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青藏地区》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青藏高原上被称为“高原之舟”的是( )
A.细毛羊 B.牦牛 C.三河马 D.滩羊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图示区域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
A.温暖 B.湿热 C.干旱 D.高寒
3.暑假中小明乘火车从泰兴到拉萨进行一次高原之旅,出发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及其原因是(??? )
A.熟悉伊斯兰教的教规教义——方便与当地广大居民交流
B.带上棉衣或羽绒服— —当地气候寒冷,气温日温差较大
C.了解赛马、射箭、摔跤等知识——观摩藏族传统的那达慕大会
D.查阅我国铁路运行图——西宁是陇海铁路沿线的必经点
4.青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高原牧区,其分布最广的三大牲畜是
A.藏羚羊、雪豹、滩羊 B.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C.三河牛、三河马、细毛羊 D.狮子、大象、老虎
读下图,回答各小题。
5.图中山脉①是
A.大兴安岭 B.天山 C.昆仑山 D.祁连山
6.符合②区域景观描述的是
A.山青水秀稻花香 B.旱地麦浪大豆香
C.椰林婆娑菠萝香 D.雪山青稞奶茶香
7.我国有“日光城”之称的城市是( )
A.昆明 B.日喀则 C.乌鲁木齐 D.拉萨
8.青藏地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 )
A.藏北高原 B.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
C.柴达木盆地 D.昆仑山区
9.我国牦牛主要生长在( )
A.青海牧区 B.内蒙古牧区 C.新疆牧区 D.东北平原
10.青藏地区的居民日常主食主要是 ( )
A.米饭 B.糌粑 C.馒头 D.面条
下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1.以高寒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区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2.下列地理区域与民风民俗搭配正确的( )
A.甲-冬季滑雪运动 B.乙-迎送宾客献哈达
C.丙-端午赛龙舟 D.丁-那达慕大会
13.青藏地区因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该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雪山连绵.关于青藏地区农业特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河谷农业 B.高寒农业 C.阳光农业 D.绿洲农业
14.读下图,拉萨、成都两地纬度接近,但夏季平均气温相差10℃以上,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海拔高度 C.人类活动 D.纬度位置
15.青藏地区河谷农业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有( )
A.水稻,棉花 B.小麦,水稻 C.青稞,棉花 D.青稞,小麦
16.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作用有( )
①防风固沙②保护生物多样性③提高木材产出量④保护三江水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7.下列动物中不属于三江源地区珍稀动物的是
A. B.
C. D.
18.去青藏高原旅游应携带哪些物品( )
①防晒霜 ②防紫外线墨镜 ③帽子 ④氧气袋 ⑤羽绒服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19.藏族人民的主食糌粑,是用某种粮食和豌豆炒熟磨制而成的炒面.这种粮食是( )
A.青稞 B.高粱 C.大豆 D.稻米
20.2018年暑假,小丽和家人一起到拉萨旅游,下面是他对当时景观的描述,不可信的是
A.“鱼米之乡”,河湖密布 B.“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C.雪山连绵,耗牛成群 D.布达拉宫,金碧辉煌
21.青藏地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A.暖湿 B.高寒 C.干旱 D.炎热
22.在我国素有“日光城”之称的城市是:
A.拉萨 B.成都 C.三亚 D.上海
23.我国的草原牧业主要分布在(??? )
A.西藏、内蒙古、宁夏 B.新疆、西藏、宁夏
C.新疆、内蒙古、宁夏 D.新疆、内蒙古、西藏
日出高原,牛满山坡。家是玉麦,国是中国。卓嘎和央宗两姐妹就像格桑花一样,盛开在雪域边陲,用行动书写了对祖国的热爱。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卓嘎和央宗所生活的地区位于( )
A.青藏高原 B.东北平原 C.准噶尔盆地 D.东南丘陵
25.卓嘎和央宗两姐妹所属的民族是( )
A.高山族 B.藏族 C.蒙古族 D.回族
二、解答题
26.阅读我国西部地区局部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题目。
(1)图中①河注入我国最大湖泊,①河流经区域属于_______流区?(填“内”或“外”)。
(2)②为青海省的省会______?(填名称),?据图测算②城市与兰州的距离约为_____千米。
