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课件(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课件(共4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21 20:42: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R·七年级语文下册
【老舍】(1899年—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
短篇小说《月牙儿》《柳家大院》;
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塑造了祥子、虎妞等一批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拥有重要地位。
主要内容:
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他二十来岁的人,个子很大很高。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侯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他以拉洋车为生,他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挣钱买到属于自己的车。
明确:祥子
猜猜他(她)是谁?
她是一个三十七八岁的虎女,虎头虎脑,一对虎牙,长的像个大黑塔。帮助父亲办事是把好手,可是没人敢娶她做太太。她霸道泼辣,心理变态,却有着自己的苦闷和追求幸福的愿望。她敢作敢为,甚至为了和祥子结婚不惜与有钱的父亲——人和车厂的主人刘四爷决裂。她可鄙而又可怜的命运让人感叹不已。
明确:虎妞
猜猜他(她)是谁?
她十九岁,圆脸,眉眼长得很匀调,没有什么特别出色的地方,可是结结实实并不难看。上唇很短,无论是要生气,还是要笑,就先张了唇,露出些很白而齐整的牙来。她年轻,她要强,她勤俭。她为家庭牺牲了一切,但也有着对自己幸福生活的追求。假若祥子想再娶,她是个理想的人。
明确:小福子
猜猜他(她)是谁?
1.了解“圈点”“批注”的基本知识及关注点,学会进行圈点批注。
2.识记作品的主要内容,理解把握文章主要情节,理解人物形象,领悟祥子的人生悲剧和社会意义。
3.学习阅读名著的方法,学做读书卡片。
学习目标
常用的圈点符号
1.直线“——”:画在生字或需要解释的词语下,用以批注时注音或解词。
2.圈字码①②③:用来标示自然段的序号,便于查找内容。
3.波浪线“~~~~~”:画在文章重要的语句下面,以便加深记忆、 理解。
 
阅读指导
4.圈点“……”:标在文中的重点词或优美词语下面。
5.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或旁边,可以批注疑问。
6.感叹号“!”:用在有感叹或惊奇的语句旁边,可以畅言所感。
7.方括号“【】”:用在需要注音或注释的字、词。 
8.分隔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可以附注层次 大意。
圈点批注法的注意要点:
(1)圈点应在文中随手勾画,勾画的是文章重点、难点、疑点,或者自己深有体会之处。
(2)批注可从作品的内容、结构、写作手法,语言特色入手。
(3)批注文字可以赏析语言,或展开联想,补充原文,或写出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见解。
(4)批注用语注意精炼生动,概括要到位,可以借助一些圈点、批注的符号。

批注的形式:
(1)分析式:注明某一句、某一层或某一段具体含义的分析性文字。
(2)概括式:层意、段意、文章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的归纳。这种方法有一定难度
(3)评价式:对文章中某一事物、某一用语、某一修辞或某一写法的评价性文字。
(4)感想式:就文章内容所展开的想象和联想方面的文字。
(5)疑问式:理解课文中产生的疑难点的文字记录。
第一块: 深入探究
一、小说怎样读
1、读题目,思考含义
2、读故事,梳理情节
3、读语言,体验特色
4、读人物,分析形象???
5、读背景,总结主旨
题目“骆驼祥子”主要包含哪些含义?
(一)读题目,思考含义
(1)点明小说的主人公——祥子
总共三层含义:
(3)概括著作的一个主要情节——“骆驼祥子”称号的得来。
(2)揭示主人公的性格——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勤劳、沉默憨厚。
1、一流车夫: 祥子十八岁带着乡下的青壮与诚实来到北平,成了当时一流的人力车夫。他立志要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2. 祥子买车:经过三年努力,祥子终于凑足了100块钱。他马上用其中96块钱买上了自己的新车。(一起)
3.丢车:不到半年,军阀乱兵就抢走了祥子的车并让他做苦力。(一落)
4. 卖骆驼:后来祥子趁军营混乱逃出来并顺手牵走了部队丢下的三匹骆驼,用它们换了35块钱回到了北平。由于生病在梦话中透露了自己的这段经历,从此人们开始叫他“骆驼祥子”。(称号由来)
(二)读故事,梳理情节
5. 二次奋斗:祥子回到了人和车厂,老板刘四爷家三十七八岁的闺女虎妞十分喜欢祥子。祥子租了他家的一辆车,又开始为自己第二次买车而没命的赚钱。后来在杨宅拉车,整天紧得发昏,受不了折磨后又回到了人和车厂。回来受到虎妞的诱惑做了错事,为躲避虎妞,祥子到曹先生家拉包月,拼命攒钱想再买车。(二起)
?? ?6. 被敲诈钱空: 曹先生因为学生阮明陷害,被迫离开北平。也是因为这件事,祥子被孙侦探勒索,积蓄一空。在虎妞的威逼利诱下,他只好再一次回到了人和车厂。(二落)
???
? 7.被迫结婚:虎妞谎称怀孕,骗祥子结婚。可刘四爷并不肯“便宜了这个臭拉车的”招他做女婿。于是刘四爷在与虎妞激烈争吵后,把女儿也一同赶出家门。虎妞靠着自己的私房钱与祥子在一个大杂院里租房完婚。

