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阅读训练15.自相矛盾(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阅读训练15.自相矛盾(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20 09:33: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阅读训练
15.自相矛盾
课内阅读
(一)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这段文字选自《     》。
2.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誉之曰(称赞) 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
C.吾矛之利(好处)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
(2)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
(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
(4)其人弗能应也。
4.“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  )。
A.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B.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C.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D.他说的盾没有那么坚固,矛也没有那么锐利
5.故事讽刺了哪一类人? (  )
A.言过其实的人。
B.说或做三思而后行的人。
C.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的人。
D.说或做不考虑后果的人。
6.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文阅读
(一)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吾忘持度( ) A.量长度 B.量好的尺码 C.长度 D.温度
(2)反归取之( ) A.反正 B.反转 C.相反 D.同“返”,返回
2.“何不试之以足? ”这句话是一个(  )。
A.反问句 B.陈述句 C.疑问句 D.否定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

4.“及反,市罢,遂不得履。”这句话的意思是(   )。
A.等到回来时,街市已关门了,于是他没买到鞋子。
B.等到回来时,街市仍开门,所以他买到了鞋子。
C.等到鞋子的老板回来,他才买下了鞋子,回去了。
D.到了街上返回来,街上已不再卖鞋了,他只好买了袜子回家。
5.从这篇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
A.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B.我们不能只相信尺码,不相信自己的脚。
C.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D.做事要坚信真理,不能轻易改变。

(二)疑邻窃斧
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掘于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其邻之子非变也,已则变矣;变也者无他,有所尤也。
——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1)视其行步
(2)掘于谷而得其斧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3.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课内阅读:
(一)1.韩非子?难一
2.C.
3.(1)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 ?
(2)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 ?
(3)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 ?
(4)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
4.C 5.C
6.说话、做事都要认真考虑周到,不要自行相互抵触,产生矛盾。
类文阅读:
(一)1. (1) B.量好的尺码
(2) D.同“返”,返回
2. A.反问句
3. 宁可相信自己测量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4.  A
5. C 
(二)1.(1)看 (2)挖
2.后来,再观察邻居家的孩子,就觉得他的动作态度、一言一行都不像偷斧子的人了。
3.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真理的障碍。当人们带着成见去观察世界时,必然会歪曲客观事物的原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