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糖到哪里去了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2 糖到哪里去了 教学设计 (2)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人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5-20 14:5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 糖到哪里去了 教学设计
《糖到哪里去了》是《科学》一年级下册“水和空气”单元中的第二课。本课通过把“白糖或食盐放入水中”两个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亲历探究,在观察和分析中初步感知溶解现象,引起兴趣,知道有些物质能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学情分析
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再描述的基础,对水和固态物体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并根据生活经验知道把食盐或糖放入水中会慢慢“化掉”,但这种认识只是片面的,零碎的,他们并没有认真观察和思考过。
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在行为能力上有所提高,但课堂中仍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学习中的自我意识较强,团结合作意识、自控能力较弱,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倾听习惯都需要培养。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观察物质溶解现象。
2、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糖、食盐溶解在水中的现象。
3、愿意倾听分享他人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重点难点
知道什么是“溶解现象”。
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烧杯、清水、玻璃棒、白糖或食盐、小勺。教师准备其他可溶解的典型材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疑,引入课题。
1、同学们,今天就由我来和大家一起上一节科学课,在课上我们要小组合作,每一小组都有操作员,观察员和记录员要密切配合。
2、谁在课堂上表现好,我就奖励他一张棒棒糖,等到下课时哪一小组的棒棒糖最多可以到老师这里换真的棒棒糖。
3、以“小毛驴驮糖过河”的故事引入新课,板书课题:糖到哪里去了。糖是否真的化了呢,我们并没有亲眼看到,必须用实验验证一下才行。
二、活动探究
1、介绍实验材料,强调玻璃棒的作用。
2、示范操作,明确实验步骤,强调注意事项。
(1)讨论、制定计划
问题:实验要分几步完成?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同学们只说到了两步,我觉得还应该有第三步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1、把适量白糖放入水中。
2、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3、观察实验现象。
(2)认真观看操作过程,看一看还应该注意什么?
注意事项
1.实验时,大家注意安全,轻拿轻放。
2.操作要规范,玻璃棒要轻拿轻放,搅拌时不要碰到杯壁 和杯底,要向同一方向搅拌。
3、不知道是什么物质时不要随便品尝。
3、大胆猜想
实验材料准备好了,实验步骤我们知道分三步完成,实验注意事项也清楚了,实验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
(1)、把糖放入水中会马上化了吗?(马上,等一会)糖 颗粒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2)、如果没有化,它会在哪里?(集中在杯底,分散在 水中,飘在水面)糖颗粒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4、自主探究溶解现象。
(1)各小组成员要注意分工合作(操作员、观察员、记录员),责任到人。观察记录糖加入水中的现象,完成实验记录表。
(2)小组汇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问题一:白糖放入水中会马上不见吗?它在哪里?
问题二:搅拌后,你观察到了什么?糖有什么变化,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变成了一杯什么样的水?
(三)应用与拓展
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溶解现象,你还知道哪些呢?(小组讨论)
2、研究更多的溶解现象,学生准确表达溶解现象。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当学生说出更多可能时,老师拿出洗衣粉、 食盐、感冒药等让学生再次亲自试验验证。
3、实验结论
(1)像白糖这样分散到水里去了,这种现象叫做溶解。
(2)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里,例如:白糖、红糖、洗衣粉、药、鸡精等等。
4、你有什么话想对小毛驴说?(小毛驴啊,科学知识很重要,一定要多学习啊!)
(四)结束
1、请同学们回到家中找一找,你家有什么东西也能溶解在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