(3)青海省被誉为“中华水塔”,众多大江大河发源于此,为保护河流源头,国家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图中方格状阴影区)。三江源中③是黄河的源头,④是长江的源头⑤是_________的源头。
(4)图示主要区域人口分布十分稀疏,请简述原因。
2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茶马古道是历史上汉、藏之间茶马互换而形成的交通要道。暑期几位旅游爱好 者徒步茶马古道游。A 省是“茶马古道”的起点之一,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全国 最大的名优早茶优势产区。
(1)乘火车去 D 省,必须要走 铁路线。建议初到 D省的旅游爱好者,不要快走快跑,原因是 。
(2)B 山两侧地理环境差异显著,参照方框中 D 省的内容,完成 A 省的描述。
(3)旅游爱好者沿途发现 D 省主要城镇的分布很有特色,请分析该地城镇分布特点并说明理由。
28.读“青藏高原简图”,完成下列各题。
(1)青藏地区大部分属于高山高原气候,其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__。图中有“日光城”之称的是____。
(2)小林在旅游时经过了我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图中阴影部分A、B、C三条河流为三江的源头,其中河流C是__________。
(3)小林在西藏旅游时为父亲买了一瓶当地生产的美酒,最有可能是用青藏高原的__________(粮食作物)酿造的。
(4)藏族人穿藏袍是因为(_____)
A.气候寒冷的特点 B.气候干旱的特点 C.日照强烈的特点 D.昼夜温差大的特点
29.川藏铁路“八起八伏”,累计爬升高度超过14万米,外媒戏称其是“一辆巨大的过山车”。下图为川藏铁路及沿线地形剖面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川藏铁路连接第二级阶梯和第 阶梯,多蜿蜒在海拔3000米 (以上/以下)的地区,地面起伏 。
(2)该铁路线东端起点为成都市,向西经过 (地形区)到达青藏高原。该铁路沿途修建了很多高桥和隧道,目的是 (选择填空)。
A.减缓线路的起伏程度 B.增强“过山车”的刺激
C.便于欣赏沿途的风光 D.降低工程的施工难度
岷江为舟楫所通,金沙江盘折蛮僚溪峒间,水陆俱莫能溯。(摘自徐霞客著《江源考》)
(3)对比两条河流,岷江比金沙江更 (“利于”或“不利于”)发展内河航运,限制两条河流航运能力的主要自然要素是 ( 地形/气候)。
2018年8月,都江堰水利工程被正式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都江堰建成前,成都平原水旱成灾;建成后,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4)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岷江的出山口处,请结合图,将结构图补充完整,说明该水利工程顺应地势自流引水灌溉的原理。
(5)川藏铁路号称“天路”,它连接 “天府之国”和“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保护地”,请你从“天路” “天府之国” “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保护地”中,任选其一, 从地理视角进行解释。
30.读青藏地区略图,回答问题:
(1)图中阴影部分是我国重要江河的源地,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其中河流A是_______,B是 。
(2)图中的铁路是 铁路。
(3)从牧场类型看,D所在的牧区主要是________牧场,该牧区代表畜种是__________。
(4)河谷农业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该农业区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和________,这里发展粮食生产最大的制约因素是 。
参考答案
1.B 2.D 3.B 4.B 5.A 6.D 7.D 8.B 9.A 10.B 11.D 12.A 13.D 14.B 15.D 16.C 17.A 18.B 19.A 20.A 21.B 22.A 23.D 24.A 25.B
26.(1) 内 (2)西宁 180?(150—210?千米范围均可) (3)澜沧江
(4) 图示主要区域人口分布稀疏的原因:①海拔高;②气候寒冷;③生态环境脆弱;
④大气稀薄;⑤冻土广布;⑥交通不便;⑦经济欠发达。
27.(1)青藏,防止高原反应
(2)A省简称川或蜀,属于青藏地区和四川盆地,位于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东部湿热,西部气候高寒,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3)该地城镇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河谷海拔较低,气温较高,适宜居住和发展农业。
28.高寒 拉萨 澜沧江 青稞 D
29.(1)一级 以上 大(显著、明显等)
(2)横断山脉 A
(3)利于 地形
(4)①自北向南(或自西北流向东南)
②冬春(冬) ③夏秋(夏) ④灌溉(供水、水源) ⑤防洪
(5)天路:川藏铁路穿行于海拔较高、地势起伏大的地区。
天府之国:成都平原(四川盆地)被称为天府之国,地势低平,气候暖湿,都江堰水利工程具有减缓旱涝灾害的作用,物产丰富。
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保护地:具有独特的藏族地域文化特色,多民族多元文化的交汇地区,有布达拉宫、大昭寺等藏传佛教文化遗产。
30.(1)黄河 ,长江
(2)青藏铁路
(3)高寒牧区,牦牛、藏绵羊
(4)藏南谷地,湟水谷地,青稞,小麦 气温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