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句子,辨析和修改病句是衡量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初中生备考的基本能力之一,因而,无论是纵观近几年中考,还是通览各地区中考试卷,修改病句已成为必考考点。对考生来说,一方面要能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另一方面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导入
能辨识和改正常见语病;常见的语病包括 搭配不当、 语序不当、 成分残缺、 重复啰嗦、结构混乱、用词不当、表意不明,逻辑错误等。
对给出的语段找出病句并加以修改或提出修改意见;分值2分。
题型分值:
考试说明:
一、 常见的病句类型
(一)搭配不当
(二)语序不当
(三)成分残缺
(四)成分多余
(五)结构混乱
(六)用词不当
(七)表意不明
(八)不合逻辑
巧记汉语句子成分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干成分主谓宾,枝叶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六种关系辨分明,分析正误自有数。
句式杂糅指把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杂糅在一句之中,造成结构混乱,意思不清。
例如:
①四川移动和摩拜单车合力启动大数据交通工程,其目的是为了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
(“其目的是……”。“是为了……”两种句式杂糅,选择其中一种即可。)
②本届中国戏曲梅花奖各场演出的超高上座率,显示出市民对传统戏剧的热情可见一斑。
(把“显示出市民对传统戏剧的热情”与“市民对戏剧的热情可见一斑”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应删去“可见一斑”。)
(五)结构混乱(句式杂糅)
2、中途易辙(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我生长在珠江边是一片富饶的土地。
你不认真学习,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反问句后面又跟了一个判断句破坏了句子结构和语气的完整 ,应删掉“是可想而知的”并将句号改为问号。
应改为:我生长在珠江边,珠江边是一片富饶的土地。或将“在”改为“的”
练习:
1、外卖小哥雷海能夺得第三届《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是缘于他痴迷于古典诗词,13年坚持不懈日积月累的结果。
(“是缘于他痴迷于古典诗词”和“13年坚持不懈日积月累的结果”两种句式杂糅,应将“缘于”改为“是”或删去 “的结果”)
2、小勇说他被骗的原因是由于轻信骗子,输错验证码造成的。
“……原因是……”与“……是由于……造成的”杂糅,应删去“的原因”或 “由于”。
表意不明是指句子表达的意思不清楚,不明了。其表现主要有两点:一是指代不明,二是有歧义例如:
①局长、副局长和其他局领导出席了这次表彰会。
(其他局领导是本局领导还是别局领导,不明确。)
②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是“巴勒斯坦游击队进攻以色列”还是“以色列进攻巴勒斯坦游击队”,不清楚)
七、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①一中和二中在一场篮球赛中,最后一分钟终于把他们打败了。
②小王和小李在路上走着,小丁迅速地走到他跟前,问长问短。
2、歧义。
1、为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学校特意请了几个中学的优秀教师来我校上课。
分析:有歧义,“几个”是修饰“中学”,还是修饰“教师”,不清楚
2、老师和同学中的一部分坐汽车去
分析:有歧义,是“老师和学生各有一部分坐汽车去”还是“所有的老师以及部分学生坐汽车去”,不清楚。
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通。例如:
①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惨遭死难,他是幸免的一个。")
②再就业工程能否顺利实施,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条件。
(“能否”包含正反两方面的意义,只能说“再就业工程的顺利实施,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条件。”,而不能说“再就业工程不能顺利实施也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条件。)
八、不合逻辑
什么是不合逻辑?
