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微课配套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微课配套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20 17:3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王双燕名师工作室系列微课
第四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

阿倍仲麻吕

















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学习交流的使团。
由官员、医师、画师、乐师、译师、史师,各类工匠等组成。
遣唐使



















前21世纪
前3世纪
1世纪
5世纪
7世纪
夏朝建立
秦朝统一中国
创立中央集权制
日本出现早期国家
大和统一日本
繁盛的唐朝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时间轴
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的留学生和留学僧等。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
——课本P19
人员素质高
来唐目的
次数多
规模大
遣唐使


















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
——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
……大化改新中颁布的班田制、租庸调制系模仿唐代的均田和租庸调制度而制定的。此后,日本又模仿唐律编成《大宝律令》《养老律令》等法典,模仿唐代官制设立二官、八省、一台的中央官制和国、郡、里的地方行政制度,军事上仿唐代府兵制设五卫府。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天皇
太政官
神祇官
宫内省
大藏省
刑部省
兵部省
民部省
治部省
式部省
中务省
日本大化改新(公元646年始)中建立的“二官八省制度”
如 图
制 度
遣唐使


















和服
茶道
习俗
服饰
建筑
相关史事
遣唐使还将中国的风俗习惯传到日本,如五月初五的“端午(阳)节”、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九月初九的“重阳节”等,这是那时从中国传去的,有些节日一直流传至今。
日本都城——平城京
唐朝都城长安城
←唐朝的开元通宝(始铸于621年)
→日本的和同开珎(始铸于708年)
遣唐使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床前明月光
疑われる上で霜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海上に明るい月が昇ります、
天の果てでも同じ時を共有しています
平假名:
片假名:
遣唐使作用:
他们(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课本P19)
从汉字的草书发展过去的
从汉字楷书的偏旁发展过去的
日本文字的创制,与汉字有直接的关系。
遣唐使



















遣唐使的影响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鉴真东渡


















鉴真,唐朝僧人,俗姓淳于
鉴真东渡
鉴真东渡


















鉴真东渡


















鉴真,唐朝僧人,俗姓淳于
鉴真东渡
目的:
时间:
次数:
到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唐玄宗时期
先后六次尝试东渡
鉴真东渡




















遭诬告与海盗勾结,船只被官府查没
突遇风暴,触礁搁浅,被渔民所救
因官府出面阻止,未能成行
因弟子好心阻拦,未果
遭遇台风;因暑热患眼疾,双目失明
66岁东渡成功
1
2
3
4
5
6
鉴真东渡


















带去大量书籍文物
带去大量的药方
帮助辨别药物
设计唐招提寺
鉴真东渡的贡献
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课本P20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唐朝与日本的交流
遣唐使
日本学习中国唐朝文化
鉴真东渡
中国向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玄奘西行


















西游记
玄奘西行
玄奘西行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之一。
《西游记》中的“唐僧取经” 玄奘西行
取 经 人 员 师徒四人
时间和目的 唐太宗时期;求取佛法
获得的支持 得唐太宗支持
得各路神仙相助
取 经 经 历 西行取经后,即回国译经
《西游记》中的“唐僧取经”与历史上的玄奘西行有什么不同?
这些不同,提醒我们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玄奘西行


















“在写实主义的叙事中,玄奘不再是身披大唐皇帝御赐袈裟、奉旨游学的高僧,而是在唐初内忧外患的局面下私自出关、发愿西行的“偷渡者”。在玄奘自长安启程的一场戏里,他背着行囊混入灾民之中,被人潮裹挟着来到象征命运的岔路口,人潮往前而去,玄奘往西而去。真实的取经之路既无高徒护送,也无妖魔阻拦,而是一人一马念着佛号和经文,独自踏向未知的迷途。”
齐伟——《<大唐玄奘>:识骨寻路的“偷渡者” 》
宁可就西而死
岂能东归而生

《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玄奘)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课本P21)
那烂陀寺
“印度的历史没有详细纪年,……历史写得很抽象,常常以百年为单位。所以《大唐西域记》的详细记载,成为还原印度历史的重要资料。……”
——净因
“没有玄奘的《大唐西域记》,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阿里
玄奘西行

事件内容 时间 目的地 途中遭遇 出行
方式 成就
鉴真东渡
玄奘西游
对比鉴真与玄奘的异同?
开元年间
贞观年间
日本
天竺
六次航行
五次失败
历尽磨难
千难万险
九死一生
独行
《大唐西域记》
崔致远

印度半岛
朝鲜半岛
秋夜雨中
崔致远
秋风难苦吟,
世路少知音。
窗外三更雨,
灯前万里心。
日本
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课本P20
一生游走在
两个国度的诗人
《桂苑笔耕》
双向

伊朗
东罗马帝国
阿拉伯帝国
印度半岛
朝鲜半岛
● 在唐朝墓葬中出土了大食人俑、东罗马金币、非洲黑人俑等文物(见图)
●在长安西市中,就聚集着来自西域以及大食、波斯等国众多的“商胡”,他们所开设的货栈、酒肆不仅数量多,而且生意兴隆……
——任士英《盛唐气象》
?这些现象反映出了什么问题??
日本
唐朝中外交往频繁的原因?
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都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对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基础)——史实: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保证)——史实:开放的社会风气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给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条件)——史实:陆上及海上丝绸之路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
任何一种文明, 不管它产生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社会土壤之中,都是流动的、开放的,这是文明传播和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
——2014年9月习近平主度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上发言
开放的对外政策
王双燕名师工作室系列微课

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