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太空一日》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太空一日》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21 15:21: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22.太空一日
作者:杨利伟
检查预习,扫清障碍
弧形( ) 炽热( ) 轮廓( )
遨游( ) 严谨( ) 稠密( )
瞬间( ) 烧灼( ) 千钧重负( )

chì
kuò
áo
chóu
jǐn
zhuó
shùn
jūn
读准字音
炽热:
轮廓:
模拟:
严谨:
耐人寻味:
惊心动魄:
形容温度极高;极热。
构成图形或物体的外缘的线条。
模仿;仿照。
严密谨慎。
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理解词语
杨利伟(1965— ),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了解作者
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神舟五号”载入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把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飞船绕地球14圈后,于10月16日6时23分安全降落在内蒙古主着陆场。这次成功的发射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为进一步的空间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杨利伟耗时两年写成的自传《天地九重》,由20万字和150幅珍贵图片组成。作者以坦率而真挚的方式,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回顾了一个小城少年如何成为军人、成为一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如何通过艰难的、接近完美的训练,终于成就了自己见证和创造奇迹的人生。课文便节选自杨利伟的自传《天地九重》。
初读课文
整体把握
初识英雄
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易读好懂,浏览后即可把握主要内容,本文每个小节都有小标题,提示了本节的内容,可以根据小标题的提示,抓住每一节的重点。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快速浏览全文,找出各部分的小标题,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明确: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第一部分:起飞 我看到了什么——第二部分:太空所见 神秘的敲击声——第三部分:飞船所闻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第四部分:返回
2.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的。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分三个阶段叙述:起飞阶段、飞行阶段、返回阶段
3.谈谈你眼中的杨利伟,用“他是一位 的英雄”这一句式表达。

在同学们心中杨利伟是勇敢沉着热爱祖国的大英雄,让我们带着对英雄的崇敬进一步读课文感受英雄的伟大精神。
跳读课文
走近英雄
感悟英雄精神
分组探讨,找一找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面对这些意外他是怎样表现的?体现了杨利伟什么精神?小组探讨交流后,代表发言。
起飞阶段:飞船共振带来的痛苦。
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
--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意外出现了。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飞行阶段:失重、神秘的敲击声
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这种错觉令人难受,明明朝上坐的,却感觉脑袋冲下。
--靠意志克服。
时不时出现敲击声
--自己很紧张。
返回阶段:归途险象环生
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
--说不恐惧那是假话……我的汗出来了……
左边的舷窗也开始出现裂纹
--我反而放心一点了。
随着一声巨响,你会感到突然减速;引导伞一开,使劲一提,会把人吓一跳;减速伞一开,又往那边一拽;主伞开时又把你?拉向另一边。每次力量都相当重,飞船晃荡得很厉害,让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对身体的冲击非常厉害。
精读课文
品析语句
体会英雄严谨态度
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小组探讨,交流发言。
1.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
——用准确的数字记录自己感受不适的时间,体现了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2.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
——体现了航天员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
——客观的描述,是科学态度的体现。
4.我几次努力寻找长城,但没有结果。“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行时,我曾嘱咐航天员们仔细看看,但他们也没看到长城。在太空,实际上看不到任何单体的人工建筑,我询问过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没有谁能拿出确凿的证据说看到了什么。即使是巨大的城市,在夜晚看到时也只是淡淡的红色。

——表现了作者客观的科学态度。
5.回到地面后,人们对这个神秘的声音做过许多猜测。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对航天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严谨,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所以就让我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那个神秘的声音也没有在我耳边准确地再现过。
——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的态度。
赏读课文
理解英雄丰富情感
合作探究:品析下列语句,说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杨利伟熬过了艰难的26秒共振阶段,让人松了一口气,发射现场紧张的气氛得以缓解,因此才会有人“大声喊”,才有所有人的鼓掌欢呼。从语言描写中让人感受到指挥大厅中紧张的气氛以及对航天员杨利伟的关切之情。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这句话饱含深情,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爱,对亲人、战友的爱。
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平安回到地球、回到祖国,喜不自禁,悬在心上的大石头终于落地。写出作者回到地面踏实而又激动的心情。
谈理想,学英雄
学习本文后,你从英雄身上学习到哪些优秀品质?如何做一个对祖国对民族有用的人?
大家刚才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的感受,那么,如果让你此时此刻为航天英雄写颁奖词,你会怎么写呢?请写下来分享给大家听。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