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扬州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 )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西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 )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 ),夜半钟声到客船。
( ) 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 )关。
凉州
玉门
( ) 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 )关。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 ),(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 ),(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绝句
宋·夏元鼎
( )访道至湘湖,万卷诗书看转愚。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崆峒
绝句
宋·夏元鼎
( )访道至湘湖,万卷诗书看转愚。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崆峒山
是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自古有“西来第一山”、“西镇奇观”、“崆峒山色天下秀”之美誉。
绝句
宋·夏元鼎
崆峒访道至湘湖,万卷诗书看转愚。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秦始皇登过它——
《史记·秦始皇本纪》说:二十七年(前220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焉”(鸡头山、千头山、笄头山为崆峒山之别称)。
李世民登过它——
《新唐书·太宗本纪》记载:“丙戎,陇山头,次瓦亭,观马政”。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山行入( )
唐 王昌龄
倦此山路长,停骖问宾御。林峦信回惑,白日落何处。
徙倚望长风,滔滔引归虑。微雨随云收,濛濛傍山去。
西临有边邑,北走尽亭戍。( )横白烟,州城隐寒树。
所嗟异风俗,已自少情趣。岂伊怀土多,触目忻所遇。
山行入泾州
唐 王昌龄
倦此山路长,停骖问宾御。林峦信回惑,白日落何处。
徙倚望长风,滔滔引归虑。微雨随云收,濛濛傍山去。
西临有边邑,北走尽亭戍。泾水横白烟,州城隐寒树。
所嗟异风俗,已自少情趣。岂伊怀土多,触目忻所遇。
读书吧
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和高老师一起走进 读书吧
让书香浸润童年
bā
和高老师一起 读书吧
让书香浸润童年
ba
1985年,美国《生活》杂志在百万读者中开展“人类有史以来”最佳书的评比活动,在最后推选出的10本最佳书中,这本书排名第二。
。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 每个正在成长的男孩都应该先读读这本书。
聊聊此书的影响
美国专栏作家 费迪曼说:孩童时期,这部书只是读来有趣,成人之后再去读,就会知道这是不朽的杰作。
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世界十大名著之一。至今已出了几百版,几乎译成了世界上所有各种文字。据说除《圣经》之外,这本书是再版最多的一本书。在欧美国家是儿童的必读之书。
聊聊此书的影响
聊聊此书的作者
丹尼尔·笛福(1660-1731),十八世纪英国小说家。出生在伦敦的商人家庭,他干过各种行业,到过欧洲大陆许多国家,也参与了当时的政治斗争。在年近60岁之际开始创作《鲁滨逊漂流记》,大获成功,赢得了“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称号。其他小说有《辛格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一个骑士的回忆》等,均受读者欢迎。
源自真实故事
高老师推荐此书的阅读兴趣点
壹
妙趣横生
贰
野外生存指南
叁
肆
教你勇敢
这是一本源自真实故事的书
十八世纪初,在英格兰的大街小巷,人们议论着一个传奇的人物:1704年,水手塞尔科克登上了一艘海盗船去寻找宝物,中途与船长发生了争吵,结果被遗弃在一个荒岛上,他随身只带了一点武器与一本《圣经》。弹药用完之后,他只好靠快跑追捕山羊,徒手觅食,过着茹毛饮血般的原始生活,后来,他居然跑得比一般的猎狗还快。就这样,他一个人在荒岛上生活了下来,直到四年以后,航海的人们发现了他……
1711年,塞尔科克回到了伦敦,并在报刊上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他成了闻名一时的人物。这段传奇般的冒险经历激发了一个作家的灵感,不久,以他的故事为原型的小说就发表了。
壹
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
小说讲了一位叫鲁滨逊的英国人,在一次航海中由于所乘的货船在海上沉没,孤身漂流到一座荒芜人烟的小岛上,为了生存而不懈奋斗,在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最后终于获救,重返故乡。
想一想
如果你是鲁滨逊,你漂流到一座荒芜人烟的小岛上,你觉得你会遇到哪些困难?
