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九年级化学 上册 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达标检测卷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 上册 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达标检测卷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5-20 17:34: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达标检测卷
(100分,60分钟)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 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有一名同学暑假去西藏发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医生让他吸氧后症状缓解。吸氧可以帮助人克服高原反应的原因是(  )
A.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无毒气体
B.氧气可以燃烧
C.吸氧为人体呼吸提供了适量的氧气
D.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2.SiO2的读法是(  )
A.硅化二氧 B.二氧化硅
C.硅化氧 D.氧化硅
3.有关催化剂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本身质量不变
B.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C.一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同种物质可能对多个反应有催化作用
4.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随身携带的物品是(  )
A.食盐 B.烟花爆竹
C.汽油 D.罐装液化石油气
5.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实验现象不明显,原因可能是收集本实验所用氧气过程中(  )
A.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B.将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C.收集满氧气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槽
D.收集氧气时,观察到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开始收集
6.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雾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7.在下列变化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B.石蜡在空气中燃烧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8.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2 个氯原子:Cl2
B.3 个一氧化氮分子:3NO
C.5 个铁离子:5Fe2+
D.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MgO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C.图书档案起火宜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
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
10.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才能事业有成;燃烧木柴需要架空,才能燃烧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1.燃烧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镁条可以在CO2中剧烈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B.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可能会燃烧
C.用水可以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12.下列对化学用语中“2”所表示意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
A.Ca2+中的“2”表示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
B.H2中的“2”表示两个氢原子
C.2Mg中的“2”表示两个镁元素
D.2NH3中的“2”表示2个氨分子
13.《茉莉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苏南民歌。茉莉花香气的成分有多种,乙酸苯甲酯(C9H10O2)是其中的一种。下列关于乙酸苯甲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酸苯甲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0 g   
B.乙酸苯甲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乙酸苯甲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9 : 10 : 2   
D.乙酸苯甲酯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分子构成
14.下列图示的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15.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注射器中吸入足量的5%H2O2溶液,广口瓶中放入适量的二氧化锰,烧杯中盛有足量的80 ℃的热水,在燃烧匙和烧杯中导管口各放置一小块白磷,塞紧瓶塞,然后推入适量H2O2溶液。通过该实验可验证(  )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

A.白磷燃烧需要助燃气体 B.白磷燃烧需要催化剂二氧化锰
C.白磷的着火点为40 ℃ D.白磷燃烧的产物为五氧化二磷
二、填空题(26分)
16.(6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氦气________; (2) 2个氮气分子________;
(3)5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_; (4)过氧化氢________;
(5)+6价的硫元素________; (6)由Fe3+和OH-构成的氢氧化铁________。
17.(5分)根据你对元素知识的认识,请在横线上依次填写有关铝元素的5个信息:

18.(6分)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常用氢气或氦气填充气球,但氢气球容易爆炸,氦气球则相对安全,应用较广。氦气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交警使用的酒精检测器里盛放有经过酸化处理的含强氧化剂三氧化铬(CrO3)的硅胶,如果司机喝过酒,呼出气体中含有的乙醇蒸气将CrO3还原成硫酸铬[Cr2(SO4)3],检测器就会由暗红色变成蓝绿色。硫酸铬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
(3)在许多金属矿物中含有一种非金属元素,在冶炼过程中该非金属元素会转化为大气污染物,该非金属元素的微粒结构示意图为 。请写出该微粒的符号__________。
19.(9分)(1)分别写出硫、木炭、镁带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聪同学对上述各反应的现象、反应物、生成物的特点进行了总结,请将这些反应的共同点写出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亮同学另写了一个也符合上述特点的反应,这个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认为上述三个反应中有一个反应与众不同,该反应及其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18分)
20.(6分)冬季可用煤炉取暖,分析下列做法或现象中的原理。
(1)生煤炉时,需先引燃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始时,煤燃烧较弱,过一会儿变得剧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扇子扇炉火,越扇越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2分)有A、B、C、D、E、F、G、H八种物质,有如下反应关系或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其中D为一黑色粉末,F为无色液体,H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E、 G都为混合物,且E为液体,G为固体。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G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
(2)D在上图的关系中扮演了两个角色,分别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原理的文字表达式:
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你所学知识,写出有H生成的一个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能说出B的至少两点用途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探究实验题(16分)
22.(8分)根据如图所示初中常见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标号为①的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用C装置收集氧气后,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图F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B.燃烧匙中的红磷不可以换成硫或木炭
C.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氧气,生成固态的P2O5
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
23.(8分)资料:白磷着火点为40 ℃,红磷着火点为240 ℃,五氧化二磷能污染空气,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在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课堂上,老师用甲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设计了乙、丙两个对比实验,完成了探究过程。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入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入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的事实是________(填序号);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氧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3)结合老师与小明设计的实验,小强设计了实验装置丁。小明与小强的实验都比老师的实验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10分)
24.(4分)超市购物小票上含有BPA(双酚A),网上流传消费者接触小票会致癌。我国规定:超市购物小票上双酚A的含量应不超过0.6 mg/kg。按照这个标准,收银员即使每天接触小票10个小时,双酚A通过接触进入人体的量也会比安全剂量低得多。因此,普通消费者一天接触几张购物小票,致癌概率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
(1)双酚A的化学式为C15H16O2,其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2)若每张超市购物小票的质量为5 g,则其中含有双酚A的质量应不能超过________ mg才能符合国家标准。
25.(6分)儿童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等症状。如图为某补锌口服液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糖酸锌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
(2)葡萄糖酸锌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3)要满足儿童身体正常的需要,在某一时间段需要适量补锌。若儿童1 kg体重每日需要0.5 mg锌,每天从食物中只能摄入所需锌的一半。体重为20 kg的儿童,理论上一天还需服该口服液多少支?




