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北师大七年级(下)
《数学》( 北师大.七年级 下册 )
平行线与
相交线
相交线
余角
补角
对顶角
平行线
尺规作图
直线平行
的条件
平行线
的特征
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一、 相交线
(一) 余角、补角的定义
∠1的余角 =900- ∠1
∠3+ ∠4=1800
注意:互补与互余是指两个角之间的数量关系,与它们的位置无关。
∠3的余角 =1800- ∠3
4
1
2
3
①∠1=∠2
同角的余角相等
等角的余角相等
同角的补角相等
等角的补角相等
余角、补角的性质
(二)对顶角
直线AB与直线CD垂直,
那么可记作:AB⊥CD(或CD⊥AB)
A
B
C
D
把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如图中的O点)。
2、垂直的表示
用符号“⊥”表示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1、垂直定义:
(三)垂直
A
B
C
D
O
书写形式:
如图,当直线AB与CD相交于O点,∠AOD=90°时,AB⊥CD,垂足为O。
∵∠AOD=90°(已知)
∴AB⊥CD(垂直的定义)
书写形式:
反之,若直线AB与CD垂直,垂足为O,那么,∠AOD=90°。
3、垂直的书写形式:
∵ AB⊥CD (已知)
∴ ∠AOD=90° (垂直的定义)
垂线的性质: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P
P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在同一平面内
相交
平行
同一平面内, 不相交
——(1)同一平面内;
(2) 没有交点.
三、平行线
a
b
a //b
读作:a平行于b
平行线的表示法
(一)“三线八角”
构成的八个角中,
两直线被第三直线所截
①位于两被截线同一方、且在截线同一侧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
② 位于两被截线的内部,且在第三直线的两旁的两个角,叫做 内错角 ;
③ 位于两被截线的内部, 且在第三直线的同旁的两个角,叫做 同旁内角 ;
Z
U
(二)、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
角的关系 平行关系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3
2
a
b
书写形式:
∵∠2=∠3
∴ a∥b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
∵∠1=∠2
∴ a∥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4=1800∴ a∥b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二)、两条直线平行的性质
平行关系 角的关系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3
2
a
b
书写形式:
∵a∥b
∴∠2=∠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
∵a∥b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b
∴ ∠2+∠4=180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利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作法与示范:
(1) 作射线A’C’ ;
A’ C’
(2) 以点A’为圆心,
以AB的长为半径
画弧,
交射线A’ C’于点B’,
B’
A’B’ 就是所求作的线段。
三、尺规作图
已知: ∠AOB。
3、“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求作: ∠A’O’B’ 使∠A’O’B’=∠AOB。
(2) 以点O为圆心,
任意长为半径
交OA于点C,
(3) 以点O’为圆心,
画弧,
C
D
同样(OC)长为半径
画弧,
C’
(4) 以点C’为圆心,
CD长为半径
画弧,
D’
(5) 过点D’作射线O’B’.
∠A’O’B’就是所求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