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3 桂花雨
品读释疑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1.爱桂花
2.摇桂花
3.思桂花
复习引入
初读课文了解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回忆。再读课文重点品读“桂花香”“摇花乐”“桂花雨”的句段,体会“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含义。领悟、学习课文借桂花抒发思乡之情的方法。
学法导读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爱桂花
作者将桂花树的样子与梅树进行对比,突出桂花树没有梅树姿态优雅,再从“不开花” “开花”两个方面来说明桂花的平淡无奇,然后笔锋一转,点出“我”喜爱桂花的原因———香气迷人。
作者是怎么具体写桂花的香的呢?找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一个“浸”字写出了桂花的香气不是一缕,而是弥漫在空气中,人们好像就浸泡在桂花的香气里。“浸” 字将桂花香无处不在展示得淋漓尽致。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喜爱桂花的感情。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此处的“浸”说明桂花迷人的原因是它不仅可以闻,还可以吃,一年四季带给全村人花香和甜蜜。桂花的香气不受季节的限制永远甜在人们的心里。使村子里的人的生活更加甜美。
朗读指导:把这两处的“浸”字读好了,就能够把我们也带入一个美妙的境界。
每当桂花盛开时,满树生香,花香随风飘逸,弥漫四方,人们沉浸在花香里;不开花时,人们用它泡茶做糕点,整个村子全年也都像被浸泡在花香里似的,人们被这浓浓的花香给深深地陶醉了。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摇桂花
“抱”“摇”等动作描写和连用两个充满欢乐的感叹句的语言描写,表现了“我”摇桂花时的兴奋、忙碌与快乐。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我尽情地摇着桂花树,任由桂花像雨点一样纷纷落下来,摇啊摇,桂花落在我的头上、脸上、肩上、身上、脚上,落得我满头满身都是,我沐浴在香甜的桂花雨中,整个人陶醉了,我忘情地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桂花雨
同学们,读完这段话,你的脑海里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呢?在这画面里,你感受到了怎么样的情感?
兴奋
欢呼雀跃
魂牵梦萦
……
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都让我对桂花魂牵梦萦,但仅此而已吗?还有更特殊的原因吗?
思桂花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母亲家乡的生活离不开桂花,家乡院子里的那棵桂花树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这是课后第3题哦!
难道杭州一山的桂花真的香不过家乡院子里的一棵桂花树吗?母亲为什么这样说呢?
语文要素
借物抒情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入了她的生命,成为她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
她高尚、无私的品格
这精致的小木船
我和英子度过的快乐时光
仿 写
我也会这样回忆童年:
听(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总会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物抒情的写法
在写抒情的文章时,可以借助特定的事物来抒发感情,使所抒发的感情有形、有声、有色。本文作者在抒发对童年、对家乡的怀念之情时,就是将这份情感寄托在香气四溢的桂花上。围绕桂花,作者写自己喜欢桂花,写桂花香、摇花乐、桂花雨等。这些内容无不流露着作者对童年生活和对家乡的浓浓的思念之情。
想一想本文在描写桂花雨时有什么特点?
写法借鉴
请你也试着写一段话,借助某物抒发自己的情感吧。
每到夏天,鲜艳欲滴的枸杞像一串串红宝石挂在枝头,在晨露的沐浴下熠熠生辉。这时,勤劳的农民就会带着竹筐将构杞一颗颗摘下烘干,制成干果出售,或直接采摘鲜果出售。外婆家种了很多枸杞。每当暑假构杞火红的时候,我总会和妈妈一起回去帮忙摘枸杞。虽然炎炎烈日炙烤着,人们汗流浃背,但是看到这美丽诱人的红构杞,心里清凉了许多。摘下一粒饱满的枸杞放入口中,轻轻一吮,满口的甘甜顿时沁人心脾。
桂花盛开 香飘十里
摇落桂花 纷纷如雨
一年四季 浓浓相思情
桂
花
雨
爱桂花—— 迷人的香气
思桂花
摇
桂
花
课文图示
充满欢乐
点点桂花雨 浓浓相思情
相思永存
杭州赏桂花
给母亲带桂花
又思故乡桂花
作者主要回忆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的美好情景,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童年生活怀念,以及对家乡浓浓的思念之情。
主题感悟
伴随着芳香浓郁的桂花雨,我们与作者一起重温了人生中美好的童年时光。那美好的回忆,不仅唤起了我们的梦想与纯真,还让我们感受到:无论岁月如何流逝,无论我们身处何地,故乡永远是我们割舍不掉的情怀。
独特感悟(共16张PPT)
3 桂花雨
拓展积累
描写花香的词语:
香飘十里 芳香四溢 暗香盈袖
香气袭人 芬香扑鼻 沁人心脾
描写树木姿态的词语:
笨笨的 高大挺拔 亭亭玉立
古木参天 强干弱枝 枝繁叶茂
词语积累
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2.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3.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课内美句积累
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1)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张九龄《西江夜行》
(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美句拓展积累
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我出生在东南亚的星岛,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外祖父年轻时读了不少经、史、诗、词,又能书善画,在星岛文坛颇负盛名。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这时候,我会拍着手笑起来:“外公哭了!外公哭了!”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
梅花魂
美文拓展阅读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有一天,妈妈忽然跟我说:“莺儿,我们要回唐山去!”
