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第2节 染色体变异
仅有环境因素影响引起的变异
(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
是变异的根本来源
光学显微镜可见的变异
第2节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的改变、染色体数目的增减等。p85
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光镜下可以看到
染色体中某片段缺失。例如:猫叫综合症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
1、缺失
2、重复
3、倒位
染色体中某片段增加。如:果蝇棒状眼的形成
染色体中某一片段位置颠倒。如:果蝇缺刻翅的形成
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如:夜来香的变异
4、易位:
思考: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染色体结构的改变,都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P86
A B
C D
例题1:已知某物中的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A、B、C、D、E五个基因,下面列出的若干种变化中,未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化的是:
已知染色体:
D
例2:下列变异中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
A.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互相交换片段
B.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发生改变
C.染色体缺失片段 D.染色体增加片段
思考:染色体结构变异(如易位)和交叉互换的关系?
B
(1)如图①中所示染色体片段的交换是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属于基因重组。
(2)图②所示的染色体片段的交换是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
(3)图①和图②在光显下均能看到
思考:染色体结构变异与基因突变的区别?
染色体结构的改变,都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基因突变。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P86
整倍体变异:
非整倍体变异:
如:单倍体、多倍体
细胞内染色体数,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
细胞中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
例:21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性愚型或唐氏综合征)是由于患者细胞内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造成的。
如:三体(2n+1)、缺体(2n-1)
患者缺少一条X染色体
(核型为X0)
(一)染色体组:P86
A.一组非同源染色体(无等位基因)
B.染色体形态、大小和功能各不相同。
C.含有控制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一整套遗传信息(不考虑XY染色体差异).
D.二倍体生物生殖细胞中所含有的一组染色体.
一般将二倍体生物的一个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称为染色体组。
问题:怎样判断细胞中的染色体组?
(1)根据染色体形态判断
该细胞有3个染色体组
该细胞有4个染色体组
判断标准是: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
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
蓝本P73
(2)根据基因型判断:
基因型为AAaBbb的个体含有 个染色体组;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含有 个染色体组。
C
3
2
判断的依据是: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
有丝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思考:下列细胞分别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2 2 1
4 2 2
例题:下列关于a~h所示的细胞图中,染色体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是h图
B.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是g、c图
C.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是a、g图
D.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是f、e图
D
3 3 2 1
4 4 1 2
(二)二倍体的概念:P80
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叫做二倍体
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怎样?
(三)多倍体:P87
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其中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叫三倍体,体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叫四倍体
1、概念:
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含量有所增加,但发育延迟,结实率低。
2、多倍体特点:P87
注意: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数。
多倍体形成的原因
低温和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1)自然条件形成多倍体:
主要受外界条件剧变(如低温)的影响。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完成了复制,但纺锤体的形成受到破坏,细胞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所以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3、形成多倍体的原因
染色体数目加倍也可以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这样就会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配子,染色体数目加倍的配子在受精以后会发育成多倍体。
(2)人工条件形成多倍体:
①低温处理(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②秋水仙素(常用且最有效)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细胞分裂时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低温和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1)方法:
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等,使它们的染色体加倍。
(2)原理:染色体变异
(3)举例:异源八倍体小黑麦、无籽西瓜?
4、多倍体育种:P84
*
四倍体(4N)
(母本)
无籽西瓜
二倍体幼苗(2N)
为什么处理芽尖
问题:三倍体西瓜为什么不育?
欲得到无籽西瓜还可用什么方法?
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
组织培养;
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
蜜蜂的蜂王和工蜂的体细胞中有32条染色体,而雄蜂的体细胞中只有16条染色体。
雄蜂
雄蜂
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发育来的。
1、定义:像蜜蜂的雄蜂这样,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做单倍体。
(四)单倍体:P80
讨论: 所有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吗?
