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张PPT)
第五单元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二课时
说一说
思考:作者见到些什么?
说一说
小组交流:
研读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
读一读
感悟句子:
(1)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思考:
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一词,写出金华一带山区明亮艳丽的春色。
读一读
感悟句子:
(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时变换调子。
思考:
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音韵节奏和作者当时的心情等。
整体感知:
仔细阅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概括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呢?然后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读一读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外洞:宽敞。
孔隙:窄小。
内洞:一团漆黑,有双龙、石钟乳和石笋,比外洞大。
读一读
感悟句子:
(1)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擦伤鼻子。
体验由孔隙的窄小而产生的“挤压”的感觉。
(2)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着重理解“即使”这部分的强调作用。
全班交流讨论
读一读
实践练习:
(1)用“时而……时而……”写句子。
(2)分别把下面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写具体:
①那棵榕树的枝叶十分茂盛。
②登上山顶,我感到舒服极了。
拓展延伸:
收集有关溶洞的图片或文字资料,了解溶洞,体会溶洞之美。
想一想
再见!
(共21张PPT)
第五单元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一课时
说一说
你见过溶洞的景象吗?
记金华的双龙洞
学习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掌握生字的字形,注意生字的书写。
3.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理解词语。
4.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与大家讨论。
汇报交流自学成果
读一读
一簇
突兀
空隙
浙江
读一读
漆黑
蜿蜒
仰卧
臀部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想一想
朗读课文第1~8自然段,思考: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溶洞的景象的呢?
想一想
按游览顺序可分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第二部分是第2、3自然段;第三部分是第4自然段;第四部分是第5自然段;第五部分是第6、7自然段;第六部分是第8自然段。
想一想
按层次大意划分课文层次:
(1)第一部分:写4月14日作者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
(2)第二部分:写去双龙洞路上的见闻。
(3)第三部分:写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
(4)第四部分:写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情景。
(5)第五部分:写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
(6)第六部分:写乘船出洞。
想一想
交流讨论:
边读边画,感受作者游览的路线。
交流讨论:
请同学们按照示意图说清楚游览顺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
想一想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