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语句的排序
提起排序直摇头
看到试题皱眉头
翻开卷子咬笔头
想了半天没苗头
学习目标
1、了解语句排序题的考查形式。
2、掌握语句排序题的解题方法。
3、通过训练提高语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考查形式
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将一组打乱顺序的句子重新排列组合成一段清晰、连贯、语意明确的话.
内容文体:记叙、说明、议论都有,以说明、议论居多。
二、解题思路
通读——试排——连读——微调。
通读全题语句,明确题目要求;
试着排最紧密的句子,再把小组句子连成大组句段;
把连好的语段速读一遍;
把不连贯的地方再略微调整。
三、解读排序题方法
辨文体
理逻辑
3
1
2
抓首尾
辨文体:看看所给文段是记叙文、说明文还是议论文。不同文体的语段有不同的排序思路:
记叙文语段的语序常常以时间、空间或事情起因、经过、结果的发展过程为顺序;
议论文语段的语序常常把观点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总结句放在后面,结构形式为提出论点、分析论点、总结论点;
说明文语段往往把说明对象或说明话题放在前面,把事物特征及其形成等内容放在后面。
1、解读排序题方法—— 辨文体
例1.把下面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①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
③在连天蔽日的杉木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④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和森林带。
⑤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
解析:本文段属于记叙文中的游记类型,作者的“游踪”是排序的依据:早饭后南下——北坡草原——南坡云杉林海——杉木下,因此我们得出答案:④②①③⑤
例2.把下面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①修建一所房屋或者布置一个花园,要让住在别地的朋友知道房屋花园是怎么个光景,就得画关于这所房屋这个花园的图。
②编纂关于动物植物的书籍,要让读者明白动物植物外面的形态跟内部的结构,就得画种种动物植物的图。
③读者看了,明白了,住在外地的朋友看了,知道了,就完成了它的功能。
④这类的图,绘画的动机都在实用。
⑤咱们画图,有时候为的是实用。
解析:本文段属于议论文,我们可以从提出论点、分析论点、总结论点这一角度进行切入解题。很显然,⑤是论点,①②是对论点的证明,③是对全段的总结。因为③先说读者,后说朋友,所以②应在①的前面;④是对②①的总结,所以答案是:⑤②①④③
抓首尾:排序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所给的句子,找准所给材料的中心,句序的安排必然围绕这一中心问题。抓住了中心,就抓住了语段要害,有利于确定首句或尾句,对语序的认识也会逐渐清晰明朗。
★抓典型句子。典型句指起始句、结尾句、过渡句等。
2、解读排序题方法—— 抓首尾
判断类型 判断依据 具体内容
确
定
首
句 适
合
做
首
句 从选项角
度判断 (1)势均力敌型的选项,如:
A.①③②④⑤B.③①④②⑤C.③④②⑤①D.①⑤④③②,通过观察选项,我们不难发现,以①句和③句开头的可能性比较大?这样我们就可以缩小范围,看哪一句更适合做首句?
(2)压倒性概率的选项,如:
A.①③②④⑤B.③①④②⑤C.③④②⑤①D.③①⑤④②,通过观察选项,基本可以断定首句为③句?
判断类型 判断依据 具体内容
确
定
首
句 适
合
做
首
句 从句子内容判断 援引观点(引出对象)?背景铺垫?设问通常适合做首句?这三类文字放在首句通常可以引出话题?
判断类型 判断依据 具体内容
确
定
首
句 不
适
合
做
首
句 代词不适
合做首句 代词的指代内容通常是要往前找,如果将指代类文字作为首句,就会出现指代不明的语病?常见的代词有:
人称代词:他?她?它?他们?她们?
疑问代词:谁?怎么?什么?哪儿?多少?
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些?此?
判断类型 判断依据 具体内容
确
定
首
句 不
适
合
做
首
句 反面论证 反面论证是辅证的一种,是为正面观点服务的,它的前面通常有正面论证?
常见的关联词:否则?不然?如果不?如果没有?
补充表述 补充类表述往往用于补充说明前文内容,前面应该有内容,因此不能做首句?
表示补充表述的词语:还?也?又?当然?此外?
(1)当爬上山顶,发现自己是孤独的。
(2)如果问我是否后悔,我会肯定地回答,不后悔。
(3)山顶,除了梦想,也是荒芜的。
(4)可是,当我们努力向上的时候,我们的同伴越来越少。
(5)人生,如同爬山,我们有无数的同伴,为了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梦想。
(6)就像智者所言,自己不断地往上爬,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试试看,找首句。
确定
尾句 尾句通常是对上文的总结或对主题的深化,这样的句子往往具有概括性或总结性?结论类表述适合做尾句,句末一般有关联词,如:因此?所以?照此看来,综上所述?故而?
①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是一道道视觉美味,也是一道道精神大餐。
②你将与安东尼奥交流,领悟戏剧中的人生,人生中的戏剧。
③你将与孔乙己对话,体味生命的本质,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④所以,爱语文,就是爱生活,爱人生!
