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课时优案1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课时优案1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20 21:4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李清照词两首

1.读准字音
(1)纱厨(  )  (2)东篱(  )  (3)盈袖(  )
(4)戚戚(  ) (5)将息(  ) (6)两盏(  )
(7)堆积(  ) (8)梧桐(  )
(9)乍暖还寒(    )
答案 (1)chú (2)lí (3)yíng (4)qī (5)jiānɡ
(6)zhǎn (7)duī (8)wú (9)zhà huán
2.古今异义
(1)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古义:
今义: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古义:
今义:一个挨一个地;次序。
(3)怎一个愁字了得
古义:
今义:用在惊讶、责备等语气的句末,表示情况十分严重,没法收拾(多跟在“还”的后面);不平常,很突出。
答案 (1)枯萎,凋零。(2)光景,状况。(3)概括得尽。
3.一词多义
(1)道
(2)寻
(3)敌
(4)过
答案 (1)动词,说 名词,道路 名词,方法 (2)动词,寻找,搜求 形容词,普通 副词,不久 介词,沿着 (3)动词,抵挡,抵御 动词,攻击 名词,敌人,仇敌 动词,同等,相当 (4)动词,飞过,经过 副词,过分,过于 名词,过错,过失 动词,责备

1.梳理文章结构脉络,完成填空。


答案 薄雾浓云 比黄花瘦 雁过相识 黄花满地
2.下列对《醉花阴》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这首词是李清照婚后所作,重点抒发重阳佳节之际思念丈夫的心情。
B.“薄雾浓云愁永昼”,全天笼罩着“薄雾浓云”的天气使人感到愁闷。
C.“瑞脑销金兽”写院中之景:独自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
D.“佳节又重阳”有着很浓的感彩,突出了对重阳节赏菊的期盼之情。
E.“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全篇最精彩之笔。
答案 CD
解析 C项,应是“室内之景”。D项,突出了词人当此佳节良辰,丈夫不在身边的伤感情绪。
3.下列对《声声慢》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声声慢》是李清照在经历一连串的打击,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后晚年写的词作。
B.词人沿用早期词风,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C.起首三句比较形象,委婉细致地表达了词人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奠定了全词的基调。
D.“乍暖还寒”表明春寒料峭,天气仍然寒冷,词人一时难以适应这样的环境,只好借酒驱寒。
E.“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梧桐秋雨”等情景,浸满了词人凄苦的哀愁。
答案 BD
解析 B项,词风和早期作品不同,本词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D项,词人写作此词时,已是形单影只,孤身飘零,生活一下从幸福的峰巅跌入痛苦的深渊,这种情形与“乍暖还寒”的天气相像;且时令为秋季,非“春寒料峭”。

一、基础检测
1.下列各句中,断句有误的一项是(  )
A.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B.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C.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D.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答案 B
解析 B项应为: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A项,“销”是“燃烧”的意思。
3.下列词句中,不存在语序倒置现象的一项是(  )
A.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B.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D.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答案 B
解析 A项应为“西风卷帘”;C项应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D项应为“望中犹记,扬州路烽火”。
4.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答案 C
解析 C项,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人与黄花作对比,其他三项运用了借代。A项,“杜康”代指酒;B项,“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D项,“绿肥红瘦”指代海棠花枝叶繁茂而花有所凋谢。
二、精段鉴赏
(一)阅读《醉花阴》,完成5~6题。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5.对下列词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写长昼难挨,于环境和气氛的描写中,表现了词人的孤独寂寞之感。
B.“佳节又重阳”,点明节令。重阳节是团聚之节,然而团聚之节偏不团聚,于是孤单寂寞之感油然而生。这一句是全词的关键句,词人对丈夫的脉脉相思之情,全从此句中表现了出来。
C.“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两句从夜间情景落笔,写因天气寒冷词人夜半被冻醒而难以入眠的情景。
D.“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直接抒写了词人的凄苦心情,集中而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不要说此情此景不伤人啊!当西风把帘子吹起来的时候,你看,篱畔的菊花正茂,而我自己却(因思念丈夫而)憔悴多了。
答案 C
解析 主要是写词人孤眠独寝的凄苦之感,不只是写自然天气的寒冷。
6.“佳节又重阳”一句中的“又”字改为“是”字好不好?为什么?
答: 
答案 不好。“又”有“再”的意思,本来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是全家团聚、夫妻团圆,一起登高赏菊的好日子,但在孤独的词人看来,这个重阳节无疑再次勾起了自己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一个“又”字包含了词人无尽的伤感和惆怅之情,真是“举世皆乐我独愁”。而如果用“是”字则仅能点明这天是重阳节,与整首词的感情基调不协调。
解析 换字题主要是从换字前后的意思与表达效果的变化入手去分析。
(二)阅读《声声慢》,完成7~8题。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7.下列对相关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七组叠字渲染愁苦之情。“寻寻觅觅”实写词人的动作行为,表现空虚怅惘的心态;“冷冷清清”是寻觅的结果;“凄凄惨惨戚戚”直接表白内心情感。
B.“乍暖还寒时候”是写一天的早晨,而不是写一季之气候。与下片“到黄昏”句遥相呼应。
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正面描写词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度日如年、孤寂难捱的情景。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与首句相呼应,体现了女词人晚年寡居时凄清孤独的生活感受。
答案 A
解析 “寻寻觅觅”并非实写,只是表现一种心态。
8.融情于景,借秋景以渲染愁情是本词的最大艺术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 全词从刻画冷清萧索的环境来烘托凄惨悲切的心境。无论忽寒忽暖容易致病的天气,还是淡薄的酒味、入夜猛起的秋风、天上的过雁、满地的黄花、窗外的梧桐和黄昏的细雨,无一不是生愁、助愁、牵愁的。篇末托出一个“愁”字,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显得格外凄凉悲苦。
解析 本题要求分析融情于景这个手法,结合词中大量写“秋景”的词句,秋风、秋雨、秋雁、黄花、梧桐等等,最后加上词的最后一句中直言的“愁”字,综合分析即可。





PAGE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