2、单倍体的特点:
植株弱小,高度不育。
3、单倍体的形成:
一般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
常用花药(花粉)离体培养法。
规律:
[课堂小结]
三种可遗传变异的比较1
用于单倍体育种和
多倍体育种
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
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意义
真核生物细胞增殖过程中均可发生
只发生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
所有生物均可发生(包括病毒),具有普遍性
适用
范围
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发生变化,引起性状变异
产生新的基因型,产生重组性状
产生新的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结果
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基因的互换和基因的自由组合
基因分子结构的改变
原因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
(前期抑制纺锤体形成)
减数第一次分裂
(前期、后期)
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发生
时间
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发生变化(光学显微镜下可见),
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概念
染色体变异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项目
小结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病毒的增殖
原核生物的二分裂
无丝分裂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三种可遗传变异的比较2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线粒体
叶绿体
拟核
细胞核
三种可遗传变异的比较3
例题5.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其中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的变异是( )
A.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C.染色体复制时受诱变因素影响,导致基因突变
D.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B
练习题
例题1:普通小麦为六倍体,其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2个,它的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数和一个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分别是( )
A.?7个、3组 B.7个、21组
C.21个、1组 D.21个、3组
A
例题2:已知某小麦的基因型是AaBbCc,3对基因分别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利用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 N 株幼苗,然后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其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约占( ) A. N/4 B. N/8 C. N/16 D. 0
B
例题3.如图表示某种生物的部分染色体发生了两种变异的示意图,图中①和②、③和④互为同源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a和图b均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B.图a为基因重组,图b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C.图a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图b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
D.图b的变化大多数对生物体是有利的
B
黄本4
图2表示某生物细胞中两条染色体及部分基因,其中染色体变异不会产生的结果是( )
C
例题4:图4显示了染色体及其部分基因,对①和②过程最恰当的表述分别是( )
【解析】①过程中F与m位置相反,表示是染色体的倒位,②过程只有F,没有m,但多出了一段原来没有过的染色体片段,表示是染色体的易位,故C正确。
A.交换、缺失
B.倒位、缺失
C.倒位、易位
D.交换、易位
C
例题. 图示不同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或基因组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b?细胞中都有三个染色体组
B.c、d细胞中都有两个染色体组
C.e、f不可能是单倍体的体细胞
D.b、e、f都不可能产生正常配子
3 3 2 1 4 4
A
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二倍体水稻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 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
C. 二倍体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D. 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小。
D
例题.下列有关可遗传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精子和卵细胞在受精时的随机结合,导致基因重组
B.DNA复制时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导致基因突变
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着丝点分裂后的染色体未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A
用花药离体培养出马铃薯单倍体植株,当它进行减数分裂时,观察到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12对。据此现象可推知产生花药的马铃薯是( )
A.二倍体 B.三倍体 C.四倍体 D.六倍体
C
某一些地区一些玉米植株比一般玉米植株早熟,生长整齐而健壮,果穗大、子粒多,因此这些植株可能是( )
A.单倍体 B.三倍体 C.四倍体 D.杂交种
D
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观察来识别。a、b、c、d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 )
A.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B.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 C.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四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D.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
C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甲、乙2种变异,甲图中英文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甲图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增加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
②乙图中出现的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
③甲、乙两图中的变化只会出现在有丝分裂中
④甲、乙两图中的变异类型都可以用显微镜观察检验
A.①③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C
图1为三个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甲可能是丙的子细胞
B.乙、丙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个体
C.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二个染色体组
D.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A
下图示意某生物细胞减数分裂时,两对联会的染色体之间出现异常的“十字型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据此所作推断中,错误的是( )
A. 此种异常源于染色体的结构变异
B. 该生物产生的异常配子很可能有HAa或hBb型
C. 该生物基因型为HhAaBb,一定属于二倍体生物
D. 此种异常可能会导致生物生育性能下降
C
观察到的某生物(2n=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如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
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
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A
解析:此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移向每一极的染色体数目各为4条,而正常情况下移向每一极的染色体数目为各3条,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染色体比实际多了一条,只能说明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所以A正确;若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则移向两极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4条,B项错;若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减一时则有一条染色体含有3条染色单体,减二后期移向两极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3、4条,C项错;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不进行染色体复制,D项错。
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 ”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 )
A.①和④ B.②和③ C. ③和④ D.①和②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