答案
一、1.C 2.B 3.C 4.A 5.A 6.A
7.D 点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石蜡在空气中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氧化反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铁丝和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属于化合反应,也属于氧化反应。
8.B 点拨:2个氯原子应表示为2Cl;5个铁离子应表示为5Fe3+;化合价应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9.A 10.D 11.C 12.D 13.B
14.C 点拨: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应用坩埚钳夹持镁带,故A错;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的底部应留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故B错;收集氧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故C正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应选用红磷,不能用木炭、硫代替,因为木炭、硫燃烧的产物是气体,使瓶内气压几乎不变,故D错。
15.A 点拨:在没有注入H2O2溶液前,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而注入H2O2溶液后,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分解生成了氧气,观察到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这证明了白磷燃烧需要助燃气体,故A正确。
二、16.(1)He (2)2N2 (3)5SO42- (4)H2O2 (5) (6)Fe(OH)3
17.3;金属;失;+3;Al2O3
18.(1) He (2)+3 (3)S2-
19.(1)①硫+氧气二氧化硫
②碳+氧气二氧化碳 
③镁+氧气氧化镁
(2)①反应过程都放热 ②都是物质与氧气反应 
③都是化合反应(或这些反应都是氧化反应,反应条件都是点燃等);铁+氧气四氧化三铁(合理即可)
(3)反应①生成物有毒,其余生成物都无毒(或反应③是金属与氧气反应,其余是非金属与氧气反应,或反应③生成物是固体,其余生成物是气体等,答案合理均可)
三、20.(1)木材着火点低,燃烧放出热量,使煤的温度升高,当煤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煤就能燃烧
(2)煤燃烧放热,使周围煤的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烧更旺
(3)增加空气量,为煤的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
21.(1)石蜡;水;二氧化碳
(2)生成物;催化剂
(3)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过氧化氢水+氧气;碳+氧气二氧化碳
(4)作火箭助燃剂;用于潜水(合理即可)
四、22.(1)长颈漏斗 
(2)KMnO4K2MnO4+MnO2+O2;A;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经集满
(3)B、C
点拨:(3)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左边集气瓶内气体体积变小,压强变小,从而在外部大气压的作用下使烧杯内的水进入集气瓶,通过测量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A项,由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一定的,当氧气完全反应后,再多的红磷也不和剩余的气体反应,水位就不会再上升,故A错误;B项,由于硫和木炭燃烧时,虽然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但是生成了同体积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导致集气瓶内气体体积没有减小,烧杯内的水不会进入集气瓶,故B正确;C项,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氧气,生成固态的P2O5,气体体积减小,故C正确;D项,本实验无法证明空气中含有N2、CO2和稀有气体,只能说明剩余气体占空气的体积分数及剩余的气体不和红磷反应,不溶于水,故D错误。
23.(1)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2)②④;③④ 
(3)可防止污染空气
五、24.(1)228 (2)0.003
点拨:(1)双酚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5+1×16+16×2=228。(2)超市购物小票上双酚A的含量应不超过0.6 mg/kg,若每张超市购物小票的质量为5 g,则其中含有双酚A的质量应不能超过×0.6 mg=0.003 mg。
25.解:(1)四 (2)72 : 11
(3)体重为20 kg的儿童一天应摄入所需锌的质量为20 kg×0.5 mg/kg=10 mg,一半从食物中摄入,另一半则需要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摄入。5 mg÷5 mg/支=1支。故理论上一天还需服该口服液1支。
答:理论上一天还需服该口服液1支。
点拨:(1)由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可知,葡萄糖酸锌由C、H、O、Zn四种元素组成。
(2)葡萄糖酸锌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 :(1×22)=72 : 1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