???8. 再次买车:和虎妞结婚,进而忍受家庭生活的牵系与精神上的痛苦。虎妞终于拗不过祥子,为祥子买了一辆二手车,可是祥子想做一流车夫的信心已被不愉快的婚姻生活所磨灭。(三起)
9.妻死卖车:虎妞因为难产而死。祥子为了办丧事,无奈又卖了车。同时因为生活的压力,又拒绝了心爱的小福子再次和祥子组建家庭的请求。 (三落)
???
10.彻底堕落:虎妞去世后,祥子对拥有一辆自己的车已经失去信心。特别是在小福子吊死以后,祥子对生活的最后一线希望也破灭了。从此,祥子憎恨任何人。他染上了恶习,吃喝嫖赌。拉车不勤快,干脆不拉车。他开始骗钱,借钱不还,甚至为钱出卖人命,彻底堕落成一具行尸走肉,由“人”变成了“兽”。
用简练的语言介绍小说围绕祥子讲述的最主要情节?
三起三落
①祥子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但很快被大兵抢走了。
②祥子卖了骆驼,拼命拉车,准备买新车。但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敲诈了去。
③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辆二手车,但好景不长,虎妞难产而死,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三)读语言,体验特色
《骆驼祥子》的取材:作者在老北京的大杂院中长大,有丰富的北京生活经验,这些都为《骆驼祥子》的写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北京画卷。
《骆驼祥子》的语言有鲜明突出的“京味儿”。老舍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给通俗朴素的文字又增添了“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味儿”,使人一读就能感受到小说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如:祥子的语言:

他在第一次买车时,由于心情激动,只会说:“我要这辆车!”卖车的车主夸耀车好,希望加价时,祥子还是那句话:“我要这辆车!”
从祥子的语言中,透露出祥子的憨厚和淳朴。
再看虎妞:
“不出臭汗去心里痒痒,你个贱骨头!我给你炒下的菜,你不回来吃,绕世界胡塞去舒服?”

这些都是老舍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用简单有力的具有北京味儿的语言写出的值得世人读的而且美好的句子,干净利索,平易近人而不粗俗。
试结合祥子的相关事例分析其形象,看看他性格前后有着怎样的变化?
(四)读人物,分析形象
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①(注释:①〔杀进腰〕把腰部勒得细一些。)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的,他无疑的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脚好了之后,他敢跑了。这使他非常的痛快,因为别的没有什么可怕的了:地名他很熟习,即使有时候绕点远也没大关系,好在自己有的是力气。拉车的方法,以他干过的那些推,拉,扛,挑的经验来领会,也不算十分难。况且他有他的主意:多留神,少争胜,大概总不会出了毛病。至于讲价争座,他的嘴慢气盛,弄不过那些老油子们。知道这个短处,他干脆不大到“车口儿”上去;哪里没车,他放在哪里。
在这僻静的地点,他可以从容的讲价,而且有时候不肯要价,只说声:“坐上吧,瞧着给!”他的样子是那么诚实,脸上是那么简单可爱,人们好像只好信任他,不敢想这个傻大个子是会敲人的。即使人们疑心,也只能怀疑他是新到城里来的乡下老儿,大概不认识路,所以讲不出价钱来。以至人们问到:“认识呀?”他就又像装傻,又像耍俏的那么一笑,使人们不知怎样才好。
赏 析
这几段文字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祥子的外貌特征及性格特点,将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充满生机的祥子活生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可是,连作这点事,他也不算个好手。他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既没从洋车上成家立业,什么事都随着他的希望变成了“那么回事”。他那么大的个子,偏争着去打一面飞虎旗,或一对短窄的挽联;那较重的红伞与肃静牌等等,他都不肯去动。和个老人,小孩,甚于至妇女,他也会去争竞。他不肯吃一点亏。

打着那么个小东西,他低着头,弯着背,口中叼着个由路上拾来的烟卷头儿,有气无力的慢慢的蹭。大家立定,他也许还走;大家已走,他也许多站一会儿;他似乎听不见那施号发令的锣声。他更永远不看前后的距离停匀不停匀,左右的队列整齐不整齐,他走他的,低着头象作着个梦,又象思索着点高深的道理。