“干吗要回去呢?”
“那儿才是我们的祖国呀!”
哦!祖国,就是那地图上像一只金鸡的地方吗?就是那拥有长江、黄河、万里长城的国土吗?我欢呼起来,小小的心充满了欢乐。
可是,我马上想起了外祖父,我亲爱的外祖父。我问妈妈:“外公走吗?”
“外公年纪太大了……”
我跑进外祖父的书房,老人正躺在藤沙发上。我说:“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就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回国的那一天正是元旦,虽然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但腊月天气,也毕竟凉飕飕的。外祖父把我们送到码头。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船快开了,妈妈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想不到泪眼蒙眬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思考:1.作者看到外公给的梅花图和手绢想起了哪些事情?
2.课题“梅花魂”应怎样理解?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她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不知道由于什么缘故,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我故乡的那个城市里,几乎家家都种上几盆夹竹桃,而且都摆在大门内影壁墙下,正对着大门口。客人一走进大门,扑鼻的是一阵幽香,入目的是绿蜡似的叶子和红霞或白雪似的花朵,立刻就感觉到仿佛走进自己的家门口,大有宾至如归之感了。
夹竹桃
季羡林
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一盆是红色的,一盆是白色的。我小的时候,天天都要从这下面走出走进。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我故而乐之,小小的心灵里觉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只有一墙之隔,转过影壁,就是院子。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到了夏天,
更是满院葳蕤。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报告花事的结束。总之,一年三季,花开花落,没有间歇;情景很美,变化亦多。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弄姿,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吗?
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有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好多好多年,我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面走出走进。最初我的个儿矮,必须仰头才能看到花朵。后来,我逐渐长高了,夹竹桃在我眼中也就逐渐矮了起来。等到我眼睛平视就可以看到花的时候,我离开了家。
我离开了家,过了许多年,走过许多地方。我曾在不同的地方看到过夹竹桃,但是都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两年前,我访问了缅甸。在仰光开过几天会以后,缅甸的许多朋友们热情地陪我们到缅甸北部古都蒲甘去游览。这地方以佛塔著名,有“万塔之城”的称号。据说,当年确有万塔。到了今天,数目虽然没有那样多了,但是,纵目四望,嶙嶙峋峋,群塔簇天,一个个从地里涌出,宛如阳朔群山,又像是云南的石林,用“雨后春笋”这一句老话,差堪比拟。虽然花草树木都还是绿的,但是时令究竟是冬天了,一片萧瑟荒寒气象。
然而就在这地方,在我们住的大楼前,我却意外地发现了老朋友夹竹桃。一株株都跟一层楼差不多高,以至我最初竟没有认出它们来。花色比国内的要多,除了红色的和白色的以外,记得还有黄色的。叶子比我以前看到的更绿得像绿蜡,花朵开在高高的枝头,更像片片的红霞、团团的白雪、朵朵的黄云。苍郁繁茂,浓翠逼人,同荒寒的古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我每天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走出走进。晚上同缅甸朋友们在楼上凭栏闲眺,畅谈各种各样的问题,谈蒲甘的历史,谈中缅文化的交流,谈中缅两国人民同胞般的友谊。在这时候,远处的古塔渐渐隐入暮霭中,近处的几个古塔上却给电灯照得通明,望之如灵山幻境。我伸手到栏外,就可以抓到夹竹桃的顶枝。花香也一阵一阵地从下面飘上楼来,仿佛把中缅友谊熏得更加芬芳。
就这样,在对于夹竹桃的婉美动人的回忆里,又涂上了一层绚烂夺目的中缅人民友谊的色彩。我从此更爱夹竹桃。
思考:1.作者为什么会爱上夹竹桃?
2.本文借夹竹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