⑤在这些美味大餐中,我们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体味人生的千姿百态。
⑥语文学习,就是一段精彩的旅行,在旅行中,你将走近小说天地,登上戏剧舞台。
找出下列语段的尾句:
理逻辑:研究清楚语序内在的逻辑性。例如:事物的发展逻辑一般表现为萌芽、发展、兴盛、衰微、消亡的过程;而某一种思维的逻辑性,一般表现为启蒙、发展、成熟、高峰、创新的过程。
理清逻辑需要可以借助“首先”“其次”“再次”等关联词语,或事物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来判断,从而排出合理的句序。
3、解读排序题方法—— 理逻辑
方式 类别 语言标志
寻找
句子
间的
逻辑
关系 空间关系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里到外……
时间关系 从早到晚?从过去到现在……
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 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此及彼……
事物本身发展的规律
思维规律 由一般到个别?由个别到一般?由概括到具体?由具体到概括……
关注隐形标志
①关联词语:虽然……但是,不仅……而且,只要……就,因此,所以,然而,可是,等等。
②指示代词:这,这里,这些,这时,那,那里,那些,那时,我,你,他,她,其,其中,此,彼,等等。
③暗示性词语:也,又,再,一方面……另一方面,同时,过去,现在,例如,相反,其实,可见,首先,其次,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等等。
④重复出现的词语。
⑤具有指示性的标点符号:冒号、分号、破折号等。
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太清宫,又名下清宫或下宫,是宋太祖为华盖真人刘若拙建的道场。 。
①明万历年间,太清宫近乎荒废。
② 南京报恩寺的和尚憨山买下宫前的一块空地,建了一座海印寺。
③ 后海印寺被毁,又建了太清宫。
④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国师邱长春曾在此宫修道。
A.④①②③ B. ④②③①
C. ②③④① D. ③②①④
A
★以时间为序
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进行排序,如:表明时间的名词或短语,隐含或暗示时间先后的词或短语。
2007年3月27日,北京奥组委发布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式样。下面介绍奖牌的句子,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奖牌背面镶嵌玉璧
②即站立的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竞技场全景
③奖牌正面使用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
④奖牌的挂钩由中国传统玉双龙蒲纹璜演变而成
⑤玉璧正中的金属图形上镌刻着北京奥运会的会徽
A.①②④③⑤ B.③⑤①④② C.①⑤④③② D.③②①⑤④
这段话主要是介绍奥运会奖牌的式样。其实做这道题只要抓住它介绍的方式就能理清它的顺序,奖牌正面的图案→奖牌背面的玉璧→玉璧正中的图案→奖牌的挂钩。因此这题选择D项即可。
D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水立方”采用的ETFE膜,只有一张牛皮纸厚,捧在手上轻若鸿毛。
②此外,它的耐火性、耐热性也非常出色。
③然而这种膜的耐压性非常强,正常状态下,一辆小汽车开过去膜都不会被压破。
④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完全由膜结构来进行全封闭的大型公共建筑。
⑤ETFE膜的延展性也很好,它可以被拉伸到自身的三到四倍也不会断裂。
A.①④⑤③② B.①⑤④②③ C.④①③⑤② D.④⑤③①②
【答案解析】这是一段说明性文字。说明性文字都有明确的说明对象和一定的说明顺序。因此完成这类试题关键在于明确说明对象和说明顺序。我们可以根据第④句判断该语段的说明对象是“水立方”,剩下的几句分别介绍“水立方”材料的特点,抓住关键句“膜的耐压性非常强”“膜的延展性也很好”“此外……”,可以明确这段文字是按照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介绍的,这些明确了,答案也就不言而喻。答案:C。
逻辑顺序
C
四、实战演练
1.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另外,通常的看法是,右者为尊,因此遭受贬谪称为“左迁”。而在位次的排序上,地位次尊的人则居于最尊者的右边。
②在举行朝会的时候,则是背北面南为尊,故称帝叫做“南面”,而为臣则叫做“北面”。
③古时座次有着严格的尊卑之分。
④在筵席上,最尊的座次是坐西朝东,其次是坐北朝 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卑是坐东朝西。
A.②③④① B.③④②①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解析】通读句子,明确这四个句子围绕“古时座次的尊卑”来说明。所以③句应为段首中心句,第④句则是对“严格的尊卑之分”的具体说明,第②句是具体到“举行朝会”时的座次,第①句则是补充说明的通常看法。因此排序应为:③④②①。
B
2.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序,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舆论几乎一边倒地把今年冬天的极端天气归咎于全球变暖。
②因为早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就出现过导致冰川大规模融化的全球变暖,而近年的气温上升很可能只是地球正常的周期性气候变化的一个阶段。
③也有不少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对飓风、暖流、风暴、洪水及干旱等极端天气现象的作用被远远夸大了。
④气候变化在全球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⑤这些人认为,气候是复杂的地球整体变化过程中的一个方面,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究竟能起到多大程度的作用尚无明确证据。
A.④②①③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③④②⑤ D.④①③⑤②
D
【解析】本题中的几句话都是围绕“气候变化”来写的,因此第④句是中心句,放在最前面,然后是各方的观点①和③,③句中有一个“也”字,应放在①句后面,⑤句与③句有承接关系,放在③句之后,其次是②句,交代原因。
课堂小结
语句排序有规律,辨明文体理顺序。
时间空间与逻辑,关键词语要留意。
遇见代词往后去,前后照应别忘记。
初排之后要浏览,语句不通再调换。
布置作业
1、整理笔记
2、完成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