给朋友打电话,问清他在哪个病室,也正因为我这样停了一停,我才听到了下面这段对话:
“爸,伤口痛了吧?”
“一点点吧。”
“您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臀部有伤口,不能坐,还要坐!”
“人家小姑娘一片好意!我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顾虑了。”
我被感动了。终于明白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而是另有隐情。我不禁又想起老人在车上时紧皱眉头的表情,在那颠簸的公交车上,老人硬是强忍着原来可以避免的痛楚,成全了那个姑娘的善良。
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
1.姑娘给老人让座的过程中,神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A.微笑—尴尬—不高兴
B.微笑—尴尬—流露出笑意
C.微笑—尴尬—疑惑
D.微笑—尴尬—紧皱着眉头
2.文中加点的“隐情”指的是什么?( )
A.不让姑娘以后让座有顾虑。
B.成全那个姑娘的善良。
C.公交车会颠簸,很不好坐。
D.老人臀部有伤口,不能坐。
3.从女儿的哪些动作中可以看出她对父亲的爱?( )
A.挡 拉 B.挡 搀 C.搀 拉 D.挡 责怪
4.“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这里的两个善良分别指谁的善良?( )
A.让座姑娘 老人 B.老人 女儿
C.让座姑娘 女儿 D.让座姑娘 司机
5.有人说,老人明知自己臀部有伤口,还要接受姑娘的让座,这种行为不可取。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短文内容,谈谈你对最后一段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高贵的施舍
一个乞丐来到我们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的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
母亲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搬了一会儿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母亲,尖尖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唯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几绺乱发被汗水浸湿了斜贴在额头上。
母亲递给他一条雪白的毛巾。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了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用左手接过钱,很激动地说:“谢谢您。”
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努力挣来的钱。”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您的。”他对母亲深深地鞠了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们家门口,向母亲乞讨,母亲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他20元钱。
以后还来过几个乞丐,我家那堆砖就被屋前屋后地搬来搬去。
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电视上的那些大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个老板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那人要把母亲连同我们一家迁到城里去住,做城市人,过好日子。
那人说:“我已经替你们买好房子了。”
母亲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吧。”
1.“让人看了很难受”的原因是什么?( )
A.乞丐的穿着很邋遢。
B.乞丐十分懒惰,不劳动。
C.乞丐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母亲。
D.乞丐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
2.“刁难”在文中指什么?( )
A.母亲不给乞丐20元钱。
B.母亲要乞丐用一只手搬砖。
C.母亲不要那人给她买的房子。
D.母亲让乞丐把砖屋前屋后地搬来搬去。
3.乞丐“怔住了”的原因是什么?( )
A.母亲的举动让他意外,使他明白一只手也能挣钱。
B.他没想到母亲会递雪白的毛巾给他擦汗。
C.他没想到母亲会在他劳动结束后给他20元钱。
D.他没想到搬那一堆砖,花了两个小时才搬完。
4.那人为母亲连同“我们”一家买好了房子,是为了要感谢母亲什么?( )
A.感谢母亲给了他劳动的机会。
B.感谢母亲让他短时间赚到钱。
C.感谢母亲递条毛巾给他擦汗。
D.感谢母亲教他学会自立自强。
5.你喜欢文中的母亲吗?请结合文本至少说三个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分析方法
以上两篇文章都是以叙事为主,记叙了作者________(见到 想到 听到)的事情,都抓住了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进行描写,都表达了对______________的赞美,令人感动。
三、习作指导
1.审明题意,明确要求。(填字母)
(1)把题目补充完整:他________了。
A.感动 B.生气 C.伤心 D.兴奋
(2)习作重点是________。
A.事情的起因 B.事情的经过
C.人物的外貌 D.事情的结果
2.方法。
①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写清楚。
②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表现出他的内心活动。
③可以从多个角度写这个人当时的样子。
习作:他________了
一、(一)1.B 2.D 3.B 4.A
5.示例:不同意。老人用自己的细腻的爱来对待那个姑娘,使姑娘那颗善良的心不受伤害,也是一种善良。 同意。老人只要给姑娘解释清楚,姑娘就不会尴尬,事情也可以圆满解决了。
6.示例:姑娘让座给老人是一种善良,而老人强忍疼痛接受让座,使姑娘那颗善良的心不受伤害,也是一种善良。
(二)1.D 2.B 3.A 4.D
5.喜欢,因为:①她鼓励乞丐自食其力;②她从经济上帮助他们;
③她愿意把房子送给一只手也没有的人。
二、见到 语言 动作 神态 善良行为
三、1.(1)略。 (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