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慈禧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哪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
《周恩来传》上卷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毛
泽
东
和
斯
大
林
问 题 探 究
1、材料一中说明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材料二中再现了两个国家的外交场景,这两个国家分别是哪两个国家?
中国和苏联
3、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教材,能否说明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的外交事业将一帆风顺?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不能
与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远亲不如近邻,从国与国的关系讲,朋友可以选择,但邻居是无法选择的,要世代相处下去。”
——习近平主席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正
式
提
出
周恩来总理(左一)
印度总理尼赫鲁(右二)
缅甸总理吴努(右一)亲切交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材料研读
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结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谈谈它对推动国际关系发展所起的作用。
材料一
问题探究
1、材料一图片反映了周恩来总理在哪次会议上的演说?请简要介绍这次会议的时间、地点、性质和主题。
会议: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时间:1955年,
地点: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性质: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主题: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发展问题。
材料二
(万隆会议)会议发言中,大多数代表都谴责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但由于受到美国的挑拨,有一个国家的代表团团长污蔑共产主义是“新式殖民者”;还有一个国家的代表团团长也声称,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2、材料二反映了万隆会议上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如果你是中国代表团的成员,面对这种变化,你有哪些感想,你要采取什么对策?当时周恩来又采取了哪些对策?
(3) 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1) 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
(2) 愤怒,想揭露帝国主义的阴谋,进行反驳;或愤怒,但镇静后努力引导会议沿既定议程进行。
3、什么叫“求同存异”?请结合万隆会议的主题谈谈你的理解。
求同存异
同
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面临问题相同:
如何发展国家经济,
维护民族独立,
促进世界和平.
异
社会制度不同
建设道路不同
4、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
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
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
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你认为周恩来为什么能
改变会议的航向?
议一议:
周恩来一张震撼世界的照片
参加日内瓦会议
成果:
意义:
促成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1954)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1955)
参加亚非万隆会议(1955)
同苏联等十七国建交(1949-1950)
课堂小结----建国初期取得的外交成就
1.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B.对外开放
C.对内改革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随堂即练
D
2.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
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20世纪50年代
以来,我国政府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
则是( )
A.求同存异原则
B.互不侵犯原则
C.平等互利原则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3.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
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
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
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最典型范例是( )
A.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D.与苏联建交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