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我说你搭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指令搭出立体图形。 2.经历搭立体图形的操作过程,体会必须根据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左面或右面)的平面图形,才能确定所搭的立体图形。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指令搭出立体图形。 难点:明确根据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55页内容和第56页“练一练”的第1~2题。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PPT课件 2.学具准备: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若干个、方格纸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6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并能画出所看到的图形。 课件出示立体图形: 引导学生想一想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并利用准备好的方格纸,在方格纸上画一画,交流展示并订正。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按要求搭立体图形。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3分钟)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3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笑笑……做一做”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按指令搭立体图形。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按照笑笑的指令来搭一搭。教师说指令,学生按要求搭。 (2)教师说第一条指令:用3个正方体搭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3个正方形。 学生搭一搭,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交流讨论发现有四种搭法:(3)教师继续说第二条指令:从右面看是两个正方形。 引导学生结合第二条指令思考并排除不符合要求的搭法,教师指出:此时满足条件的拼搭出的立体图形只能是把3个正方体摆放成两行,共有2种情况,如图 或 。 (4)教师说出最后一个指令:上面的正方体在右面。 让学生逐一排除,找出符合要求的那个立体图形:。 (5)引导学生根据指令验证所搭立体图形是否符合要求。2.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淘气……什么位置”的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只有同时知道从正面、右面以及上面看到的图形才能确定搭出的立体图形。 (1)组织学生小组之间搭一搭,说一说,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2)学生交流展示不同的搭法,教师订正并补充。 从正面看是 ,用2个正方体可以搭成下面的形状: 第3个正方体必须放在2个正方体的前面或后面,才能保证从正面看是,搭法不唯一,如下图: (3)提问:还需要知道从哪些面看到的图形,才能最终确定搭出唯一一个立体图形呢? 学生交流讨论,指名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8分钟) 1.完成教材第56页“练一练”第1题。 2.完成教材第56页“练一练”第2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3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授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各种积极因素,创设出了轻松的学习氛围,运用实物进行操作,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了强烈的参与欲望,学得积极主动。
第1课时 看一看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的观察、操作、比较,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同一个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也可能是相同的。 2.使学生能够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物体的形状,并且能够把所观察到的结果画出来。 3.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53页内容和第54页“练一练”的第1~4题。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PPT课件、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若干个 2.学具准备: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若干个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观察物体的相关知识。 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与观察物体有关的知识? 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2分钟)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2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我搭你画……是什么”的内容。 每两人一小组,一名同学搭成如教材图所示的立体图形,让另一个同学说出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并画下来。 教师巡视辅导,学生交流展示,全班订正。 2.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看看淘……想一想”的内容。 (1)引导学生从正面观察由小正方体搭成的不同物体。 学生交流讨论,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观察一个小正方体时,从正画看到的是 ;观察由两个小正方体摞在一起搭成的物体时,从正面看到的是。观察由三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时,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学生有不同答案。 教师指出:从正面看到的仍然是,因为后面一排下方的小正方体被遮住了。 (2)组织学生三人一小组,从立体图形的三个方向去看由三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物体,将看到的图形形状画下来,全班交流展示并订正。3.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淘气……连一连”的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组织小组内学生按图中所示从不同方向观察,各自选出从自己方向所看到的图形,然后小组交流讨论,组织汇报: 有的同学看到的是。有的同学看到的是。有的同学看到的是。让学生将教材中的图对应着连一连,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4.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搭一个……画出来”的内容,引导学生正确画出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1)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利用小正方体搭一搭,画一画。 教师提示:一般我们把观察者所对物体的一面叫正面,在观测者左面看到的物体的一面叫左面,观察者从上面看到的物体的一面叫作上面。 (2)提问:从你的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把它们画在教材的方格纸上。 学生小组之间彼此谈论,交流展示,集体订正,再次剖析理由。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54页“练一练”第1题。 2.完成教材第54页“练一练”第2题。 3.完成教材第54页“练一练”第3题。 4.完成教材第54页“练一练”第4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3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借助搭小正方体,给学生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使学生亲身体验并参与实际活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让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成为学习的主体。
第3课时 搭一搭
教学目标 1.能依据视图摆出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 2.能根据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平面图形还原出立体图形。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 难点:根据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搭出立体图形。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57页内容和第58页“练一练”的第1~3题。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PPT课件 2.学具准备: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若干个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7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如何观察一个由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 课件出示立体图形: 提问:你从正面看到的是什么形状?从左边看到的是什么形状?从上面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学生交流展示所画图形,教师对画得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 追问:那如果让你用4个正方体,根据从正面、右面、上面看到的形状搭出原来的立体图形,你能搭出吗? 组织学生试着搭一搭。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搭一搭的相关内容。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2分钟)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2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57页“淘气用……图形吗”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究根据从三个位置看到的形状还原立体图形。 (1)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想法,相互合作搭一搭。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搭的情况:有的先按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拼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立体图形,再按从右面看到的图形拼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立体图形,最后按从上面看到的图形的要求拼出立体图形;有的先按从右面看到的图形拼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立体图形,再按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拼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立体图形,最后按从正面看到的图形的要求拼出立体图形…… (2)学生交流展示本组所搭成的立体图形,并讲解拼搭过程,集体交流订正。 教师举例说明搭的方法: ①从正面看是 ,应先在下层并排搭2个正方体,然后在上层的左边再搭1个。为了不改变从正面看到的形状,第4个正方体要摆在下层2个正方体的前面或后面,共有四种可能: ②从右面看是 ,上面四种立体图形中,只有两种符合: ③从上面看是 ,搭成的立体图形只能是 。 2.课件出示教材第57页“笑笑用……搭一搭”的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操作,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交流。运用排除法搭一搭,指名学生上台演示,集体点评订正,教师明确答案。 3.课件出示教材第57页“与同伴……好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拼搭立体图形的方法。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指名回答,其余学生补充,教师归纳: (1)先从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入手,再逐步调整。 (2)搭完后,要从三个方向验证一下拼搭的立体图形是否正确。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8分钟) 1.完成教材第58页“练一练”第1题。 2.完成教材第58页“练一练”第2题。 3.完成教材第58页“练一练”第3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3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先让学生按要求搭积木,再让学生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自己刚刚摆成的立体图形是否正确。在经历观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获得观察物体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