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邮票的张数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并学会解形如“ax±x=b”类型的方程。2.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间的关系,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等良好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会解形如“ax±x=b”类型的方程。难点:根据不同的等量关系,用不同的方法列方程,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69页内容和第70页“练一练”的第1、2、3、4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回顾旧知引入新课(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乘法分配律及解方程的相关知识。(1)8×(25+10)=8×( )+8×( )(2)解方程。3x=27 3x-6=24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邮票的张数——用方程解决问题。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2分钟)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2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69页“弟弟和姐姐……方程解决”“找出题……进行表示”和“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究解形如“ax±x=b”的方程的实际问题。(1)引导学生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根据“姐姐的邮票张数是弟弟的3倍”可知:姐姐的邮票张数=弟弟的邮票张数×3根据“我和姐姐一共有180张邮票”可知:姐姐的邮票张数+弟弟的邮票张数=180张用图表示这两个等量关系:(2)引导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学生尝试列方程解答,组内交流讨论,指名回答,并展示过程,集体订正,教师板书: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姐姐有3x张邮票。 答: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邮票。2.课件出示教材第69页“如果把……同伴交流”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究解形如“ax±x=b”的方程的实际问题。学生自主找等量关系并列方程解答问题,指名回答,并展示过程,集体订正: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姐姐有3x张邮票。 答: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邮票。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70页“练一练”第1题。2.完成教材第70页“练一练”第2题。3.完成教材第70页“练一练”第3题。4.完成教材第70页“练一练”第4题。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3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2.布置作业。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用方程解决问题。本节课主要以教师的引导教学为主,通过学生独立思考、探索,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交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等量关系,感受方程的思想和价值。第2课时 相遇问题
教学目标 1.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2.掌握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会根据此数量关系解答相遇问题中的实际问题。3.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够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难点:找准等量关系,并列方程。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71页内容和第72页“练一练”的第1、2、3、5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回顾旧知引入新课(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路程、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以及解形如ax±x=b类型的方程的方法。(1)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时行驶70km,6时到达乙地,甲、乙两地相距( )km。(2)解方程。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相遇问题——利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2分钟)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2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71页“估计两……你的想法”和“淘气和……同伴交流”的内容,引导学生列方程解决相遇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获取数学信息。(1)提问:估计两人在何处相遇?学生交流讨论,指名回答:淘气的速度比笑笑快一些,估计他们相遇的地点在邮局附近。(2)提问:淘气和笑笑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学生尝试画图理解题意,并列方程解答,组内交流讨论,指名回答。教师补充归纳并讲解:淘气和笑笑是相向而行,画线段图如下: 由图可知,淘气走的路程+笑笑走的路程=840米。解:设出发后x分相遇,那么淘气走了70x米,笑笑走了50x米。 答:出发后7分相遇。2.课件出示教材第71页“如果淘气……解决问题”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列方程解决相遇问题。学生尝试用方程解答,组内交流讨论,指名回答:解:设他们出发后x分相遇,那么淘气走了80x米,笑笑走了60x米。 答:他们出发后6分相遇。3.课件出示教材第71页“请举出……方程解决”的内容,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其他情境,并用类似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学生交流讨论,指名回答:(1)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出发,已知两地的距离和两车的速度,求相遇时间。(2)两人同时做一件事,已知工作总量和两人的工作效率,求工作时间。……小结:在解决相遇问题时,可以利用“甲的路程+乙的路程=路程和”这个等量关系式来列方程进行解答。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11分钟) 1.完成教材第72页“练一练”第1题。2.完成教材第72页“练一练”第2题。3.完成教材第72页“练一练”第3题。4.完成教材第72页“练一练”第5题。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2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2.布置作业。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利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利用画示意图找等量关系,并列方程解决问题。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学生在探索、尝试、展示成果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