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回延安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回延安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22 06:57:5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一单元
2. 回延安


INCLUDEPICTURE"作家作品1.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八下语文课件\\需要用的文件\\八下语文Word文件\\教用\\作家作品1.TIF" \* MERGEFORMATINET
贺敬之(1924—),当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17岁入党。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代表作有《白毛女》《朝阳花开》《乡村之夜》等。
INCLUDEPICTURE"文体常识.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八下语文课件\\需要用的文件\\八下语文Word文件\\教用\\文体常识.TIF" \* MERGEFORMATINET
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汉族民歌形式。其基本特点是:形式自由灵活,每两句为一小节,押韵;有的一节表达一个意思,有的几节组成一个部分,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调子自由,单纯易唱;每段常转韵,多用比兴、叠字和衬字。信天游是黄土高原最富有特色、流传久远的民歌,它曲调丰富多彩,内容包罗万象,很受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
INCLUDEPICTURE"背景资料.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八下语文课件\\需要用的文件\\八下语文Word文件\\教用\\背景资料.TIF" \* MERGEFORMATINET
延安是我国革命的圣地。1940年至1946年,贺敬之一直在延安学习工作。之后奔赴人民解放战争的新战场。1956年,与延安阔别十年之后,诗人从北京重回延安,参加在那里召开的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受到延安人民的热情接待。诗人亲眼看到了十年来延安的巨大发展变化,怎么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喜悦,就写下了《回延安》这首抒彩浓郁的诗歌。
INCLUDEPICTURE"阅读指导.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八下语文课件\\需要用的文件\\八下语文Word文件\\教用\\阅读指导.TIF" \* MERGEFORMATINET
这首诗以“信天游”的形式,写诗人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由此激发了诗人无限兴奋和喜悦的心情,抒发了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之情。阅读时,应理解陕北民歌“信天游”的艺术特点;体会诗中运用比兴、拟人、夸张等手法的表现力量,学习运用比兴方法和修辞方法来作文;理解诗人对延安火热的感情。

1.[原创]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米酒油mó(   )木炭火,团团围定炕(   )上坐。
满yáo(   )里围得不透风,脑pàn(   )上还响着脚步声。
老爷爷进门气喘(   )得__ __:“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的眼泪眼眶(   )里__ __。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2)根据拼音写汉字。
(3)在文段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原创]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登时:立刻。)
B.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脑畔上:头上。)
C.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鸡毛信:一种粘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D.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天南海北:形容相距很远。)

3.[原创]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______在心窝上。
②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______。
③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______我们过黄河。
A.贴 摇 派遣 B.放 招 派遣
C.贴 招 打发 D.放 摇 打发
4.[2019·长沙]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要始终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要牢记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使命。
B.为发展数字经济,使得市政府决定与国家信息中心合作共同举办博览会。
C.地铁四号线的正式开通运营,决定了长沙地铁网是否迈入“米”字形时代。
D.“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美化和增强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与校园环境。
5.[原创]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________,流出了________,流出了________。
A.生生不息的炎黄子孙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生生不息的炎黄子孙
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生生不息的炎黄子孙
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生生不息的炎黄子孙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6.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比喻)
B.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夸张)
C.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拟人)
D.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7.概括上述两节诗歌的内容。


8.下面的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9.请简析“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中两个动词“抓”和“贴”的作用。


10.“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





11.《回延安》这首诗形式自由灵活,每两句为一小节,押韵。请模仿这种形式写一首小诗。




















12.综合性学习。
学了本课后,班级准备开展“现代诗苑漫步”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为了了解同学们对诗词的感兴趣程度,班级进行了一次调查。下面是调查的结果,请你阅读表格,归纳出结论。

  类型年级   不感兴趣 比较感兴趣 很感兴趣
七年级 47.2% 34.7% 18.1%
八年级 42.8% 37.5% 19.7%
九年级 32.7% 43% 24.3%



(2)在诗歌朗诵活动中,由你来做主持人,请你写一段富有诗意的开场白。(100字左右)








(3)在活动中,同学们编了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现代诗。请根据它们所抒发的情感的相似点,给诗集命名。
①袅袅炊烟 ②热恋的故乡 ③难忘,我的小山村




参考答案
【基础闯关】
1. 馍 kànɡ 
 窑  畔 
 chuǎn  __紧__
 kuànɡ __转__
2. B【解析】 B项,脑畔上:这里指窑洞的顶上。                 
3. C 
4. A 【解析】 B项,成分残缺,应删去“使得”;C项,搭配不当及一面对两面,应把“决定了”改为“标志着”,并删去“是否”;D项,搭配不当,应改为“美化了校园环境,增强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5. C 
6. A 【解析】 A项,此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拟人。
【阅读感悟】
课内语段精读
7.【答案】__第一节抒写与延安久别重逢的喜悦心情。第二节追忆当年延安的战斗生活。
8.【答案】__①夸张,“千声万声呼唤”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延安朝思暮想的浓厚感情。②比喻,将“延安”比作“母亲”,抒发了诗人离别延安十年后,再踏上延安土地时的兴奋、激动,以及见到亲人的喜悦心情。
9.【答案】__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回到延安的无比喜悦的心情,表达了他对延安的无比热爱、怀念和感激之情。
10.【答案】__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诗人像羊羔一样吮吸着乳汁,眼望着妈妈;是母亲的乳汁养育了诗人,小米饭使诗人长大成人,表达了诗人无比感激的心情。
【拓展空间】
11.【答案】__(示例)__
__走不尽的黄土地__
__喝不够的高粱酒__
__忘不了的家乡话__
__唱不够的信天游__
__红红的高粱已熟透__
__春天播种秋天收__
__大地吹来红酒的香__
__思乡心儿随风飘__
__红红的高粱红红的酒__
__酒香阵阵浸心头__
__爷爷锄把接在手__
__家乡再穷我不走__

12.(1)【答案】__(示例)多数初中学生对诗词感兴趣,随着年级的增高,对诗词感兴趣的同学越来越多。
(2)【答案】__(示例)时间如流水般逝去,在这匆匆的时光里,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积累沉淀。它们似带给人们温暖的阳光,似滋润旱田的甘霖,似拂过万物的春风,似点亮前路的明灯……这些精华有的讲述人生,有的激励成长,有的一抒感慨,各种个性的文字凝练成饱含千言万语的诗篇。让我们走进诗歌,翻开那些有着阵阵墨香的书籍,诵读情感飞扬的文字,从中领略不一样的诗歌魅力。
(3)【答案】__(示例)《思亲集》《思乡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