有趣名字
这是一本妙趣横生的书
1
有趣关系
2
其他有趣
3
贰
原文:不久,我就开始和他谈话,并教他和我谈话。我告诉他,他的名字叫 “星期五”,这是我救他命的一天,这样取名是为了纪念这一天。
有趣名字
1
原文:这个野人生得眉清目秀,非常英俊。他身材修短合宜,四肢挺直又结实,但并不显得粗壮。他个子很高,身体健康,年纪看来约二十六岁。他五官端正,面目一点也不狰狞可憎,脸上有一种男子汉的英勇气概,又具有欧洲人那种和蔼可亲的样子,这种温柔亲切的样子在他微笑的时候表现得更为明显。
原文:晚上,我就把门从里面闩上,梯子也收进来。这样,如果星期五想悄悄来到我的身边,就必然会弄出许多声响把我惊醒。在我用梯子爬进爬出的地方。此外,我每夜都把武器放在身边,以备不时之需。
有趣关系
2
原文:……我与他谈话真是快乐无比。不仅如此,我越来越感到他是多么地天真诚实,我真的打从心底里喜欢上了他。……我对他说,我们可以动手造一条跟这一样大的船,让他坐着回家。他顿时跑去把斧头取来交给我说"拿着它,杀了星期五吧!不要赶他走!"他说这几句话的时候,态度十分诚恳,眼睛里噙着眼泪。
其他有趣之处
3
有趣的住所:两处住所,一处是城堡或称为帐篷,在小山脚下,四周建起了围墙,后面是一个岩洞,岩洞已扩大成好几个互相连通的洞室,那堵围墙当时是用树桩围成的,可现在已长成了又高有密的树林,谁也想不到后面会有人住。
我还有一座乡间别墅,每年的7月可以住在这里,我在茅舍外也修了一道坚固的围墙,围墙是由两层篱笆筑成的,有一人多高,桩子打得很牢固,中间又塞满了树枝,出入同样用一架梯子爬上爬下,这样我可以安心地在里面住。
有趣的“家庭成员”:狗,小山羊,猫,鹦鹉,野人......
这是一本野外生存指南
解决孤独
天灾人祸
重返故乡
衣食住行
叁
这是一本教你勇敢的书
原文:(女生读)我看不到有任何出路,除了饿死,就是给野兽吃掉。夜色降临,我想到野兽多半在夜间出来觅食,更是愁思满腔。我想,若这儿真有猛兽出没,我的命运将会如何呢?恐惧时时包围着我。
原文:(男生读)回到“城堡“,我躺在吊床上,觉得这个家确实完满无缺,舒适安定,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和满足。我现在完全改变了对忧愁和欢乐的看法。与初来岛上相比,我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欢乐。
肆
本书作者说:
(齐读)“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
这是一本教你勇敢的书
肆
源自真实故事
高老师推荐此书的阅读兴趣点
壹
妙趣横生
贰
野外生存指南
叁
肆
教你勇敢
学生读课外书籍要养成习惯。先看序文或作者、编者的前言,知道全书的概况,是好习惯。把书估计一下,预定若干日读完,而且如果能按期看完,是好习惯 。有不了解处,不怕查工具书,不怕请教老师或者朋友,是好习惯。自己有所得,随手写简要的笔记是好习惯。其实说不好的习惯,半途而废,以及眼睛在书上,脑子开小差,都非常不好。
————叶圣陶
说说如何读一本书?
猜想 封面
如何阅读一本书——
浏览 序言
如何阅读一本书——
如果世界上确有什么个人的冒险经历值得发表,并且在发表后还能得到读者认可的话,编者认为本书即是。
编者认为,这个人一生的离奇遭遇实在是前所未闻、跌宕起伏的。
作者的语言朴实、态度严肃。在故事的叙述过程中,他巧妙地把所有事件与宗教联系起来,以自己的切身经历教导他人,从而让我们对任何环境中造物主的智慧深信不疑、崇敬无比。
编者相信本书所述全是事实,绝无半点杜撰或捏造。由于书中内容之故,读者阅读本书不仅可以作为消遣,而且更会受到教益。因此,毫不客气地说,将之付梓出版是对世人莫大的贡献。
第一章 开始冒险
第二章 遭遇海盗
第三章 死里逃生
第四章 自力更生
第五章 古怪脚印
第六章 食人生番
第七章 “星期五”
第八章 挫败野人
第九章 海岛“总督”
第十章 不速之客
第十一章 别离荒岛 第十二章 重返“人间”
第十三章 陆路遇险
第十四章 旧地重游
如何阅读一本书——
对话目录
猜想 封面
浏览 序言
对话 目录
细读 内容
摘录 精彩
评价 作品
交流 感悟
如何阅读一本书
“吞”书:
浏览概要,整体了解书的基本内容。
“啃”书:
被故事情节吸引,坚持将一本书读完。
高老师建议你们这样去细读这本书
“煮”书:
反复阅读,品味书的精华,积累精彩的内容,写下自己的感受。
建议大家用两周左右的时间读完这本书,两周以后在班上进行读书交流,你们可以举行知识抢答、精彩内容分享、表演、读书小报展评等活动来分享和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
Lo
亲爱的孩子们,
请与我一起,
带着好奇,
带着梦想,
带着追寻,
走到书里来。
这里有世间最迷人的景致,
这里有人间最动人的情感,
这里有最好的朋友......
在等你们。
来吧,孩子们,
让我们一起读书吧!
姓名: 物种:
性格:
爱好:
其他:
画像
谢谢大家
阅读
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