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本课是一篇说明文,也可称作科学小品。作者柏吉尔用极其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和充分的想象力,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琥珀形成、发现的过程,评判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原本较为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介绍变得生动有趣,吸引小读者。文章既有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又有科学的说明,因此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课文。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琥、珀”等12个生字,会写“怒、吼、脂”等15个生字。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展开合理想象,理解领会琥珀的形成过程。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推测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理解领会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化石?见过松柏树脂的化石吗?松柏树脂的化石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琥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琥珀》,去感知琥珀的奇异。
2.知识小品,通过欣赏美丽珍贵的琥珀艺术品,来感知琥珀的奇异。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走近柏吉尔,出示简介。
二、初读感知,字词学习
1.分析记忆字形。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琥 珀 嗡 脂 拭 渗 俯 扎 番 埋 澎 湃
怒 吼 餐 划 晌 辣 挣 刷 测 详”的读音。
2.出示会写生字“怒 吼 脂 拭 餐 划 晌 辣 渗 挣 番 埋 刷 测 详”。
3.辨析多音字:“埋”。
4.书写指导:“吼”、“晌”、“脂”。
5.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6.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书写指导:划、辣。
7.图文解词:挣扎、澎湃。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检查读书,了解读书情况。
3.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怎样的故事?
4.图文对照,了解琥珀的特点。
5.这块琥珀奇异在哪些地方?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且对课文思路有了大概的了解,你知道这块奇异的琥珀是怎么形成的吗?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思路,一起去感受琥珀的奇异吧!
二、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做批注,提出不懂的问题。
2.指名读。
3.再读课文, 松脂球是怎样形成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4.作者又是怎样记叙松脂包裹蜘蛛和苍蝇的过程的呢? 找到句子,读一读,并在脑子里形成画面。
三、赏析课文,兴趣阅读
1.疑问:作者是怎样描写小苍蝇的?体会拟人的修辞手法:外貌、动作、心情。
2.疑问:作者是如何描写蜘蛛的?动作小心翼翼,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
3.品读课文,思考苍蝇和蜘蛛怎么会同时被包在一个松脂球里?
指名说,小结:天气热,太阳猛;松树渗出松脂;蜘蛛正要抓到苍蝇;松脂刚好滴到蜘蛛和苍蝇上。
4.细读课文,包裹着蜘蛛和苍蝇的松脂球变成化石又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
5.分享琥珀的形成经历了两个阶段。
6.琥珀的特点和科学价值。
7.思维导图。再次回顾琥珀的形成、发现及科学价值等。
8.课外拓展:下面是一个龟类化石,你能通过丰富的想象,推测它的形成过程吗?
课堂总结:学习了本文,我们了解了琥珀形成的过程,激发了我们对科学的兴趣,进一步增加了对化石的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