那穿红衣的锣夫,与拿着绸旗的催押执事,几乎把所有的村话都向他骂去:“孙子!我说你呢,骆驼!你他妈的看齐!”他似乎还没有听见。打锣的过去给了他一锣锤,他翻了翻眼,朦胧的向四外看一下。没管打锣的说了什么,他留神的在地上找,看有没有值得拾起来的烟头儿。
赏析
反映出祥子已经堕落了,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祥子:
他曾经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梦想能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经历过人生的“三起三落”,到小说结尾,祥子已经变成了麻木、潦倒 、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刘四爷:
为人耿直,性格刚强,残忍霸道的车主;
虎妞:
大胆泼辣有心计,会打理事物,把车场管理得井井有条,但贪吃懒惰,自私刁蛮并且有点变态。
其他人:
小福子:
温柔善良,可怜可悲的弱势小人物
曹先生:
平凡的教书人,热爱美术,待人宽厚,同情劳动人民,正直进步的知识分子形象。
其他人:
结合《骆驼祥子》的背景,总结小说的思想主旨。
(五)、读背景,总结主旨
背景:上世纪20-30年代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多灾多难的年代。新旧军阀不断的争权夺势的混战,城市买办阶层,乡村土豪劣绅的压迫,再加上各种自然灾害的横行,使得中国农村迅速走向破产。而成批破产的农民,为了谋求生路便纷纷涌入城市。祥子就是这些涌入城市的破产农民中的一个典型。
总结主旨:
小说以祥子的“三起三落”为线索,通过描写祥子由人堕落为“兽”的悲惨遭遇,表达了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 以及对像祥子一样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苦难命运的同情和关怀。
专题探究
专题一:给祥子写小传
小传,即人物小传,是传记文的一种,是一种简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
老舍四十自拟小传:
舒庆春,字舍予,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千,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
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女一男,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是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祥子者,车夫也。谋食北平。
其壮,租车而拉之。软细渐加乃自置之。未料兵乱,相卒劫之。幸而免,亡。引数驼。卖与人,人见,称其骆驼祥子。俄顷,再置欲。役于曹,攒钱将足。但悲见人贼心,无复存。悲绝幸遇一妇,妻之。是乃车厂女少,其父为长,家甚厚。未至数岁,妇卒。间,祥子得一旧车,终为妻葬鬻。崩也,堕之。为豸世,何其悲!
性向淳,奈境污。一而再,再而三,三不复。终为境噬。呜呼,再悲之!但幸,其时过矣。
祥子小传:
专题二:探寻悲剧原因
祥子的悲剧命运不是个人的、家庭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那么,造成了祥子悲剧命运的深层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黑暗的旧社会的压迫、他人的影响
客观原因:
(1)祥子历尽艰辛,三起三落,欲独立自主而终不可得,黑暗的旧社会的残酷压迫和剥削;
(2)虎妞对祥子的诱骗造成了他们畸形的夫妻关系;
(3)爱人小福子的自尽带走了他最后一丝希望。
祥子思想上的局限、性格和心理上的弱点
主观原因:
(1)他乐观但盲目,有着积极向上的个人奋斗精神。但是他无法认清灾难的社会根源,不知道个人的努力比起社会沉重的压迫是多么微不足道;
(2)他勤快且保守,天天把钱放在手心才觉得舒坦,正是小农保守的典型心理和性格特征。
(3)他有较强的生活欲望却又不能看清社会的本质。他将自己的生命和车连在一起,一旦拉车的理想破灭,他便陷入颓废的迷惘和痛苦的堕落,而小福子的死更是将他仅存的一丝希望摧毁,要强的祥子终于变成一个苟活于世的行尸走肉。
祥子前后巨大的改变,揭露了那个时代社会的黑暗,对劳苦大众的压迫剥削。
专题三:话说“洋车夫”
根据书中内容,从职业特点、人员构成、生活状况等方面介绍洋车夫这个行当的情况。
老北京人力车夫
职业特点:
憨厚能干,坚韧好强,以劳动为本分,不愿过苟且偷生的生活;
个体劳动者的思想印记;
小农意识,狭隘的目光;
个人奋斗的思想。
人员构成:
“被撤差的巡警或校役,把本钱吃光的小贩,或是失业的工匠”
生活状况:
当时的车夫们活在城市底层,地位卑贱,经济困顿,每日赚到的工钱通常不足以养家糊口。
专题四:品析“京味儿”
这部小说散发着浓浓的“京味儿”,请选择一个角度,摘抄一些片段,说说其中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例如(1)“这派的车夫,也许拉‘整天儿’,也许拉‘半天儿’”
(2)“他们的车破,又不敢‘拉晚儿’”
(3)“拉出‘车份儿’和自己的嚼谷”
(4)“他一定不会落在‘胶皮团’里”
用纯熟的北京口语描述富有地方特色的风俗人情,刻画人物的性格,叙述故事,褒贬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