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 第3单元 分类与整理(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 第3单元 分类与整理(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5-20 16:48:10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分类与整理(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简单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体验统计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2.体验分类与整理的过程,在分类与整理的过程中掌握按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3.通过统计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能按不同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分类。难点:能从简单的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28页例2、“做一做”和第31~32页“练习七”的第5、6、7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回顾旧知引入新课(4分钟) 1.创设情境,尝试引入新课。提问:课件出示漂亮的卡片,这么多的卡片,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又快又准确地数出来呢?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派代表汇报。教师对回答合理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类数数能帮我们很快地知道这些卡片的总数是多少。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与整理(2)。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1分钟)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1分钟) 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2,引导学生按不同标准分类。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4个家庭要分成2组做游戏,没有要求每组的具体人数,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将这些人分成两类。2.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并用简单的统计表来表示分类结果。学生组内交流汇报方法,指名回答,教师归纳总结:方法一 按大人和孩子分。 方法二 按性别分。 方法三 按所站的位置分。 3.引导学生对比体会分类的标准。提问:对比这三种分类标准,你有什么发现?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指名回答,教师总结归纳:第一个表格按大人、孩子分,大人8人,孩子4人,总人数为8+4=12(人);第二个表格按性别分,男、女各6人,总人数为6+6=12(人);第三个表格按所站的位置分,每边各有2家,总人数为6+6=12(人)。由此可见: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也就不同,但分类的总数不变。小结:(1)分类时可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但分类的总数不变。(2)用画表格的方法,记录分类结果会比较整齐、清楚。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11分钟) 1.完成教材第28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31页“练习七”第5题。3.完成教材第31页“练习七”第6题。4.完成教材第32页“练习七”第7题。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4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2.布置作业。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情境,在数学生活中经历分类整理的过程,从中体会分类的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学生在经历了用自己的方法和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分类的结果后,知道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分类结果更清晰明白,从而主动掌握了用表格表示分类结果,培养了学生分类、有序整理事物的能力。第1课时 分类与整理(1)
教学目标 1.经历分类的过程,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2.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分类的结果,初步体会统计的完整过程。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增强合作意识,了解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能按照单一的标准或选定一个标准对实物进行分类。难点:能对分类结果进行整理,完成简单的统计活动。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27页例1和第29~30页“练习七”的第1、2、3、4题。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PPT课件2.学具准备:白纸若干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回顾旧知引入新课(5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1情境图,尝试引入新课。提问:心形的气球有多少个?糖葫芦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圆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多?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少?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再问:这些问题都和什么有关呢?(答:和气球的形状有关。)追问: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呢?(答:可以先把这些气球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再数一数。)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分类与整理(1)。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2分钟)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2分钟) 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1,引导学生按给定的标准分类计数。1.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图中小朋友们手中拿着许多气球,仔细观察并将这些气球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然后整理出对应的数据,并解决相关问题。2.引导学生整理分类。学生尝试整理分类,组内交流讨论方法,指名回答,教师补充总结,并展示:方法一 先分一分,再数一数。按三种形状分别分一分,再数一数每种形状的气球各有多少个。 方法二 边数边画。三种形状分别排成一列,一一对应,再数一数每种形状的气球各有多少个。 方法三 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分类结果。画出三种图形中的一个,分别代表三种不同形状的气球,再在下面写上每种气球的个数。为了更加清楚整齐,可以在它们之间画上线。 3.引导学生正确解答。4.引导学生探究其他分类方法。教师讲解:按不同的颜色分一分,即将同一种颜色的气球放在一起。可以先分一分,再数一数,也可以边数边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分类结果。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9分钟) 1.完成教材第29页“练习七”第1题。2.完成教材第29页“练习七”第2题。3.完成教材第30页“练习七”第3题。4.完成教材第30页“练习七”第4题。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4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2.布置作业。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中,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主合作探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更强,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