1.前后矛盾
①进考场什么也不准带,只能带钢笔、铅笔、直尺和圆规。
②我校编写的语文复习资料已经在付印中。
夜,寂静无声,只有雨滴在滴滴答答地响着。
2.不合事理
①只要是生病,就一定会发烧。
②他是南方人,很会游泳,可见,南方人都很会游泳。
3.范围不清
①这次送温暖活动中,社会各界给贫困山区学生捐赠了一批衣物、文具、图书等学习用品。
②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学科的专家和各项人才。
4.强加因果
①我两次看见这个人从工厂走出来,才知道他原来是个工人。
分析:“衣物”一词不属于“学习用品”的范围,可以把“学习用品”改为“生活和学习用品”
分析:“各项人才”包括“各学科的专家”,不宜并列,应该为”各学科的专家和其他人才“
分析:仅凭两次看见这个人从工厂里走出来就断定他是工人,理由不充分。
5.否定不当
(1)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学校加强了安全教育和管理。
6.主客倒置
⑴体育课对大多数同学是有兴趣的。
分析:“防止在这类事故不再发生”否定适当,应删去“不”
分析:应该为“大多数同学对体育课是有兴趣的”
辨析病句的注意点
辨析
1、句子中有“是否、能否、优劣、好坏、成败”等肯定与否定、正面与反面相叠的词语时,要考虑是否存在两面对一面的错误。
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有没有”与“能够”不能搭配。)
2、句子以介词开头,要考虑句子是否缺主语。
经过老师的耐心开导,使他深受教育。
(可删去“经过”,让“老师的耐心开导”做整个句子的主语。)
辨析
3、句子谓语是“避免、预防、防止、忌”等词时,要考虑句子是否把意思说反了。
出发之前,学校领导反复强调要防止不发生安全事故。
(应删去“不”。)
4、句子含有否定词时,要考虑是否有多重否定。
我无时无刻没有不想念他。
(“无时无刻没有”意为“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与本来的意愿正好相反,应删去“没有”。)
辨析
5、句子中有谦辞或敬辞时,要考虑是否用错对象。
我们光临你们单位参观。
(“光临”指宾客到来,是敬辞,用在自己身上不合适。)
6、句子有数词,要考虑是否前后矛盾或有没有歧义。
这场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在两百万元以上。
(“至少”与“以上”矛盾。)
辨析
7、、“凯旋”就是“胜利归来”的意思,这与后面的“归”重复。
8、每天日理万机(“每天”与“日”重复)
三、病句修改步骤:
(1)检查病句,判明原因。
先阅读原句,找出病因。语法、修辞、逻辑方面的毛病,有不同的修改要求。
找出病因是修改病句的前提。
(2)先主后次,对症下药。
如果是语法错误造成的病句,首先要找出句子的主干(主、谓、宾),看看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结构是否混乱,并将发现的错误加以改正。
然后再检查附加成分(定、状、补),把误用的词语、颠倒的语序或同中心语搭配不当的附加成份一一加以改正。
三、修改病句的原则:
一是保留原句基本意思不变,
二是多就少改,不能另造新句。
四、方法:
增(增加缺少的字词),
删(删去多余字词短语),
调(调整字词的顺序),
换(更换其它字词)。
提示:(主谓搭配不当)
(2).一部分同学端正了学习目的。
修改:一部分同学端正了学习态度。
提示: (动宾搭配不当)
(3).黑暗中,还听得见连滚带爬的脚步声。
提示: (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修改:黑暗中,还听得见凌乱的
脚步声。
(1).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变。
修改: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
能力测试题
提示: (句式杂糅)
(5).能否有健康的身体,关键在于平时多锻炼。
修改:能否有健康的身体,关键在于
平时有没有多锻炼。
提示: (两面与一面不呼应)
(4).古往今来,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不是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结果。
修改:古往今来,凡能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不是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
(6).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 食,处心积虑。
修改: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 食,呕心沥血。
提示:(用词不当)
(7).因为我们没有解决好班委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因而我们的工作才无法真正开展起来。
提示: (关联词使用不当)
修改:因为我们没有解决好班委会成 员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的工作 才无法真正开展起来。
提示:(重复多余)
提示: (歧义)
(8).记者到学校里采访到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修改:记者到学校里采访到张老师许多的事迹。
提示: (歧义)
修改:我要吃炒肉丝.
(10).王总和李经理多次反复论证这套技改方案。
修改:王总和李经理反复论证这套技改方案。
(9).我要炒肉丝。
(11).这个商店出售饮料、汽水和啤酒。
修改:这个商店出售汽水和啤酒。
不合逻辑
(12).他出生在农民家庭里,从小就养成爱劳动。
提示: (缺宾语)
修改:他出生在农民家庭里,从小就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13)从他上学那天起,就对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4)她给我描绘了除夕农民包饺子、守岁守到深夜,初一清晨全家一起,吃饺子,放鞭炮。
“描绘” 缺少宾语,“鞭炮”后加“的情景”。
主语隐蔽于介词短语之中,“他”放在“从” 之前。
(15)尽管老师怎样批评,他的毛病总是不改。
将“尽管”改为“不管”。
(16)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提高认识的方法。
将“提高认识”调到“有效”的前面。
(17)王刚和李明在路上遇见了,他告诉他昨天他买了一套《初三总复习》。
指代不明,三个他是谁?不明确。
20、两个人协商了半天,还是没有结果。
“协商”词义范围应针对组织之间,个人用“商量”好。属于用词不当。
21、听了张海迪的报告,对我的启发教育很大。
句式杂糅,将“我听报告”与“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两句话混杂在一起,造成结构混乱。删去“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